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务虚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我们是不是人生的主人,小务虚在前面的文章里面一再表示,意识对理性具有强大的遮蔽效应。
意识是主人,而我们的理性可能连奴仆都不如。
首先,这里的意识是指人理性逻辑以下的全部,归为意识,包括无意识,潜意识与部分显意识,如果用一个比较生动的词描述就是人的本能,即本能意识。
我们都知道理性是我们今天的一切,人类是凭借理性开启文明及站上食物链的顶端的,这个东西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使得我们从基因突变的缓慢进化方式进入逻辑变革的快速进化方式,我们今天全部的精力都在开发人的理性逻辑能力,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是理性逻辑强大威力的体现。
但是这么一个强大的看似好用的东西,却不是我们人的主人,为什么会是这样?
情商大于智商
【情商大于智商】,这应该是我们普遍的常识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当今这个社会的一切明明是智力的结果,是以文字为代表的理性逻辑的开创的,但为什么我们还会说情商大于智商呢?
明明是理性逻辑的威力要大于意识,如果这句话确实成立,那么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但是如果确实是【情商大于智商】,而我们今天的全部精力都在开发人的智力上,那这里是不是本未倒置了?
因此,我们今天这样子来理解这句话:
- 情商之所以大于智商,在于意识是理性逻辑的基础,地基如果打不好,高楼也无法盖。
- 我们全力全面开发智力,这也没错,因为理性逻辑确实是最强大的,它意味着未来的所有一切。
- 盖楼的道理大家都懂,要盖多高的楼,就得匹配多强大的地基。
意识的强大性及重要性,我们都是猜测,包括小务虚此前的文章,但这却是极为明显的,甚至小务虚越来越认识到,意识没搞清楚前,理性逻辑将不可能很好的开发出来。
但很显然,我们都只是觉得意识重要而已,但由于意识太复杂了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无法对他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而理性逻辑作用科学的代表,其威力却是随处可见的,这导致我们一直无法重视意识,看不清楚意识到底是如何发挥他的作用的。
我们今天就试图从一些实验出发,试图进一步讲清楚意识。
在开始之前,小务虚再一次强调,对意识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我们今天显然都不够重视意识的真正地位。
本能意识的自动化
我们人类只有眼,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五条通道可以抵达外部世界,这五条通道所获得的所有信息进入我们大脑,在我们大脑中的一个不自觉的整理系统,这个系统就叫作意识,也有把这个系统称为系统一,而理性称为系统二的。
我们知道生命就是一个反熵增的过程,因此生命要维持其结构就必须源源不断的从外界获取能量物质,因此,生命就必须增长出能识辨外界能量物质的能力,才能够达成对能量物质的有效依存,这就是我们五官构建的原则之一。
但是万物都是在求存,加之能量的不断自发耗散,于是生命体在寻找能量时又面临另外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激烈的种间及种内竞争,这个特征使得万物获取能量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器官进化的竞赛,哪一个能力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其基因就能实现传承,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基因变异与自然选择。
比如眼睛能更快更好的看到能量物质所辐射出来的光或颜色,耳朵能更灵敏的听到能量物质或者敌人所发出的振动波,鼻子能闻到能量物质的气味等等。
而人类的意识就是在这个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关键。
我们知道,大自然生存竞争是激烈与残酷的,外界的任何一个信息,意识都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处理并且还要作出有效的反应,不管是五官通道的任何一个信息,还是这5条通道的所有信息一起来,它都必须符合这2个基本要求:
- 极短时间处理完所有的信息。
- 然后极短时间内作出有效反应。
任何两个竞争物种的意识,谁在这2个层面做到更好,就能存活下来,否则就被淘汰。
就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竞赛中,意识被升级迭代成一个个自动化反应的模块,而人类的意识就是这个整体自动化能力最为完善的一个,我们把这个能力称为本能,它的关键就是它不但极为高效而且还极为有效,这是自动化的核心,它不是盲目的自动化,它是在所有竞赛中最优的自动化。
这就是本能意识的自动化,它是我们人类的核心,它是我们成其为人类的原因,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宇宙这个复杂系统137亿年进化的产物。
情绪是自动化的关键
我们知道人体体内的细胞多达40万亿-60万亿,单单我们的大脑层面内的神经细胞就有140亿以上,这是个何其庞大的复杂系统,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庞大的复杂系统竟然被进化成一个能自动化反应机体,也就是人体的机体具有能瞬间调动数亿甚至更多细胞共同作战的能力,而在这里面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我们的情绪。
情绪是我们人类的叫法,本质上就是人类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它在我们人体内表达为各种各样的神经调节激素。
我们的视觉看到的是光波,耳朵听到的是振动波,五官的所有信息进入我们大脑神经系统都被转化成电信号,而我们的神经网络是由数量高达140亿的神经元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元细胞之间并不是实体上连接的,而是靠形成一个个特定的结构连接的,这就是突触,电流在突触之间传播,就是靠这些神经传导物质来传播的。
因此,神经传导物质在我们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肾上腺素,当我们还是猴子在丛林中寻找食物的时候,旁边的草丛中突然出现一点动静,此时我们的机体会立即保持紧张起来,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呼吸加快,手心会出冷汗,这种保持警惕的状态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反应,以应对草丛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威胁,我们人体的紧张,兴奋与恐惧等情绪,都是这个激素调动的结果,它使得我们机体能够在任何危险的瞬间调动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快速爆发以应对生死存亡的时刻。
比如多巴胺是兴奋性质的神经传导物质,驱使人去行动的物质,与人的开心,快乐及性欲等情绪密切相关,如抽烟,游戏及刷手机等上瘾行为与多巴胺引起的快感有关。
如果多巴胺不足,会导致人缺乏精神,精神无法集中,记忆力不好,甚至产生忧郁症等。如果多巴胺在体内积累过多,则会导致人有暴力倾向。
再比如血清素,与人的食欲,动机,睡眠及情绪有关,90%在肠道调动肠的蠕动,2%在大脑。这就是为什么,当人肚子饿了时,会睡不着觉,会做事没有动机,会记忆力不好甚至还会脾气暴躁。
再如催产素,可以减少焦虑与恐惧感,如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亲昵运作,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感,特别是亲子链接,缺乏催产素会的孩子容易产生自闭症。
我们人体的所有功能器官都是围绕趋利避害的本性而构建的,基因通过这些神经传导物质,把趋利设置为快感的情绪,以引诱机体去行动,去获取能量物质,去播撒基因,甚至去斗争。同时,把避害设置为恐惧情绪,使得机体能保持对潜在威胁的时刻警惕,以及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能有效做出逃或战的决定。
而所有这些能力在长期的大量的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中,被进化成自动化的本能。
因此,人类所有本能的动作都是围绕趋利避害的本性而设置的,特别是避害的恐惧情绪。
七情六欲之首:恐惧
任何来自外界的对我们五官【嗅觉除外】的一个刺激,首先都会进入我们的丘脑,丘脑是一个中途站,它有2条路径继续传送这个刺激,一条短的路径是直接到我们的恐惧中心杏仁核,另一条长的路径是往我们的大脑皮层送。
如下图所示,短的路径通过杏仁核立即引起恐惧情绪的反应,而长的路径是到达我们的大脑,大脑会对这个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认是否真的是一个有危害的恐惧源。
以老鼠为例,这条短的路径的反应时间就是12毫秒,长的路径是24毫秒。
为什么大脑会是这样的反应机制?为什么需要不分青红皂白就直接先调动恐惧情绪?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基本是在50万年前进化完成的,此时的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丛林,必须在丛林中采集食物与捕猎动物,因此,丛林中的任何不确定性,比如草丛中的一点点动静,都有可能隐藏着一只老虎,或者一条毒蛇,机体首先是必须瞬间恐惧,先往后跳,然后再回过头来调动大脑的高级皮层进行分析,到底是不是一条蛇,或者只是一根树枝。
大自然是残酷的,大自然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如果一个基因,碰到一条蛇或者任何一个潜在的威胁,它没有第一时间就往后跳的本能,那么转眼间这个基因就被消灭了,只有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碰到任何可疑的威胁就先往后跳基因,才有可能躲过那些真正的危险。
这就是生存对进化的规定,大自然没有第二次机会。
这是杏仁核动不动就调动恐惧情绪的合理之处,它是严格匹配当时的丛林生存环境的,从一这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的进化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强者进化”,而是匹配那个生存环境的进化,因为杏仁核的这个动不动就恐惧的特征,显然不是强者文化,它只是更匹配当时的生存环境。
万物的任何能力都具有这种特征,自然选择不是选择强者,而是选择能适应当下该物种所处的那个环境,由于这个原因,只要环境一变,原先的那个能力,就极有可能变成阻碍生存作用。
消解恐惧:海马回
果然,大自然在自发选择时发现那些经常过度恐惧的基因,会因为对潜危险过度担心与害怕而变得终日诚惶诚恐,因此无法正常生活与觅食,甚至因此还更容易被竞争对手消灭。
我们可以想象,基因继续在不断的突变,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大自然突然发现,那种进化出海马回的基因反而能更好的适应生存,海马回是管长时记忆的地方的,当杏仁核出现恐惧时,大脑会在海马回中调取记忆来对引起恐惧的事件进化分析,试图将当前的这个恐惧合理化,使它可以被解释,让人觉得它在我的掌控之下,于是恐惧可以得到控制甚至消失。
这里的关键是,当前的那个不明的威胁引起恐惧,机体自动反应了,但是假如是错的呢?于是大脑就进化出这个纠错的机制:不管是非黑白,我先恐惧往后跳了,然后再来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毕竟,安全第一,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来慢慢分析刚才那个危险。
这就是杏仁核独裁的合理之处,同时,面对一个必须首先保持警惕的丛林,既然这个机制是必须的,但这个机制又会使得我们失去理性而无法冷静,那么我就针对这个机制迭代出海马回的解释机制,以消除因为恐惧而引起的种种危害。
这就是我们大脑面对任何外在刺激时的一种最本能的反应机制,也正是这个机制使得恐惧成为人类身上最明显的特征,也因此造成了很多心理问题与亚健康问题。
恐惧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最利害的工具
动不动就恐惧的情绪使得我们可以在丛林时代有效避开那些潜在的威胁,但是这样一个能力在今天的文明时代却表现出了明显的负面作用。
今天没有丛林时代随时的生命危险的威胁,但今天却充满了比丛林时代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今天依存的任何一个条件,都需要我们为这个条件获取能量来维持它,因此,所有的依存,本质都有可能变成不确定点,任何不确定点,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恐惧源。
比如遭遇重大事故或者灾难,会剧烈的改变人的大脑,特别是管理情绪的核心部位全部出现了波动,如杏仁核,海马回与前额叶的情绪区域等。
如下这个实验,是用微弱的电,电击一个人,铃声响起时2秒后电流就出来,a图是大脑的杏仁核,b图是铃声响起,电还没出来,而实验者的恐惧中心已经亮起来了。
c图是电别人给实验者看,看的人也同样恐惧。
- b图说明期待被惩罚与惩罚同样恐惧
- c图就是杀鸡儆猴的道理
当恐惧成为人的情绪最明显的特征时,恐惧情绪似乎也成为人难以跨越的一道槛。
但是,它却是合理的。
恐惧的合理之处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的恐惧!
比如这次的病毒疫情,恐惧情绪使得我们可以立即保护起自己来,使得我们去全面了解这个病毒的特征,以便更好的应对它,它使得全国13亿人全部戴上了口罩,并且都待在家里不出门,它甚至会从此改变很多人的卫生习惯,甚至改变中国,这是恐惧的威力。
它驱动着我们做每一件事,然而我们在它的驱动下而完全不知。
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在做决定,实际上不是,恐惧情绪第一时间调动,同时自动化调动机体完成与该情绪对应的动作,接着我们的主动意识才出来对它进行解释,试图将该动作合理化,消除该恐惧。
比如这次病毒疫情,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我们的机体会第一时间恐惧起来,实质上如果这是一个当下的实物刺激,那么机体第一时间也完成了相应的反应。
获取到这个病毒消息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去了解病毒的种种信息,因为我们需要这些信息来解释这个恐惧,比如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的,毒性如何,从哪里来的,我周边是否存在感染源,如何避免被感染等等等,非常多的信息,随着信息的获取,我们的恐惧感会慢慢被消除。
我们会在内心对自己说,所有可能感染的途径都被我堵住了,因此,我很安全,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如果你自己确实这么相信了,你原先可能恐惧得不行,那么现在恐惧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这就是恐惧的合理之处,是它驱动着我们生存下去。
但是过度恐惧又会我们的机体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影响我们的健康,因此,事事都恐惧并不可怕,它是必然存在的,关键在于化解恐惧情绪。
情绪的化解机制
任何一个不确实性的威胁,随着信息量的获取,被变成确定性时,恐惧消失,这个过程,基本是我们的潜意识自动进行的。
我们以为是我们自主在了解事态的发展,而本质上,我们的本能就会这么去做,恐惧会让我们这么去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件,我们都会这样自动化去做。
我们不断的关注这次病毒的消息,就是想把我们心中的种种疑问给消除掉,比如疫情到底有没有得到控制,什么时候疫情结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过上正常的生活,什么时候可以上班等等,所有的疑问,所有的不确定性,只要没有答案就没法消除恐惧,于是我们就会一直恐惧,直到消除疑问。
基于这个机制,我们来进一步深入了解化解恐惧情绪的核心。
-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的意识到,恐惧必然产生,它是合理的,它使得我们存在。
- 其次,恐惧是人体最底层的规定性,它对人体的主导是人所不能控制的,我们只能对它进行解释。
- 因此,解释机制是这里面的关键。
解释机制
我们上面指出,大脑对任何外界的情绪刺激有2条路径,短的是直达杏仁核的恐惧中心,而那条长的就是到达我们的总裁脑,也就是前额叶皮层,负责在海马回调取记忆对恐惧进行解释的机构,这里的核心是,解释总是在这条短的路之后,它总是在恐惧及恐惧引发的本能运作之后发生的。
大多数情况下,大脑的解释基本也都是自动进化的,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去寻求对这个情绪进行解释。
这种自动化的关键在于我们大脑里面事先已经存储在海马回的背景知识,我们的大脑会试图从海马回中存储的以往的经验来解释当前的这个疑问事件,我们在生活里面,不断的经历与学习就是在不断的存储经验,以便可以应对一切未来的疑问。
这就是大脑的用智方式,它也是自动化进行的,我们把所有的存储在海马回的经验知识叫作背景模型。
我们用如下这张图,来理解大脑的这个背景模型的用智方式:
- 中间的图形解读出B,那就是调用了字母模型。
- 中间的图形解读出13,那就是调用了数字模型。
- 中间图形只是解读出了一个黑色图形,如一个小孩,没有学过数字与字母,他只调用了他的先天模型,如黑色图形所对应的光波打到我们视网膜上,他的大脑里面没有数字模型或者字母模型。
因此,在这个解释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背景模型,它不但可以消除恐惧,而且还可以引发恐惧。
比如上面的电人实验,看着别人被电,看的人内心也是一样恐惧的,因为眼前的现象是恐惧模型。
比如一个小孩做错事,知道家长要惩罚他,这时惩罚还没有来,但是他同样会非常恐惧,因为他的背景模型里面有同样的一幕“上次做错这个事,被惩罚了”。他此时的恐惧,会跟上次一模一样,即使惩罚还没到来!
这就是存储在小孩大脑里面的恐惧模型,任何对小孩的暴力行为及指责批评行为,任何小时候受到的伤害,都会成为小孩的背景恐惧模型,都会成为下次引起恐惧的背景模型。
这类小时候经历的恐惧模型是陪伴人终身的,即使成年后,我们依旧会因为相似的场景而不自觉恐惧。
如下这个实验,是对老鼠及猴子绑住其手脚,然后扫描其海马回神经元的发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颜色框内,右边的神经元的均出现不同程序的退化。
暴力,伤害及批评表面看不出人有什么变化,但这些行为却在悄悄的阻碍人大脑神经元的发育,特别是管理长时记忆的海马回,使得这类人长大后,当其一碰到恐惧时,他的恐惧化解能力就会比常人差很多。
因此,在这样一个解释机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我们调用什么样的背景模型进行解释,而让人最为沮丧的是,调用什么样的模型,我们在日常大多数情况都是大脑自动化完成的,特别是调动恐惧模型,这些恐惧模型大多记忆深刻,因此,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恐惧,这些恐惧驱动着我们做每一件事,而这些都是在瞬间自动化完全的,这是情绪最难处理的地方。
趋利避害
我们上面已经指出,一切情绪都是趋利避害的延伸,因为趋利避害是生存之规定。
本质上来讲,【利】与【害】是同一回事,这跟好与坏是一样道理,我们追求好,就是追求不要坏。我们追求利,就会担心得不到利,得不到利就是害。
因此,基因把消耗能量设置为快感的利,把没有能量设置为恐惧的害,因此,我们追求能量,背后是因为害怕没有能量,所以所谓的利最终也是害,所谓的乐最终也是恐惧。
因此我们说,恐惧驱动着我们做一切的事。
在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中性的,但是对生命特别是我们人类来说,我们必须把这一切都分出好坏对错来,然后去追求好的,规避坏的。
我们越追求好的,就越害怕坏的,就越恐惧。
所有的事情,越是被我们分出好坏来,它就会越成为我们的恐惧模型。
你越追求胜利,你就会越害怕失败,这个害怕失败的恐惧模型就会越严重,比如为什么旁观者清?因为博弈的双方被笼罩在胜负的恐惧模型中,那个越对胜利执着的人,就会越害怕失败,而在恐惧的笼罩下,人会失去理性。而作为旁观者,胜负跟他们无关,因此,他们内心波澜不惊,可以完好调动理性去分析。
再比如考试,你越是追求成绩,追求排名,越是重视结果,往往就会越考不好,道理一模一样,胜负心越强烈,越恐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本能意识才是主人,而人类的理性,仅仅只是奴仆,只会我们在生活里面去角逐各种输赢,介意各种胜负,执着各种得失,那么我们就会在恐惧的本能意识的驱动下做每一件事。
因此,趋利避害驱动着人的一切行为,它表达为我们生活体系里面所有的好坏对错之分,而所有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的恐惧模型,这些恐惧模型随后又会成为我们下一次自动化反应的背景模型。
我们前面指出,杏仁核的恐惧是合理的,恐惧的产生是合理的,他促使我们去行动,但是过度过多的恐惧却是有害的,因此大脑才出现一个解释机制。
同时,这个解释机制的核心在于背景模型,但是在恐惧发生时选择什么样的背景模型却是不由得我们选择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事件之前,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模型成为我们的背景模型。
人生无意义,是一个无恐惧模型
人生为什么有意义?
其核心关键就在于我们趋利避害的本性,由这个本性所延伸出来的追求快乐感觉,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意义,其本质仅仅就是为了求存。
在这个本性的驱动下,我们延伸出了无数的好坏对错,然后去追逐里面的【利】,规避【害】,然而这些【利】与【害】的是非模型却演变成了我们的恐惧模型:
- 是非心越重,恐惧模型越严重。
- 而当胜负对我们无区别时,恐惧模型自动消解。
这跟旁观者清的道理一样,胜负对他们无区别,于是他们没有恐惧。
当我们能消解所有的好坏对错时,所有的恐惧模型自动消失,因此,从这一个层面出发,我们说人生无意义,才是最高明,最有智慧的人生价值观。
所谓的无意义,就是所有的日常生活里面的【利】与【害】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胜负,一个最顶级的球员,其内心要达到最稳定的状态,就是没有恐惧驱动的状态,他渴望胜利,但他也不害怕失败,他只是全力去打好每一个球,我们或者可以说,这样的球员的大脑里面,事先没有存储任何胜负的恐惧模型,因此,他可以从容的对待每一次得失。
我们每一个人,无法选择我们童年的恐惧模型,这些已经事先存储在我们大脑里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恐惧模型消解到最低程度,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个人生无意义的价值观。
人生无意义,就是一切都一样,一切都可接受,这是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没有恐惧的驱动下时,所产生出来的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就是人生无意义下的人生意义的追求。
这是一种真正的思想自由,即使这个状态在现实里面不可能达到,但这却不妨碍我们在思想逻辑上可以推导出来。
这就是人生无意义的真正价值。
它是一种真正的内心强大,一切都波澜不惊。
小务虚专注思维模型研究,模型决定实在,唯求深刻,欢迎交流
本文的部分大脑神经实验及图片主要来自洪兰教授,力求结论的科学性,有兴趣更全面了解的,可以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洪兰”,可找到洪兰教授关于大脑神经科学的更多视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