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种话不应说出口, 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这三种话,是德行浅薄的表现,也是容易招祸的征兆!有句老话叫“祸从口出,言多必失”,那么是哪三种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讥讽他人的恶话
《增广贤文》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尖酸刻薄的恶语是非常伤人心的,不仅会激怒或刺痛他人,也会使得自身福气消减。正如古人所讲:“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
一不积财,二不积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一旦你恶语伤人了,接下了仇恨,则是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比如说,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还讥讽道“虎女焉能嫁犬子?”孙权听后,十分恼恨,转而联合曹魏,趁着关羽攻打襄樊之机,夺取了关羽的大后方荆州,使得关羽败走麦城。最终,关羽被东吴武将马忠擒获,与长子关平一起被害。
研究“马加爵案”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先有讥讽的恶话,后有不可收拾的恶果。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番话深深地伤害到了马加爵,也成为他作案的主要动机。马加爵事后也供述说:“我跟邵瑞杰很好,他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他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即使再怎么讨厌某人某事,也不能轻易说出讥讽他人的恶话,而是要把话烂在肚子里面,看透不说透。因为讥讽他人就是给自己招祸,也是情商不高的表现。
2、骄傲自满的大话
书云:“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骄傲自满,就像“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一样,会招致倾覆的恶果。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四弟曾国潢时所说:“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 ,皆骄也。”
曾国潢自恃清高,动不动就写信议论他人长短,说一些大话。于是,曾国藩告诫弟弟不要骄傲自满,少说大话,他还说:暂且不说你的指责是否正确,就算是正确和恰当的,也是“天道”所不允许的!因为,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傲字致败!
刘邦问韩信:“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韩信回答:“陛下能带十万。” 刘邦又问:“那你自己呢?”韩信答道:“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生气说道:“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掩饰,但已经将内心的狂妄暴露无遗,这也为他后面被刘邦诛灭三族埋下了祸根。
所以说,做人要脚踏实地,少说骄傲自满的大话,看透不说透,即使是烂在肚子里面也不要往外说。因为你到底行不行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他人来评价,正如人们总结“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3、怨天尤人的牢骚话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人们唯有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才是唯一出路。一味地怨天尤人,牢骚话满腹,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还会亏损自己德行,讨人嫌,最后使得自己陷入负能量场中,越陷越深,欲罢不能。
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是众兄弟中最有才华的,但他屡次科举不中,便开始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曾国藩看不下去了,写信痛骂弟弟,批评弟弟平日里恃才傲物,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又不肯勤奋学习,自然考不好。
曾国藩还强调道:你无缘无故埋怨上天,上天也不会答应;你无缘无故抱怨他人,则他人肯定不会服你。最后,曾国藩还举例说,身边那些爱抱怨的人,大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果不其然,1860年,曾国华在三河战役中惨败,死后连头颅也没有找到。
人在做天在看,喜欢说牢骚话,对你只会有坏处,而没有半点好处。所以说,怨天尤人的牢骚话,即使烂在肚子里也不能往外说。说了,就是给自己招祸。
结语:“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讥讽他人的短处,实则是在庇护自己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实则是忌讳他人长处;这些行为都是为人不够厚道,见识和度量太狭隘的表现。只有改掉这两个毛病,才能修为自己品德,少与他人结怨,路越走越宽。
再者,牢骚话,会毁掉你的“好人缘”与“好运气”,还不如多从自身找问题,强化自身,最后用实力说话。正如樊登所说:“只有弱者才追求公平,只有小孩子才会大声地喊说‘这不公平’,因为小孩子没有别的办法,他只有号召公平。一个强者在对话的过程中,不追求公平,他追求怎么能够把这个问题更好地解决!”
所以,这三种话还是不要说,踏踏实实做人,努力完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