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眼下我们已了解到如下真相:从来没有得到命运垂青的孩子,对人生、对其他人的态度将迥异于自幼便得享人生快乐的孩子。天生就有身体缺陷的孩子,自幼便开始为了生存进行极为艰苦的斗争,这几乎成了一项基本规律。这种斗争多半会让他们的社会感荡然无存,他们因此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和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上,对如何跟人合作一点兴趣也没有。身体缺陷也许会让人以敌对态度对待世界,而同样会引发这种结果的,还有过度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在孩子还十分幼小的时候,这种决定性倾向便已确立了。这种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时常感觉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自己的竞争准备往往不及自己的伙伴,总是觉得没有信心,哪怕在很一般的游戏与活动中都是如此。他们热切期盼的态度,彻底暴露了他们因之前的艰苦经历生出的被忽略的感觉。一定要铭记一点:在生活中,所有孩子都处在不利的地位,难以独立生存,除非能从家庭中得到某种程度的社会感。孩子的脆弱无援总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生命伊始,所有人都有深刻的自卑,只是程度多少不一,终有一日,所有孩子都将明白,面对生存的挑战,只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应对。孩子奋发向上,就源自并始于这样的自卑。孩子为获得人生的平和与安全,将采取怎样的方法,孩子将确立怎样的生存目标,将通过何种路径朝这种目标进发,都取决于这种自卑。
孩子身体独有的潜力,决定了其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会因以下两种因素受损:一是夸张、增强、恒久的自卑,二是获得安全、平和、社会均衡以及掌控其他人,极力超越环境的目标。怀有这种目标的孩子非常容易分辨,且极易变成坏孩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做过的所有事都很失败,觉得无论上帝还是他人都忽略了自己,都在排挤自己。要明白,走冤枉路、没有充足的准备等种种错误,在孩子的人生进程中都是无法避免的,就一定要兼顾上述所有因素。所有孩子都有可能走上歪路,所有孩子都将发现自己处境危险,只是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晚。
显然,在成年人身边成长的孩子会轻而易举感受到自己十分弱小,无法自立,他甚至不相信自己真的能做好其他人觉得他能好好完成的简单工作,而不会遇到任何问题。这便是大部分教育错误的起点,人们对孩子提出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要求,导致孩子产生了力不从心、无处求援、羞惭至极的感受,更有甚者会故意让孩子感受自身的弱小、无用。部分孩子被当成玩物、活的娃娃,或要谨慎看管的财宝,或一点用处也没有的垃圾。一般说来,孩子会因父母和其他成人的上述态度,确定自己只有让他们喜欢或讨厌这两种选择。人类文明的一些特殊元素也许会加深这种以父母为源头的自卑。例如对孩子不够重视,孩子会因此觉得自己毫不重要,毫无权利,对大人的生活可有可无,无权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定要有礼貌,不能喧哗吵闹等。
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长期处在害怕被讥笑的恐慌中。讥笑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近乎恒久的影响,并会在孩子成年后变成其习惯与行动,因此简直称得上一种犯罪。童年时期经常被讥笑的人,将一直处在再度被讥笑的恐慌中难以脱身,旁人能据此轻而易举地分辨出一个成人有没有这种经历。
时常跟孩子说毫不掩饰的谎话,是不重视孩子的另外一种表现。孩子会因此对身边的环境疑神疑鬼,并对人生是否严肃、真实产生质疑。我们治疗过这样一种孩子,在学校时,他们经常无缘无故地笑起来,表示没必要太过严肃地看待学校,这只是父母跟他们开的玩笑而已,这便是他们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