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项研究中有两个局限因素。首先,这些结果可能是由某种形式的回忆偏差(recall bias)造成的,即真实的谣言比虚假的谣言更容易被回忆起来。当真实的谣言成为事实时,这些事实的某些分支(如裁员、老板跑路、公司被收购等)就会成为人们回忆起原始谣言的线索。不过,虚假的谣言如果内容怪异,也应该同样容易被回忆起来。其次,再次说明,实验样本排除了未经证实的谣言。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结果的可推广性进行限定,即仅适用于已被证实或证伪的组织谣言。
总的来说,文献和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了两个结论。第一,组织谣言倾向于准确。职场谣言不准确的名声显然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既然被回忆起的绝大多数谣言是真实的,那么为什么谣言的总体印象往往是不可信的?我们反复观察到这样的模式:当问起对谣言的总体印象时,人们将其归为虚假的或低质量的信息。而当要求人们回忆一则谣言时,人们却倾向于反馈那些真实或高质量的信息。为了解释这种不一致,我们提出两种推测。一是社会赞许性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或许在其中发挥作用:受试者或许认为相信谣言是一种难以接受的行为,这或许会与其本身作为知识分子的个人形象产生冲突。二是人们对他人产生刻板印象的认知过程可能也在对谣言产生刻板印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人们对谣言的认知中可能容易产生虚假相关:由于谣言可能是人们加工的信息(如新闻和资讯)中的少数,其中虚假谣言样本可能较为凸显,并且越是虚假的谣言越是凸显(cf.Chapman&Chapman,1969)。所以,为了建立起有意义的分类,人们倾向于把谣言与虚假联系起来。
第二,文献和研究结果显示,在已被证实或证伪的谣言中,真实的谣言倾向于变得更加真实,而虚假的谣言要么维持原状,要么变得更加虚假。谣言真实性的变化趋势似乎是分叉型的。我们把这个有趣的可能性称为“马太准确性效应”(Matthew accuracy effect)。科学中的“马太效应”指的是知名科学家不成比例地获得更多声望和接触前沿科学观点与信息的机会,反之知名度较低的科学家所得到的赞扬更少,所接触的信息也更少。由于《马太福音》中的经文出现了相似的表述,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5章29节),罗伯特·K.默顿(Robert K.Merton,1968)创造了“马太效应”这个词。以下格言也表达了这个观点:“一事成功百事顺”“富者更富,贫者更贫”。这个观点的变体出现在不同领域中,例如在网络科学中,有很多连接的网民能得到更多信息,而那些连接较少的网民得到的将越来越少(Newman,2003)。
在下一章,我们将探讨准确与不准确谣言内容的产生与变化机制。
[1] 最后的样本(M age=22.56,SD=3.32)由14名女性和27名男性组成(1人没有报告性别)。
[2] 在1~9分量表中,准确性均值为7.29,SD=2.64,N=42。
[3] 在1~9分量表中,准确性变化趋势均值为6.21,SD=2.34,N=42。
[4] 最后的受试者样本(M age=24.96,SD=7.64,15名没有报告年龄)由118名女性和113名男性组成(13人没有报告性别)。
附录6A 学生谣言调查1:一项简短的关于谣言准确性的调查
谣言是人们在组织中获得信息的方式之一,可能会对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当然,我们都清楚谣言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是我们有时候必须基于谣言来做出决定。如果谣言最后被证明是真实的,那么这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谣言是虚假的,那么可能会导致出现问题。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谣言“消费者”,了解谣言有多大可能性为真是非常有用的。你的参与将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并且帮助我们制定参考标准以确定什么时候选择相信一则谣言是合适的。
请你填写一份简短的关于职场谣言的调查问卷。这份调查问卷只需10分钟时间即可完成,我们非常感谢你的合作。你的参与是完全自愿的,提交该调查问卷将被视作你同意参与这项调查。当然,你可以随时终止,这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你的回答将被匿名处理(请勿将你的名字或学号写在调查问卷上),调查数据将被保密(只有最后的统计结果会被报告)。在本季度末,我将在班上报告结果。
十分感谢你的参与。
谣言是关于对群体重要的事项未经证实的信息。请设想一个在工作场所出现的谣言实例,你可能仅仅听说过或阅读过这则谣言,也可能曾经将该信息传递给你的同事。请选择一则谣言,这则谣言在受到合理怀疑之后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或是虚假的。我们对仍未确定真假的谣言并不感兴趣。
1.请描述该谣言:
2.请描述谣言[1]出现的情境:
3.这则谣言被证明有多准确(真实)?(圈出其中一个数字)1表示100%虚假,9表示100%真实。
4.从谣言开始到谣言被证实或证伪,在多大程度上谣言倾向于变得更准确?1表示变得更失真,9表示变得更准确。
现在请回想谣言即将被证实或证伪时的情境。基于在此情境中的情况回答以下全部问题。
5.总体上,谣言内容本身导致听说或传播该谣言的人感到焦虑(担心/关切)的程度如何?1表示完全不焦虑,9表示高度焦虑。
6.总体上,谣言产生的情境导致听说或传播该谣言的人感到焦虑(担心/关切)的程度如何?1表示完全不焦虑,9表示高度焦虑。
7.总体上,听说或传播该谣言的人感到焦虑(担心/关切)的程度如何?1表示完全不焦虑,9表示高度焦虑。
8.总体上,听说或传播该谣言的人感到不确定(对谣言产生情境充满怀疑和不确定感)的程度如何?1表示确定,9表示不确定。
9.总体上,人们在多大程度上知道要做什么来最小化与谣言相关的消极后果,或者最大化与谣言相关的积极后果?(如果是以下两种情况请不必作答:谣言不会产生任何后果或与谣言相关的只有中性后果。)1表示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什么,9表示完全清楚要做什么。
10.总体上,听说或传播该谣言的人有多确定该谣言是真实的?1表示完全没有信心,9表示有很强的信心。
11.如果谣言被证明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听说或传播该谣言的人们来说,谣言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的积极程度如何?1表示非常消极,9表示非常积极。
12.总体上,对于那些听说或传播该谣言的人来说,谣言有多重要?1表示完全不重要,9表示非常重要。
13.总体上,对于那些听说或传播该谣言的人来说,谣言产生的情境有多重要?1表示完全不重要,9表示非常重要。
14.谣言被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中可能包含很多互动(讨论和澄清),也可能包含很少的互动。总体上,关于谣言的典型讨论中互动性如何?1表示完全没有互动,9表示有非常多的互动。
15.谣言可能在群体中循环传播(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从不止一人口中听到谣言),也可能不会循环传播(群体中大多数人听说过一次并且不会传递它)。谣言在多大程度上在群体中循环传播?1表示不会循环传播,9表示活跃地循环传播。
16.谣言可能通过确立已久的传播网络(如办公室小道消息)进行传播,也可能通过之前从未交流过的群体传播。总体上,听说或传播谣言的群体的传播渠道确立程度如何?1表示传播渠道是新的,9表示传播渠道确立已久。
17.小道消息是一种已建立的非正式传播网络。谣言在多大程度上以这种小道消息的方式进行传播?1表示0%通过小道消息传播,9表示100%通过小道消息传播。
最后还有一些关于你的细节信息。
18.你是:男性/女性(请圈出其中一个)。
19.你的年龄是:
[1] 本附录后文中“谣言”均特指受试者给出的谣言。——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