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能力圈原则

2019年5月31日  来源:贫民窟的大富翁 作者: 提供人:guiche69......

能力圈原则是巴菲特在吸收芒格思想的基础上一个突破,也标志着拜托了格雷厄姆的惯性依赖,真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进化的核心标志,是开始摆脱对账面资产的关注,转而寻找"经济商誉"。巴菲特后来在1983年致股东信里如此描述自己的转变:

我现在的想法与35年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当时老师告诉我要注意有形资产、避开价值对其经济商誉依赖性很大的公司。这种偏见虽然在经营中很少出错,却让我犯了许多重大的选择性错误。

凯恩斯早就指出了这一问题,他说'困难不在于要有新观念,而是如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我的摆脱进程之所以比较缓慢,部分原因在于我的老师所教导的东西一直让我感到非常有价值(未来也会如此)。幸好,直接或间接的企业分析经验,使我现在特别倾向于那些拥有金额很大、可持续的经济商誉且对有形资产需求很小的企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你要扩大能力圈非常困难,你必须要在自己能力圈之内竞争。很多人误以为能力圈应该越小越好,而且是天生的。其实不是,能力圈的重要性不在于大小,而在于边界。这个边界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和强化的。

能力圈和护城河一样,每个投资人的能力圈都有强弱,但是弱,不代表没有,弱,不代表不重要。能力圈的真正价值在于:在边界内操作可以减少相对的(边界外)风险,提高(边界内)的收益。

万字长文:巴菲特投资思维精解

伯克希尔就是这样做的。关于投资,他们只有三个选项:

第一、可以投资;

第二、不能投资;

第三、太难理解。

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只投"能理解"的项目,你感受到这里面的力量了吗?

巴菲特一直认为,高科技不是自己的能力圈。即便是重仓苹果,他的解释依然是看中苹果是"现金流好的消费品"。

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我们那时不是想我们要不要投资科技公司,我们要找的公司是已经很有竞争力,而且这个公司能够持久。巴菲特表示:"在亚马逊成立之初,我就对它有所研究。当时我认为贝索斯要做成的几乎是个奇迹。而我一般不会赌奇迹会发生。当然当初如果我真的下注了,也还是不错的。"

关于自己能力圈,巴菲特曾说,我知道丧失了很多机会,但是我也不后悔,因为我不懂。即使我身边有最懂的人,可是我不懂,我不还是不会去投它。在自己能力圈之内做决策,而不是去拼命的寻找另外的机会,这是巴菲特成功的关键。

? 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 巴菲特

#能力圈的识别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能力圈呢?我觉得这个关键点在于投资人能否正确认识企业的护城河。

是的,能力圈和护城河是紧密连接的。

那么,什么是看得懂,什么是看不懂呢?所谓看得懂,简单的说就是能够理解高ROE企业的生意模式和经济商誉的可持续性。换成通俗的表达就是:

①这家公司销售什么商品或服务获取利润?

②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购买,而不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

③资本的天性是逐利。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它的市场份额或利润空间? ——更高性价比,即可以是同样质/数量+更低售价,也可以是同样售价+更高质/数量。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找"公司究竟靠什么阻挡竞争对手",这个"什么"就是投资理论书籍里常用的词语"护城河"。这些护城河通常可能是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更低的成本和售价、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或秘不外漏的技术、更高的转换成本或者所占据的优越位置等等。

总之,总得有一样或几样东西,是竞争对手需要非常高的代价才能获得,甚至是无论多高代价都无法获得的东西。

找到企业的护城河之后,代表看懂这家企业了吗?依然没有。历史上企业靠着这条河挡住了其他竞争者,但未来呢?竞争者有没有办法填平这条河,或者给这条河搭上桥,甚至用飞翔空降的方法绕过这条护城河,直接进入企业的城堡(争夺用户)呢?

也就是说,你是否能够确定或至少大概率确定,这条护城河未来依然能够阻挡住其他竞争者的进攻?这样我们就需要添加一条问题了,问题④:假设同行挟巨资,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该公司能否保住乃至继续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

能够逻辑清楚地回答这四个问题,就基本意味着看懂一家企业了,反之,则可以暂时归为看不懂的行列,或者排除或者归为待学习对象。

能力圈原则的核心不在于投资者懂多少企业,而在于如果无法确定自己能够理解该企业,就坚决不去投资,哪怕为此将所有企业均排除在外。

投资 / 护城河 / 能力圈 / 自由现金流 / 商誉原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