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谣言+流言蜚语都是负面的吗?-谣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谎言不是+为什么我们相信谣言?-谣言骗你,用的是这几个套路-谣言也是一种病毒,但“隔离”却是个坏方法-为什么谣言和假新闻如此嚣张?+谣言传播的媒介化:数字元技术时代公共危机事件的话语斗争-1、重大社会危机事件框架中的谣言-2、数字元技术框架下的谣言-3、延展性的思考-谣言心理学:人们为何相信谣言,以及如何控制谣言+第1章 谣言的定义-谣言-流言-谣言与流言-都市、现代或当代传说-实证证据:信息维度+第2章 谣言的形式、频率和影响-谣言的形式-谣言的频率-谣言的影响-谣言对股票交易行为的影响-企业谣言的影响-负面变化谣言对员工压力的影响-负面谣言对员工态度、生产效率和留职意向的影响-谣言的形式、频率和影响——总结+第3章 谣言传播中的心理因素-事实寻求动机-关系增强动机-自我提升动机-谣言传播动机的情境性决定因素+第4章 影响谣言相信的因素-概率心理模型:用线索推断真实性-文献检索与元分析方法-与态度的一致性-谣言信源的可信度-反复接收-辟谣-其他因素+第5章 谣言的意义建构-谣言和个体意义建构-谣言和集体意义建构+第6章 谣言准确性:内容变化模式、概念化和整体准确性-谣言内容变化的模式-谣言内容变化的四种模式-变化模式的普遍性-序列传播取向与协同取向-磨平的普遍性-添加的普遍性-谣言内容变化的模式——总结-准确性的概念化与测量-总的来说,谣言准确性如何-学生谣言调查-局限与总结+第7章 促进谣言准确性与不准确性的机制-认知机制-动机机制-情境特点-群体机制-网络机制-最近的实证证据+第9章 谣言控制-谣言平息策略-辟谣-为什么一些谣言能抵抗反驳-控制谣言的建议+第8章 信任与组织谣言传播-信任对谣言传播的直接影响-信任的调节作用-样本、程序和工具-结果-信任是谣言传播中的关键变量-第10章 总结、模型和研究蓝图+谣言总结-谣言有什么影响-人们为什么传播谣言-谣言如何帮助人们在不确定性中建构意义-谣言内容如何变化-什么是谣言的准确性-信任如何影响谣言的传播-如何控制有害的谣言-综合模型-谣言——未来研究蓝图-谣言传播的动机-影响谣言相信的线索-谣言意义建构-谣言准确性-信任和谣言传播-谣言控制-谣言——结论

谣言意义建构

2021年9月25日 字数:818 来源:谣言心理学:人们为何相信谣言,以及如何控制谣言 作者:(美)尼古拉斯·迪方佐;(澳)普拉桑特·波迪亚 提供人:zhaotou97......

在第5章中,我们在个体和群体层面考察了谣言意义建构。在个体层面,我们认为很多谣言都带有稳定因果解释。这是真的吗?这个假设可以这样检验:邀请盲审员(blindjudge)对来自各领域的谣言样本进行评价,之后对它们是否包含稳定因果解释(X导致Y,并且这一原因随时间推移是相对稳定的)进行编码。若要采取回溯性更低的研究方法,可以向受试者询问近期的谣言。

想想你(或你的团队、熟人、朋友、同事或家人)最近听到的一则感到不确定的信息。描述一下这则信息和它出现的情况(这些描述可以编码为是否包含稳定因果解释)。评估这则信息能解释当前情况或事件的程度,这则信息有解释了当前的什么情况或事件?根据这则信息,当前情况或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评估这个原因随着时间推移能不能持续。

我们报告的研究表明,谣言会导致人们将变量间微弱或不存在的关联感知为很强的关联。这个观点可以被运用到对种族偏见如何传播的研究中:人们会因为听到内含了稳定因果解释的谣言而将种族和特定行为关联起来。这一想法可以通过收集种族谣言进行探究:“想想你(或你的团队、熟人、朋友、同事或家人)最近听到的感到不确定并涉及另一种族成员的消息。”受试者接下来描述这则信息和当时的情况,这些描述可以编码为是否包含稳定因果解释。对儿童和学龄期人群进行这类研究将特别有趣。

在群体层面,第5章中综述的关于网络谣言互动情节中的陈述内容、传播姿态和动力流动的研究发现需要得到重复研究。这些研究也应采用录音或转录的方法,探究在面对面谣言互动情节中相似的现象:是否能得到与网络谣言互动情节中相同的模式?其他一些有趣的问题:在高度焦虑的或感知到迫切威胁的群体中,谣言的内容模式、姿态和流动是怎样的?在这样的群体中,意义建构的过程可能会更迅速、更不慎重。类似地,在与外群体之间有族群冲突的高度认同的内群体中,谣言的内容模式、姿态和流动又是怎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意义建构的过程可能包含了一个不允许内群体批评的要求一致的姿态。最后,在一个有更强凝聚力的参与者群体,比如一个非常紧密的社会单位中,这些模式将如何变化?我们推测相比于我们分析的网络谣言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意义建构过程会进行得更快。

谣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