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进行重要区分

2025年1月15日  来源:思考的艺术(原书第10版) 作者:[美]拉吉罗 提供人:yongyan32......

批判性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进行区分,下面提到的这些区别是最重要的,也是常被人们忽略的信息。

区分人物和观点

你对以“希特勒说过……”开头的句子的反应,可能与以“丘吉尔说过……”开头的句子的反应完全不同。在前一个例子中,你很可能不会继续往下读了,至少你会带着严重的怀疑去读,或者做好准备来反对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其实,这不足为奇,因为你早已知道希特勒和丘吉尔,并很难摆脱这些信息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这些信息你不会做到置之不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要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你又不得不将这些信息抛在脑后。因为,就算是一个疯子有时也会有好想法,而即便是天才也会偶尔犯错。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依靠先验信息而接受或拒绝信息,你一定会扭曲地读到、听到和看到信息的内容。你会根据演讲者的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派别或出生年代来判断是否接受其传递的信息。这会致使你接受了无意义的内容,而拒绝了智慧的信息。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人告诉我们说,亚里士多德腿很细,眼睛小,喜欢炫耀衣着和珠宝,对自己的发型很挑剔,走路都会梳理头发。2 很难去想象一些雅典的无知者,对他们古希腊的朋友们嘀咕说“不要关心亚里士多德说了什么,他是一个无能的人”。

为了防止将人物和观点混淆,需要你意识到自己对人物的反应,并试图去弥补。也就是说,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你需要更仔细地听,而对于你喜欢的人,则需要用更批判的方式倾听其观点。我们要严格地判断论点的合理性,但仅限于针对论点的优缺点进行判断。

区分审美和判断

在第2章中,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两类观点:审美和判断。在审美问题上,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个人喜好而不为其辩护。但是,在判断问题上,我们有义务提供证据,即提供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只有当证据的质和量都足以摆脱所有的合理怀疑时,才能确定证据是否够格。证据的形式可能是多样的,比如引人注目的事实细节、统计数据、事例、奇闻逸事、引用材料、比较或是描述。

很多人对审美和判断感到困惑。他们认为坚持一个观点的权力是确保观点正确。这种困惑常常使他们提供一些不正确的证据(或者说不怎么能够支持观点的证据)来支持需要支持的观点。例如,他们对诸如堕胎、死刑、教育改革、安乐死、雇用歧视和有关强奸的法律等这些有争议话题表达的评判,这些评判好像是审美问题,而非判断问题。

作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你要牢记:无论何时何人提出一个问题真相的观点,或者一项行动的至理名言,即无论何时何人提出评判,你不仅有权力,而且有责任去判断该观点是否有证据支持。想要做一名细心的思考者,你必须做到这些。

区分事实和解释

事实就是确定知道的一些事情,是客观证实或已被验证的事情。而解释则是对意义或重要性的说明。事实和解释常相互交叉,以致我们很难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下面是事实与解释相互交叉的例子:

贫穷会引发犯罪?根据詹姆斯·威尔逊和理查德·赫恩斯坦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旧金山的某个街区收入最低,失业率最高,年收入低于4000美元的家庭比例最高,教育成就最低,肺结核发病率最高,不合标准住房的比例最高……这个街区就是唐人街。然而,在1965年,整个加利福尼亚州只有5个中国人犯罪入狱。”(这一段呈现了他人研究中的事实。)

“曼彻斯特的罗克斯伯里街道是贫民区,黑人居多,紧邻着白人居多、贫穷的南波士顿。两个地区都拥有同样比例的单亲家庭和同样人口比例的公租房。然而,黑人地区的罗克斯伯里街道,其暴力犯罪率是南波士顿的4倍。如果贫穷会引发犯罪,人们可以预期两个地方的数据应该近乎相等。”(前4句话是事实陈述,最后一句话是作者的解释。)

“不,可能是另一个原因:犯罪引发贫穷。一个地方的犯罪率越高,就越不可能激发人们从商。商家必须高价兜售商品给消费者,以抵消被偷盗或高额保险费用所损失的利润。房主、公寓居住者和商人支付提高后的担保费用,以抵抗一直存在的偷盗威胁或暴力犯罪。这样贫穷就产生了。”3 (整段是作者对前一段提出事实的解释。)

不能区分事实和解释是很危险的,你会留心那些不确定、理应被质疑以及与其他观点相反的观点。如果混淆事实和解释的习惯很严重,你就很难具有批判性意识。

区分字面意思和反语

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有时,作者会表达一个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观点,也就是说,使用讽刺或反语的方法。例如,假如你在阅读时看到下面这段话:

国会对富人减少的税费比对工人阶级减少得更多,这么做是对的。毕竟富人不但向国库付费更多,而且他们有更高的标准来维持生存的花费。如果黄豆的价格涨了,同样鱼子酱也会上涨;如果地铁费用涨价了,同样劳斯莱斯和利尔喷气机的维护费也会上涨。如果政府听一听少数人的抱怨和失业者的牢骚,一定会对富裕的困境有反应。

从表面上看,这段话在为富人阶层辩护;但是仔细品味,就看得出这是对这种辩护的嘲讽。虽然线索很细微,但确实不可否认:提到更高的生活标准,通过用劳斯莱斯或喷气机出行与地铁出行做对比,提到富人的“困境”。这种半开玩笑的写法更有杀伤力,也会比直接的攻击更有影响力。但是你必须警惕其微妙之处,不能误读,否则你接受的信息可能与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

区分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观点表达的方式可以影响人们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像希特勒这种疯子要比其他智者或其他有责任的人更受欢迎,这也是为什么教主的追随者们被告知杀了自己的孩子并自杀。充满激情、有说服力的表达易于激发受众的反应,相反,死气沉沉、口齿不清、漏洞百出的表达则会产生消极的反应。来对比一下这两则信息:

(1)对一些人好,而对另一些人不好,这样做不对。如果一个人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个人,那么他就不是人。

(2)要在竞争的社会中获得成功,你必须遵循成功的第一条原则:好好对待对你有用的人,而不去理会其他人。

第一个信息看起来并没有第二个信息具有吸引力,但它包含的观点最具哲理性,值得强烈支持,而第二个信息包含的观点应该受到谴责。细心的思考者能够准确鉴别信息,因为他们发现表达可以欺骗人。所以,思考者在批判前需要努力区分内容和形式。这样他们就可以说:“这个观点的表达形式一般,但很深刻。”或者可以说:“这个观点表达的形式很好,但观点本身太狭隘。”

区分语言和现实

语言是我们理解现实和理解他人并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词语自然出现,并变得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紧密相关。如果我们无意中认为语言就是现实,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依赖于其洞察力和观察力,因为没有一个群体对现实的所有方面都具有相同的洞察力,没有一种语言适合表达所有现实。例如,因纽特人用很多词语来形容雪,每个词语代表了一种特定的雪(湿重对应着轻盈蓬松,小而精细对应着大而密集等),所以他们可以更精确地说出是哪一种雪,而讲英语的人就不行。同样,古希腊有很多词表示爱,每个词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意思(上帝之爱、家庭之爱、罗曼蒂克之爱和性爱等),而英语却让词语“爱”身兼数职,所以在讲话中会造成困惑。

词语“自我”是另一个很好的术语例子,它承载了词语本身承载能力更多的意义。我们说:“我让自己抵制3层巧克力松露蛋糕的诱惑”,“在遇到下一个之前,你真的应该给自己一个结束一段糟糕关系的机会”,“比尔这些天不是他自己”。这些句子中的“自我”似乎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我:首先,一个控制,而另一个被控制;其次,给予还是接受;最后,是比尔,还是不是比尔。正如佩吉·罗森塔尔所证明的,问题并不是限制非正式的日常表达,而是要找到用心理学谈话的方式来表达:

脑子里常想着一件事(写有关心理学的内容):自我是一些内容的目标。不过内容可能有所不同。自我可以是寻宝游戏(我们熟悉的“找到自我”游戏)、是一段旅行(“获取自我的漫长旅程”)、一种植物(“自我的成熟”),抑或是含糊的亚里士多德程序(“自我实现就是对自我的实现”)。然而,自我有时好像不是一个目标,而有其自身的目标:“现在成熟自我表达……其意图和目标。”……(它甚至可以是)某种气球释放和收缩我们的情绪:“放大自我可以感觉良好”,相反,“减少自我感就会绝望”。4

罗森塔尔指出,一些作者交叉使用“自我”和“自我感觉”两个概念。她问道:“这是为什么?感觉、意识与自我的内容是相等的吗?”在卡尔·罗杰斯写的文章中,也能发现罗森塔尔提出的根本性混淆,罗杰斯用“自我”这个词表示“在同一个句子中同时代表媒介和目标两方面”。5

如果我们有半打的词语可以表示自我,“自我”这个词的现实意义就不会复杂,不单只用一个词,每个词语都会表达自我特定的方面,如果这样我们的表述就不会产生困扰,并可能会更深入、更精确地理解现实。无论如何,牢记区分语言和现实将有利于你的思维方式,也有利于你用更易于接受和谦逊的方式交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