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有关心智解读能力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一般并不会报告大脑右半球的腹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但是有一个代号为WBA的病人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深入观察与观点采择有关的脑区的机会。WBA得了脑出血,他的大脑右半球的腹外侧前额叶皮层遭到了损坏,而其他部位则受损极少。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们要求WBA完成两个“错误信念”任务。其中一个任务对WBA来说比较简单,而另一个则很难,事实上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在第一个“错误信念”任务中,WBA看到,实验主试把一个球放进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容器中的其中一个,比如,他把球放到了左边的那个容器中;同时WBA还看到,同一个房间中还有一个女人也看到了这个球被放进了左边的容器中。这样一来,每个人都知道球被放在了哪里(即左边的容器中)。然后这个女人离开了房间,等她完全离开后,实验主试调换了两个容器的位置,因此这个球现在已经在右边的容器中了。当这个女人回来后,实验主试问WBA,这个女人会到哪个容器里去寻找这个球。如果是一个大脑没有受损的人,他应该会指向左边那个现在已经空空如也的容器,因为这个女人离开时最后看到的球是放在左边的容器中的。那么,WBA会怎么做呢?
而在第二个“错误信念”任务中,WBA知道实验主试把球放进了其中一个容器,但是他没有看到主试到底把球放进了哪个容器。然而,这个女人却能够观察到把球放入容器的整个过程,WBA也知道这个女人知道球放进了哪个容器。像在第一个“错误信念”任务实验中一样,在这个女人退出房间并完全消失在视野中后,实验主试移动了容器的位置。不过,在第二个“错误信念”任务中,实验主试想要知道的是,WBA自己能否搞清楚这个球到底放在哪个容器里。为了帮助WBA,这个女人回来后会给他提供帮助,告诉他自己知道这个球放在右边的容器里。虽然WBA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球摆放的位置,但是他应该推测出,她所指的任何一个容器肯定都是不对的,因为她没有看到容器已经被移动了位置。因此,如果她说球在右边的容器里,那么WBA应该选择左边的容器。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任务是类似的,不过,WBA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其中一个任务,而在完成另一个任务时一败涂地。你能猜到这两个任务中,到底是哪一个让他觉得非常困难呢?是第一个任务!尽管他亲眼看到球放进了哪里,但却根本无法正确地完成这个任务。在这两个任务中,WBA都能意识到,那个女人将会上当受骗,因为当她离开屋子时,容器被移动了位置。虽然所有这一切他都知道,并且在第二个任务中,他在运用心智解读能力去推测这个女人的信念时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当他非常清楚地知道那个球实际上放在了哪里时(在第一个任务中就是如此),这种直接经验压倒了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因而导致他认定,那个女人会到他自己会去找球的那个容器中去找。大脑右半球的腹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损伤,使得他无法克服自己的第一人称视角,表现得如同一个两岁的孩子一样以自我为中心,好像每个人都能看到他所看到的东西,每个人都相信他所相信的东西。
最近,在我自己的实验室里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试想象一下,有人问你以下这两个问题时的情景。第一个问题是,给你60美元,让你站在“乔的餐馆”前一个小时,胸前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来乔的餐馆吃饭吧”。你愿意吗?第二个问题是,假设我已经问过了许多人,那么你认为他们中会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个提议?
心理学家们早就知道,对大多数人来说,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会使其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出现巨大的偏差。如果你自己愿意挂着这块牌子站一个小时,那么你会倾向于认为大部分人都会愿意。如果你自己不愿意这么做,那么你会假设大多数人都会拒绝这么做。这就是所谓的错误共识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因为我们倾向于认为,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会认同自己的信念和观点。换句话说,我们倾向于以己度人。有时这种倾向是合理的,但在许多情况下,它会让我们在社交互动中陷入麻烦。
错误共识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一种“如果你自己不愿意这么做,那么你会假设大多数人都会拒绝这么做”的倾向。
为了研究错误共识效应的神经基础,我的研究生洛克·韦尔伯恩(Locke Welborn)和我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些本科生为被试,让他们躺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里,然后问他们,一般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生会在何种程度上支持某些特定的观点(比如“学校祈祷”和“堕胎权”问题)?并请他们用1~100的数字来打分。而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问卷了解了每个被试在每个问题上的观点,我们也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本科生对这些问题的实际立场。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能够知道,在每个问题上被试对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的立场的判断是否与现实相符,或者更接近于被试自己的个人观点。正如所预料的那样,被试身上确实表现出了错误共识效应,一般而言,他们对一般学生的态度的判断更接近自己的态度,而不是现实。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比如,在克服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别人身上去(以己度人)的冲动时,有人做得好些,有人则做得很糟糕。那么,当人们在试图理解他人观点时是如何克服这种偏差的呢?实验表明,在那些推断他人的看法时能够更好地克制以己度人冲动的被试身上,大脑右半球的腹外侧前额叶皮层是仅有的较为活跃的脑区之一。大脑右半球的腹外侧前额叶皮层似乎能够帮助被试理解他人可能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两项研究都类似于对信念偏差的研究,只不过它们同时也都涉及了社会因素。当接触到某个事物时,我们立即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直观感受,但是,自我控制系统会尽力排除这种感觉的影响,而去考虑以另外的方法处理有关信息。在日常交往中,这种自我控制会不断出现,而且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运用得得心应手。但从表面上看,在类似于“前进/停止”任务这样的测试中所必需的自我控制似乎完全不同,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它们其实都依赖于同一个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