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科学》的退稿率大约是98%,”《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的执行编辑彼得·宾菲尔德(Peter Binfield)说道,后者是2006年由母刊PloS创办的一个免费的在线期刊。44“比较标准的期刊,退稿率大约是70%,”他说,而且这还不算上那些认为铁定会被拒而根本没敢投出去的论文。而在PLoS One,90%提交的文章都能够被接收。“我们既发表那些比较基础的,也发表那些可能会提交给《自然》的论文。”如果一篇论文很严格,达到被传统的科学期刊接受的标准,那么它就会被PloS接受。绝大多数PloS接受的文章会交给两个或更多学者进行同行评审,他们会将评议结果回馈给作者。“同行评审的结果只用于决定这篇文章是否值得发,而不会用来判定文章有多重要。”次要的科学,包括那些否定结果,也是科学。最后,还是你六年级的科学老师正确。
宾菲尔德解释到,《自然》的“整个体系都是由自己的编辑来支持的。编辑们此前都是专业学者,他们会审查每一篇提交的文章,然后处理同行评审的过程”。这种模式显然无法扩大规模:将大多数提交的论文都送交同行评审,没有任何一家商业期刊能够承受得起。PloS有930位学术编辑。“如果他们觉得一篇文章满足了所有的标准,他们可以不送交外部同行评审就接受文章。”他们也很少会跳过同行评审这一过程,但是在某些时间至为重要的领域,这个过程通常会被简化。比如,在《科学公共图书馆趋势:流感》(PLoS Currents Influenza)中,如果流感研究专家委员会认为,一篇提交的文章“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是真正的科学论文,而且非常切题”,那么,这篇文章会在几分钟之内被贴在网上,这样就能保证信息的传播和流感的传播保持同步。
宾菲尔德将文章送出去同行评审的动机,与其说是为了保证质量,不如说是为让学者放心。“人们不会给一个没有同行评审的期刊投稿,因为教职委员会认为这样的文章不算数。”他并且提到了衡量一本期刊影响力的“影响因子”。“大家都认为影响因子是一个糟糕的措施,但就算每个人都知道它很糟糕,扭曲了科学,人们还是要依赖它。”所以,PloS杂志群7本之中的6本,都对论文有严格限制,一定要相当重要才会发表。而PLoS One则不是这样。只要是好的科学,PLoS One就会发表。
尤其是,PLoS One的这种做法也正在改变人们阅读的方式。“人们将不得不拥有一个不同的心态,”宾菲尔德说,“大量的文献在那里,人们不再会给你拿来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这是我们模式的一个缺点。”他停下来,然后继续说到,“但优点是所有文章都能发表出来了”。
而且不仅仅是发表出来。得益于开放取用运动,任何能连上网的人都能读到这些文章。开放取用运动的提倡者们一直在推动,打破传统商业出版者加之于科学知识上的那把锁。出版商们决定了哪些能出版,常常通过收取达1万美元以上的年订阅费,控制着有限的过滤渠道;他们还会通过紧抓版权不放松,来限制期刊的发行量和科学文献的再利用。开放取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经同行评审,虽然偶尔也会采用新的、实验性的方式——则完全公开自己的内容。开放取用知识库(Open access repositories)则提供了一个场所,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自己工作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成果都可以放进来,而公众则可以在里面自由寻觅和阅读。要是没有这些开放取用资源,科学期刊的生态就像是被剥夺了空气一般。开放取用提倡者网络的核心人物彼得·苏伯(Peter Suber)[176]在一部报告中说到,“开放取用通过知识库和同行评审期刊得到了迅速发展。开放取用的基础设施在扩展,政策也传播到更多的大学和资助机构,而且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对开放取用本身的了解也在不断增加”。45比如,哈佛大学9所学院之中,有5所学院的教职员工以压倒性多数的投票——还有两个案例是全票——要求教师将他们在封闭取用出版物上发表的所有文章,都放到开放取用知识库中,虽然要求豁免的过程也很简单。开放取用出版相当于拧大了水龙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的方式,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并帮助我们评估它的价值。一些复杂的工具已经出现,从而可以进行社交过滤、计算式发现以及内容排名。
权威性过去来自于主要期刊的匿名同行评审员们的认可。但今后,权威性将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在网络中的存在和位置。当一个人的同行包括他在网络中的所有同行时,同行评审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