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英(安徽天长)
我的爷爷92岁去世,在去世前,他已经瘫痪在床多年。躺在床上的爷爷,经常神志不清,就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每次我回家,总能看到父亲和母亲守在爷爷床边,嘘寒问暖,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为爷爷擦洗身体,端茶倒水。
在我老家,还有一位邻居,家里也有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其三个子女,不仅不愿照料,而且还经常给老人脸色看。在一个深夜,对子女绝望的老人,偷偷服毒自尽,让人唏嘘不已。
那个邻居家的老人虽然已去世多年,但老人的那三个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常萦绕在我的心底,既让我心痛,又让我愤慨。
笔者曾去过一个社区,参加过一次敬老座谈会。有的子女在谈到孝顺老人的时候,借口抱怨:“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年轻人压力大,哪个不忙?哪有时间陪老人唠嗑?”有的叹息:“在外拼死拼活养家糊口,有时搞了一肚子气,回家如果再遇到老人问东问西,唠唠叨叨,我怎么可能还有耐心对老人有好脸色?”
人老了,会有许多衰老行为,有的性格特别偏执古怪,有的特别多愁善感,有的耳背眼花,有的行动特别迟缓,有的说话絮絮叨叨,有的做事丢三落四等等。也许,每一个子女,对老人都有一颗孝心。但有孝心还不够,重要的是,还要有耐心,不要给老人脸色看,这才是关键。
《论语》中记载一个故事说: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这里孔子讲的“色难”,指的是给老人好脸色。要能经常做到给老人好脸色,既需要有孝心,更需要有耐心。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孝顺老人上,如果缺少了耐心,孝心势必不能长久,莫“色难”也就会无以为继。
专家解读:
给父母好脸色是人性的超脱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上文作者的“父母”,对“爷爷”不厌其烦,无微不至的照顾,嘘寒问暖的陪伴,让老人家幸福地走完自己的一生。邻家有三个儿女,对老人不但不服侍,还给脸色看,致使老人服毒自杀,多么可恨、可悲!两个家庭形成鲜明的对比。上行下效,上文作者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孝敬尊重老人的优良品德,而“邻居”三子女的儿女看到父辈如此对待养育自己的父母,难道不效仿吗?
那么到底什么是孝?我们该怎么尽孝?
现今有太多的儿女认为给父母买高档用的吃的,请保姆,出国游,就是孝顺,可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其实给父母个好脸色,说话和颜悦色比物质上的富足更让老人家心满意足。
在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经济上不亏待父母很容易做到,可是要做到和父母好好说话,多些陪伴却很难。给父母好脸色是衡量一个人的孝心新的道德标尺,也是人最大的教养。给父母好脸色,是要发自内心的感恩之心恭敬之心,是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我们每个人都做过子女,也会做父母。爱孩子,每一个人都能经得起考验;而爱父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像爱子女那般无怨无悔。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不要在不经意间失去善待父母的机会,将来追悔莫及。
对待父母,更不能因为是亲人就可以放纵自己的情绪,生活再苦累,工作再忙碌,都不能成为我们回家对父母使性子、甩脸子,不和父母好好说话的理由。我们生硬说话的态度,还有那些不经意的甩脸子,才是伤害他们最深的元凶。
父母已经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宁愿自己受尽委屈也要把最好的给我们。即使是生病了也尽量撑着,生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工作。
世间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白发苍苍之际,却还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唯唯诺诺,还要尽力去照顾子女们的情绪,看子女的脸色,这是何等的痛心?
父母老了,可能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我们要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我们都会有老的一天,这是生命的轮回。
给父母好脸色,难的是持之以恒。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在父母面前,子女们会不自觉地淡化了父母的恩情,忽视他们的感受,觉得他们对自己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陌生人的小小的帮助就会感激涕零。我们对别人常怀感恩之心没错,对我们的父母亦该如此。
给父母好脸色是真正的孝道,连面对父母你都不能心平气和,谁会相信你有干大事业的格局和心胸呢?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出场专家:刘瑞峰(石家庄重阳经纪有限公司高级婚姻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