Animals in the coffee cup
地下水为甲壳类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提供了极其富足的生存空间。
这些微生物盲目地在黑暗的河流里穿行,
可能也曾通过饮用水进入到您的早餐咖啡里。
水不仅可以通过洄游的鱼将营养物质带给森林,而且还可以将一定数量的营养从那里带出。这源于水的特性和重力作用:水往低处流——一个众所周知的原理。这一看似乏味的过程,却影响着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比如,整个自然生态系统。
首先请将我们的目光投向过去。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体都需要营养素,比如矿物元素和氮磷化合物。这些营养素决定了植物生长的强度,进而影响到所有动物的生存。这里提到的动物指的不再只是鱼,而是也包含我们人类自己。人类是如何参与到这个生物循环中的,我们的祖先给出了最好的范例:首先人们为了获取居住所需的场地与建筑材料,把树林都砍伐殆尽,随后农民们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开始农业耕作。
起初一切都还正常运作,因为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数万吨的二氧化碳以腐殖质的形式保存了下来。然而之后因为没有了树荫的庇护,土壤变得很热,地底深处的细菌与真菌也变得活跃起来,这些棕黑色软绵绵的腐殖质开始慢慢分解。二氧化碳以及连带的养料一起被释放出来,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施肥的效果,然而那时的人们还很渴望出现这样的效果:如此丰盈的农作物产量赶走了饥荒,带来了旷日持久的黄金年代。直到有一天土地的耕种能力慢慢消减,而那时还没有综合肥料,那些少得可怜的牲畜粪便完全不够用,所以最后田地还是变贫瘠了。
然而在这种贫瘠的土地上要长出草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这片贫瘠的草地又被当作牧场使用。但是,从牲畜身上产生的养料最终还是会转移到别处,因为人们不会把被屠宰的牲畜留在牧场,而是带回家去食用。由于缺乏了生物养料,于是土地变得愈发干裂,那些牛羊不吃的植物,比如欧石楠和刺柏,占地数量越来越多。最后剩下一片被彻底毁掉了的耕地,上面几乎什么都种不出来。如今,我们在夏天看到大批羊群穿越这片刺柏和石楠的时候,会觉得这样的草原很浪漫。然而我们的祖先与我们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繁茂的石楠树是贫穷的象征。
当人造化肥被发明出来后,人们可以尽情地在那些贫瘠的土地上播撒营养素,于是许多石楠地开始有些经济价值。而剩下的一小片没有经济价值的地,如今被圈起来当作自然保护区,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我们先辈所做的,无异于进行了一场快进模式下的大规模试验:他们加速了正常的养料释放,然后很不情愿地证明土地失去养料补给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我当然不愿意回到那个没有化肥的年代,因为那将意味着,我们自身又要参与到生物循环里。我的父亲所经历过的,很好地解释了这意味着什么。在战后那几年,父亲一家照顾着一个蔬果园,那是家中食物的重要来源。那时候很少有化肥,所以家里粪坑里的粪便就会被拿来浇灌菜圃,随后大头菜和黄瓜会吸收那些粪便中的养料,最后被摆放到餐桌上,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附赠品:肠虫。它们同那些天然的营养素一起,一路扭动着,从厕所到菜园,再到饭桌。然而,就算是这种令人倒胃口的回收利用,也难以避免这类营养循环最终走向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