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情愉悦的时候,审视镜中的自己,问问自己“你是谁” 。你是聪明的、漂亮的、成功的,有着家人和朋友的祝福,此时你在自己眼里是生机勃勃的。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再站在镜前,你会感觉自己好像个可怜虫,看上去年纪大,孤独,发财的永远是别人,而自己长的只有体重。看看吧,不同的心情让你的自我评估相差很多。
要知道,我们看待周围的一切和自己都是透过情绪变焦镜头的。通过这些玫瑰色的镜片,我们将事实夸大或歪曲。自我观察也被称为“正念” (1)——有能力通过自己设定的镜头来观察世界,或者平和公正地看待身边的事情。
自我观察可以让你随时保持状态
比方说,你正在办公桌前工作,此时听到楼下的欢声笑语,这种欢乐的气氛仿佛慢慢渲染了你家。你想离开座位,想加入楼下的欢乐队伍。但是,你并没有行动;反过来,你停下来,开始了自我观察。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自我观察提醒你:现在你已经累了,今天你必须完成手头的工作。当你开始进入自我观察的时候,你正在与大脑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对接。你已经成功地将头脑中的感觉部分与理智连接。这时候你的额叶首席执行官则开始有技巧、有策略地发挥指令了,好让你按照原定计划完成工作。你可以选择继续工作,而忽略楼下的欢声笑语;或者你可以选择起身,去跟他们打个简短的招呼,也算是一天工作中的小小刺激。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决定,总比毫无计划地呆坐在办公桌前,偷偷听着楼下人的交谈,或者干脆抛下手头的工作跟他们玩个够要好。如果没有自我观察,你很容易拖延了时间,最终没有完成工作。有了自我观察,你就能顺利地完成工作并按时下班与家人团聚。
悠久历史,众多名人
古代的佛教心理学家阿毗达摩教导我们,思想和感觉都是短暂的。只有通过冷静地观察情感的上升和下降、出现与消失,才能缩短与它们的距离,并最终成功地脱离它们的控制。这种“正念”的方法在今天已经成为冥想和治疗的一个基础。如果你的行动不是对感受及时、自动的反应,你会注意到这些感受,并加以考虑,这时的你处于清醒状态。
你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这种“正念”付诸行动。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次“均匀地分配注意力的行动” ,他的学生将之命名为“观测的自我” ,还有心理学家称之为“公正的旁观者” 、 “证人的自我” 、“超脱的旁观者” 、 “中立的旁观者”或“语音的客观性” 。你的自我观察是一个接受自我而没有任何批判或评论的中立行为。这将是一个可靠的、理智的、友好的声音。
不应该是
你的自我观察的行为不是专业人士奚落业余选手。如果你对于来自内心的声音感到羞耻或困扰,那这绝对不是你的自我观察。将之关闭,重新试一下,这一次可不能再打着完美主义的旗号了。你的自我观察应该是客观地展示你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你“本应该的”思考和感觉。
同时,你的自我观察也不是对不安全感的自然流露。如果你不断地想知道别人怎么看你:你刚才是不是举止合宜,有没有开不恰当的玩笑,这样想你就错过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你的自我观察是关注你内心的状态,而不是你的名声、你的外在。
退后一步
记得有一天,我听到我的孩子们的对话,他们那时候还是小孩子呢,他们正在谈论刚看到的一部卡通童话中令人害怕的场景。我的小女儿被吓坏了,她的姐姐则指着电视柜告诉妹妹, “下次你觉得害怕的时候,你要盯着电视柜的边框看,喏,就是那里。 我害怕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当我的眼睛看到电视的边框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不用害怕,这不过是部电影罢了。 ”
后退一步就能远离电影,其实这也是你与自我观察进行联系的方法。当你稍微忽略一下以往的经验,你会立即看清楚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会任由事态发展而迷失了自己。要学会往外看一眼,好看到更广阔的画面。把自己训练成通过电影中导演的视角来看事件,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演员的角色。
为了帮助你从自己的事情中走出来,你可以尝试想想,如果别人到了这一关头该怎么做? 你有没有可以对之开诚布公的朋友和导师? 当你陷入自我思考,需要后退一步的时候,你需要问问自己,“如果他在,应该怎么说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