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123RF
利维坦按:“女司机”一词显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刻板印象里,女性司机能把车开进河里,停到树上,是游走在城市中惹不起的存在。但其实谁都知道,女性司机群体里也有驾驶技术强于大部分男性的真正“操盘手”,而男性司机群体中也有永远在实习期的莽撞驾驶员。
贴标签是一种既奇怪又不奇怪的行为。奇怪的是我们明知群体中也有个例,但选择了忽略这个事实;不奇怪的是这一行为之普遍,已经到了有时候你贴了标签都不自知。有些人通过给自己贴标签来找寻莫须有的归属感,有些人通过给他人贴标签来施展群体嘲讽,彷佛所有人都在极力回避自己只能代表自己这个孤独的真相。
但当我们希望得出一些参考性质的结论时,又很难避免划分群体的做法,也就是贴标签——比如本文所处的语境——即当我们在讨论空间思维的性别差异时。
文/FUNNY PEOPLE
图源:Daily Express
结伴而行,团队中的男性经常被期望是带路的那个人,往往他们也乐在其中(这跟你是否承认没有关系);而大部分女性则习惯于扮演跟随的角色,同时大部分也乐在其中(还是跟你是否承认没啥关系)。
因此也有了一句玩笑话:女性之所以方向感弱,是因为身边总是有一个愿意带路的男性。在女权主义者还没有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网络之前,我们也经常能听到一种言论称:女性的方向感不如男性。
迷路的时候,保持冷静非常重要。图源:independent
假设这一观点成立,那现在之所以较少被人提及的原因可能是:近几年女性的方向感突然变好了。Emmm,非要说的话也不是没可能。当然,可能性更大的一种情况是:大家都不敢这么说了(至少不敢公开这么说了)。
实际上,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空间思维能力的性别差异。虽然说现代科学还没有在这一点上达成广泛的共识,但这一研究领域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阶段性结论和思考——哪怕某些阶段性的结论相互站在了对立面。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把“方向感”和“空间感”两个词混为一谈。虽然大部分时候这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较真的话两个词也确实有差别:当我们说一个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前后左右,我们可能会说这个人方向感比较差;当一个人停车的时候三进三出,最后还把邻车给蹭了,我们应该说他空间感不太行。
至于空间思维,笼统来说是指对空间事物/任务进行系列分析、判断并做出应对,最后调整处理完的整个思维过程。方向感和空间感的强弱,都是空间思维能力的表现。“我在哪儿?我要到哪里去?我该怎么过去?”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空间思维来解决。
大部分人都有过在一个陌生城市中找不到方向的经历。图源:Nomad in Nihon
虽然前文说道,现代科学并没有对空间思维的性别差异得出过一致结论,但一个难免的事实是——大部分的研究结果确实指向了偏见者喜闻乐见的那个方向,即:综合来看,女性的空间思维能力似乎的确要比男性弱一些。比如早在1995年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就已经支持了这一观点。
(www.ncbi.nlm.nih.gov/pubmed/7724690)
再举个例子。200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些基于视觉处理的空间任务中,男性的空间思维响应时间也是高于女性的(但是准确性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另外,在基于触觉处理的空间任务中,空间思维的性别差异要小得多。
(www.ncbi.nlm.nih.gov/pubmed/14704028)
其实早在1978年,就有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了其中的性别差异。当时的研究人员会给参试者提供好几张二维图像,并让参试者在其中挑选基于同一个三维模型投影的匹配图像,这种实验方法被称为心理旋转测试,是个经典的空间思维测试工具。结果表明,男性的心理旋转得分明显会高于女性,这也就意味着男性有着更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www.ncbi.nlm.nih.gov/pubmed/724398)
图源:George M. Bodner
空间思维的性别差异甚至被用来解释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性别不平衡。在美国,三分之一的大学教授是女性,而只有五分之一的科学和工程学教授同为女性。
那又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不太遥远的过去,心理学家都认为这是男性和女性大脑生理结构的不同导致的。但现在,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大脑结构的性别差异微乎其微——更多的原因需要跳脱出我们的肉身去寻找。
于是又有人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尝试做出解释。早期部落里,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在陌生的残酷荒野中捕杀会移动的大型动物,追踪猎物、围捕狩猎等行为造就了男性祖先特殊的空间思维能力——从那个时候开始,男性就习惯了用欧几里得的术语来标识世界。
图源:History Ireland
那么我们的女性祖先呢?远古时期的女性主要负责在熟悉的领域中收集规律生长但无法移动的生存资料,她们能清楚记忆哪棵树上的水果快成熟了,哪片草地里的蘑菇吃了会中毒,女性因此逐渐学会了利用地标物体来思考世界。
数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变化天翻地覆,但男性和女性各自的空间辨识方式并没有因为进化而消失。即便是现在,男性在脑子里旋转三维物体图像的抽象能力,抑或是判断一条线的斜率方面依旧优于女性,而女性则更容易发现物体在环境中的位置关系及变动。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2009年的一项实验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实验内容很简单,把一批男男女女带到森林里,然后让他们进行采蘑菇大赛。最后工作人员得出结论:男性比女性更懂得如何创建和识别地图,而女性在记忆路线方面则有更好的表现。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90513810000048?via%3Dihub)
研究发现,女性识别地图的能力可能会弱于男性。图源:Kristine Ventures
但也有人认为这套基于演化的理论存在缺陷,他们认为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男性理应有着更强的生存能力,并根据基础遗传学——将空间逻辑能力相关的基因传给女性。而现实却是,这种差异知道如今也依然存在。
为了进一步反对这一猜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汇总了35组动物研究数据,数据关于动物的地域范围和其空间能力,参与研究的动物包括墨鱼、马、田鼠、恒河猴等。
如果演化学说成立,则我们理应看到一种关于动物地域范围及其空间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研究结果表明,8/11的物种中,雄性的空间逻辑能力均强于雌性,而这与它们的地域范围毫无关联。
(www.ncbi.nlm.nih.gov/pubmed/23397795)
研究人员提出了另外一种假设,雄性之所以比雌性有着更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因为激素。
其实早在伊利诺伊大学研究者之前,科学家就发现了雄性激素睾酮对空间思维能力的增益作用。身体中睾酮水平越高,个体的空间感也会越强。即便是服用了睾酮的女性,也会在空间思维任务中表现得更优秀。与之相反,雌性激素雌二醇则有负面的影响。
(www.ncbi.nlm.nih.gov/pubmed/17462646)(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81396/)
更有甚者,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孕妇子宫里的睾酮激素水平越高,生下来的女性也会具备更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psycnet.apa.org/record/2012-01992-004)
目前看来,激素理论还没有被人找到能够反驳的点,有理有据不得不服。除此之外,加州大学的玛格丽特·塔拉姆皮(Margaret Tarampi)在2016年做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女性在空间思维能力的测试得分上也确实低于男性。
但同时,这项研究得出了一个似乎更值得关注的结论。
正如前文所言,之前那些关于空间思维的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证据,大部分研究结果都表明男性在某些空间思维测试中的得分确实会高于女性,比如想象一个物体特定的旋转方式。
塔拉姆皮团队设计的实验有些许不同。首先,他们要求参试者(男65名,女70名,均为大学生)完成一个虚拟的导航任务:从地图上的A点到B点,参试者需要告知工作人员在每个路口该怎么转弯。在这项任务中,男性依旧表现出比女性更强一些的空间逻辑能力。
图源:Juegos Imagenes
但有意思的是,研究团队在第二项实验中做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改变:他们在每个路口都设置了一个虚拟的人物图像,并要求参试者在“走到”每个路口的时候,都从那个虚拟人物的视角来引导路线方向——就跟被陌生人问路似的。
这么一来,女性和男性空间逻辑能力之间的差距居然完全消失了。
也就是说,当测试内容被赋予社会任务(社交)属性的时候,女性的空间思维能力会瞬间增强。“我们可能低估了女性的空间思维能力”。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956797616667459)
这是之前那些关于空间思维性别差异的研究从未发现的。一方面,这难免会让我们开始质疑究竟什么才是空间感的最佳定义,更开始对男性空间思维强于女性的这个结论产生怀疑;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尽其所能做出了解释。
他们初步给出了两个猜测:其一,女性在另外一些研究中被反复验证的、高于男性的同理心弥补了她们在进行这项空间任务时自身空间思维的不足;其二,两性潜在的空间思维能力其实并不存在多少差距,之所以在很多空间感实验中女性的表现不如男性,是社会的刻板印象导致的。
什么是刻板印象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当人们一再被告知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差的时候,他们最后的表现往往就会倾向与人们较低的期望相匹配,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便很难抗拒社会观念的影响。心理暗示是每个人生活中最难防备的冷箭。
也许正是由于存在“女性空间思维能力比男性差”的偏见,女性在空间能力任务上的表现才会比男性差。
几年前,另一批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跑到印度对两个人类部落展开了调查。这两个部落分别名为Khasi和Karbi,都生活在印度东北部的山区里,且在历史上属同源,遗传关系极为密切。
但在文化上,两个部落是完全不同的。Karbi是父系社会,财产和地位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没有自己的地位,且受教育程度低于男性;而Khasi是母系社会,男性禁止拥有土地,男性和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没有明显区别。
研究人员从两个部落中召集了大约1200人来参与实验。实验很简单,做一个拼图游戏,拼图完成得越快就说明这个人的空间能力越好。
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1.母系社会中参试者完成拼图的时间均少于父系社会,整体上似乎有更强的空间能力;2.母系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完成拼图的时间差异,也小于父系社会中巨大的性别差距。
(www.ncbi.nlm.nih.gov/pubmed/21876159)
尽管这个实验并没有证明社会属性和空间思维的性别差异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即便存在相关性也无法等同于因果性。但至少——实验的结果没有否认我们的猜想:即空间思维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社会文化有关。
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拼图示意
更有意思的在后头。2011年,英国华威大学的心理学家扎克里·埃斯蒂斯博士(Zachary Estes)招募了545名学生来参与自己的四项实验,每项实验都涉及一个用于衡量参试者空间思维能力的三维心理旋转任务。
与以前学术界所做的实验不同的是,这次研究人员除了会让参试者参与空间思维能力的测试,还会在测试过程中定向影响参试者的自信水平。
结果非常有意思:在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特定手段提高女性参试者的自信心之后,女性参试者执行任务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以往我们所认为的空间思维性别差异居然消失了。也就是说,自信心能够增强女性的空间任务处理能力。
(www.ncbi.nlm.nih.gov/pubmed/22130691)
研究结果所暗示的一点是:空间思维的性别差异似乎只是表现的差异,而非能力的差距。这与前文所说的社会文化/偏见对女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影响不谋而合。
“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让女性有更好的自我感觉,她也会更好地完成空间任务,”埃斯蒂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因此,在女性司机准备将汽车停入一个狭小的停车位时,一点点的鼓励将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图源:LOLZGIF
停车确实很难,对于所有新手来说停车可能是成为老司机的道路上最高的一道坎,不蹭个几辆车你都不好意思扯掉实习标志。
但更难的,肯定是在停车场里找车。
停车靠练,一回生二回蹭,三回四回五回六回只要练得够多,迟早能练出一把入库的本事。但找车就不一样了,钥匙忘了自己把车停哪了,再好的方向感也无处可用。
尤其是在商场、写字楼这种地方所配备的大型停车场里,当你穿着高跟鞋拿着手提袋,却不得不花费时间在偌大的停车场四处找车,这感觉就像憋着尿走到厕所门口,却发现厕所门怎么也打不开一样。
这般滋味,酸爽。
如果按照上文的结论之一——女性在空间记忆(依靠地标)上真的比男性更强的话,也许她们找车也会更有一手。但遗憾的是我们都知道,人的记忆也许是世界上最靠不住的东西。
而科技存在的意义,有时候就是为了让人类有依有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智能出行、自动驾驶、个性化设置、行驶安全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让车变得更聪明”已经成为了当前时代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的不断进步,人、车、环境三者已经形成了更加智能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