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注意力和刺激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画一个山形或者一个倒U形曲线。垂直的Y 轴代表注意力,从上到下代表注意力由好到坏。水平的X 轴代表受到的刺激水平,从左至右表明受刺激程度由低到高( 参见图1—1) 。
曲线的左上端代表缺乏刺激,而曲线的右上端则是过度刺激。在曲线的两端,是处于缺乏刺激和过度刺激的状态,这时候的注意力水平都是很低的。在曲线的中心区,受到的刺激程度恰到好处,而注意力则处于最佳状态。这就是你的注意力专区。
当处于注意力专区的时候也就是受到足够和稳定的刺激时,你会感觉很好。处在这样的身心放松戒备状态中,你会觉得做事很有效率,有足够的力气把事情完成。你会认真地倾听,保持注意力集中,有效地做事,作出正确的决定,并最终完成你的任务。
这个倒置的U 形起源于20 世纪的心理学词汇。在叶克斯博士(RobertM. Yerkes) 和多德森博士(John D. Dodson) 于1908 年提出的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 )中,倒U 形曲线被用来阐释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该定律指出,绩效(或注意力)随着觉醒(或刺激)的增加而增加,但只能达到某一最高点。过了这个峰值后,随着刺激的增加,你的绩效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
尽管过了很多年,倒U 形曲线仍然是用来阐释生物心理学和神经系统发现的统一法则。研究已证实并扩展了这一经典曲线,使其包括了更多复杂变量。倒U形曲线在运动心理学中是重点讲授的内容,而且被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作为模型来练习如何控制注意力。
倒U 形曲线的横轴代表受到刺激的程度,有时候也表现为动力、紧张、动机、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或生理上受到的刺激。代表注意力的纵轴,有时候表现为选择性注意力、集中、专注、智力表现,或做事效率。曲线的中心范围即你的注意力专区,也被称为最佳表现范围,或被称作个人最佳功能区(individualzone of optimal functioning, IZOF) 。
倒U 形曲线中的顶端,也就是最中心的部分代表了最高峰值。你越接近这个峰值,也就越接近受到刺激和保持注意力的最佳状态。许多运动员早就把这种状态称为“最佳表现”(peakperformance)。专家有创意地称之为“心流”(flow),即一种有意识的可改变的状态。这个词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Csikszentmihalyi )博士发明的,他曾经收集过成百上千个拥有高度注意力的人群的相关数据,有的是登山运动员,而有的是国际象棋选手。“心流”这个词完全描述了当他们投身于高度自我控制、目标明确、有意义的活动时的状态。齐克森米哈里博士进一步解释,当你完全沉浸于正在做的事情时,时间好像都暂停了。艺术家、音乐家和发明家都努力想达到“心流”状态,也就是处于巅峰的放松戒备状态。
可以达到巅峰状态的、不被分散的注意力是最理想的,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是很难实现的,你会时不时地因为这事或者那事而分神。所幸的是,你可没必要达到巅峰状态才算进入自己的注意力专区。只要你能达到曲线的中心范围的任何地方,你的注意力就是集中的,做事情就是富有成效的。
进入自己的注意力专区,保持注意力集中,也有不同的水平。有时你会更接近中心区的巅峰状态,而有时你会感觉更接近于倒U形曲线的末端——缺乏或过度刺激的状态。
缺乏刺激或过度刺激也有程度的区别。你会感到有点无聊或难以忍受的无聊,也会感觉有点兴奋和过度兴奋。但是如果你处于注意力专区外的任何区域,那么就会遇到麻烦。你是否曾经在开会或讲座的时候走神?当然,你没有陷入完全的走神,还是在听着会议或讲座的大概内容,但是你很可能错过了一些细节,并且因此受到困扰,因为不知道这些错过的细节对你来说是否重要。
温和的过度刺激也会导致问题。你是否在考试的时候感到紧张?紧张给你带来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影响了你的发挥,导致考试成绩不佳。尽管你没有不及格,但你会觉得沮丧,因为知道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学习,而且答案就在头脑中的某个地方。如果保持注意力集中,你很可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