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重要程度往往同它被忽视的程度成正比。人类社会的发展似乎永远存在并证明着这样一个悖论,母亲教育便是如此!
早在两千多年前,几乎是人类知识文明的肇始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在他的《理想国》里开始阐述母亲的重要。
之后,对母亲教育的研究与论述代有新论,不绝如缕。文艺复兴时更是掀起了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教育家们无不对母亲与儿童教育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15世纪意大利教育家威尼斯就写出了《儿童教育论》,16世纪西班牙教育家比维斯写出了《基督教女子教育论》,北欧教育家伊拉斯谟也写出了《幼儿教育论》……
不仅如此,其时许多人文主义大师也都阐述了他们对母亲与孩子教育的看法。
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人类科学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困难就是儿童教育”;而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更是在他的《手稿》中精辟地指出:“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对其腹内的胎儿不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的痛苦对胎儿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对母亲本身的影响,不少胎儿因此丧生。”
时间到了17世纪,杰出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进一步地认为,人的童年在人的个性发展和形成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他号召所有的母亲要正确地培养和教导儿童,并且断言,人在长大以后的教育效果是由他在童年里是否进行了正确合理的与轻松愉快的教学与教育来决定的,孩子从出生到6岁应当由母亲来教育。为此他提出了母育学校的构想,并且还特地为这个时期的母亲和孩子编写出了相应的教材。
与此同时,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洛克写出了早期教育的名著《教育漫话》,他在这本书里正确地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到了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这部教育著作中,以文学的形式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指出:“最初的教育是最为重要的,而这最初的教育无可争辩地是属于妇女的事情:如果造物主要把这件事情交给男子,那他就会给男子以乳汁去哺育小孩。”
针对当时母亲们轻视育儿这一头等责任的状况,他极为痛心地指出:“母不母,则子不子。他们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没有很好地尽她的义务,则对方也将不好好地尽他的义务。孩子知道了应该爱他的母亲,他才会爱她。如果血亲之情得不到习惯和母亲关心照料的加强,它在最初的几年中就会消失,孩子的心可以说在他还没有出生以前就死了。”
这个时期,西方教育家已经不满足于经验性描述性的论述这一问题了。瑞士杰出的儿童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1774年对他一个3岁前的孩子,用日记法记下了大约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并发表了《母亲必读》。
进入19世纪,人类对孩子教育的关注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最待开发的领地,教育家们不仅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阐明,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年龄也提出了越来越具体的设定。
俄国杰出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人的性格大都是在人一生的最初几年内形成的,而且在这几年内在人的性格中所形成的东西是很牢固的,它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美国教育家阿诺德·格塞尔说得更具体:“在学龄前阶段,大脑发育的速度非常快,6岁前,大脑的大部分几乎都成熟了……以后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将永远不会再像形成学前发育阶段那样迅速发展了。我们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更多的教育家、科学家、作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或体会,认为孩子的一切在5岁前就已形成并决定了。
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这样说道:“我难道不是在那一时期里获得了我现在赖以生存的一切东西吗?那时我获得了如此多的东西,并且如此的迅速。在我一生的其余岁月中所获得的东西都及不上那时所获得的1%。从5岁的我到现在的我之间只是一步的路程。从新生儿到5岁之间则是巨大得骇人的距离,而从胎儿到新生儿之间却是无底的深渊。”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的基础主要在5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还要继续进行。人的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你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
但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为,孩子在3岁前的教育甚至已经决定了他的一切。
杰出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性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0岁~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做是人的一生。”
著名法国儿童教育家洛朗斯·佩尔努说:“孩子3岁以后一直到青春期,在他的生活中,再也不会有像第一次微笑、说第一句话、迈第一步这样值得注意的事件发生了,再也不会有像智力显露和自我发现这样重要的情况出现了。他的主要品质已经形成,基础已经打好,只要对它们进行精雕细刻(如平衡)和加以发展(如智力)就成了。”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伯顿·L.怀特甚至断定:“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在与学术上有益的各方面,如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迟开窍6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业经历中获得成功。这个判断会有一些例外,但是‘开端与追踪’处境不利幼儿发展计划(美国旨在帮助贫困儿童补偿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会成长所产生消极影响的教育补偿计划。——作者注)和其他补救计划的研究结果,都明确支持这个适合于美国多数儿童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