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下面这些说法吗?“创造力是不能习得的”“富有创造力的行事方法就是忽略传统方式”“只有高智商的人才具有创造力”“服用药物可以提高创造力”“创造力和心理疾病有关”。这些说法流传已久,但是你知道吗,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1]
本章将澄清这些关于创造力的误解,详细阐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具有的特点,对创新的过程进行概述,并为你提供使用创造力潜能的方法。
我们知道,人类的思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产生想法,并对其进行判断。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交织的,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反复,甚至在几秒钟的时间内交替数次。在这种极为动态的情形中,对思考的艺术进行研究是非常困难的。相比而言,对每一个阶段进行单独的研究则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将先集中篇幅对想法的产生进行探讨(第5~9章),然后再阐明如何对想法进行判断。
尽管每个人都会产生想法并进行判断,但是行为的质量却千差万别。在处理问题时,一些人只会想出一个简单、粗浅的解决方案,并且不经辩证、评判就对其加以认可;而另一些人则会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方法,其中包括了许多原创的、具有深意的想法,他们会对那些好想法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不断改进,使之更为出色。这便是“创造性的思考”和“批判性的思考”,这两个词将贯穿本书后面的章节。
与创造力有关的重要真相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创造力并不是学术热点。一名学者对23年间发表在《心理学摘要》上的121000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只有186篇文章与创造力有关,这一比例不到0.2%。1 在这项研究之后,人们对创造力的兴趣大为增加,很多以创造力为主题的图书不断出版。2 学者们着手研究那些富有创造力的成功人士的生活轨迹,关注创新的过程,对不同情境中、各个年龄层的创造性表现进行测评。
在研究者的努力下,我们对创造力的理解得以深化,一些被当作“真相”并流传已久的误读也得到了纠正。你一定也听说过其中的一些误读,并由此对什么是创造力以及创造力如何运作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点。用创造力的真相来取代这些错误的观点,便是开发创造潜能的首要步骤。因此,我们将要列举的事实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的一些观点我们在第1章中简要提及过,但这些真相值得我们反复回顾和思考。
“做你自己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
乔治F.内勒认为“对很多人而言,富有创造力似乎仅仅意味着释放冲动或者缓和紧张……然而狂放地扭动身体并不能称为创造性地舞蹈,在画布上随性涂抹颜料也不是创造性地绘画”。3 创造性虽然包含着希望打破既有模式和尝试新方向的意愿,但这并不意味着单单为了不趋同而特立独行或者自我放纵。忽略已有的知识和被既存经验所限制都是不对的。正如艾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所说的,“傻瓜的行为总是基于毫无知识的想象,学究则只凭借毫无想象力的知识进行活动”。4 富有创造力意味着将想象和知识合为一体。
[1]因为无法将两个阶段完全分开,因此在对创造性想法进行论述时,难免穿插着对判断想法的介绍,反之亦然。
创造力并不要求具有特殊的才智或者高智商
多个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智商高于普通人。在智商测试问世之后,这种观点又兴盛起来,所有达不到天才平均分(135分)的人,都被认为获得创造性成就的机会很少。
尽管如此,当研究人员对富有创造力个体的生活进行研究,对智商测试和创造力测试的得分进行比较之后,他们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创造力并不取决于特殊的天分,而取决于那些几乎所有人都有但只有很少人知道如何运用的才能。第二,智商测试并不是为了测量创造力而设计的,因此高分数不意味着具有创造才能,低分数也不能说明创造力不足。事实上,研究者发现,大多数富有创造力的个体,智商远低于天才平均水平。5
服用药物无益于创造力
尽管很多人对这一事实并不认同,但是研究人员早已证明了其正确性。研究人员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酒精和其他药物真的能够促使原创性思维的产生,那么街角的酒馆为什么没有诞生更多富有创造力的成就者呢?至今为止,就这一问题,还没有人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也没有人可能做到这一点。布鲁斯特·基瑟林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药物会“降低了人们对行为的判断力,激发出人们的幻想而非思维”。他还认为,创造力的提升并不需要人为地对头脑进行刺激,而需要加强对思维的控制和引导。6
将药物和酒精作为刺激物,只是一个更大误解中的一个部分,这个误解被称作“波西米亚诀窍”,它认为游手好闲的生活方式可以解除对智力的限制,进而使头脑变得开放,可以接纳新的思想。但是大部分研究者都认可艾略特·多尔·哈钦森的观点:“狭窄的街道,破旧的工作室,混乱的生活,对地方艺术的大肆宣传都是伪艺术的表现,这都不是真正的艺术,与必需的创作自由也毫无关系。波西米亚主义的推崇者挥霍自由、浪费时间,但是收效甚微。而富有创造性、有序地利用闲暇时光,则使人们焕然一新、精力充沛并且充满了渴望。”7
具有创造力并非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大量的低成本恐怖电影为人们描绘了创造力的形象:一个疯狂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紧张地来回走动,一边邪恶地搓着双手,一边胡言乱语。很多人都认可这个形象,将有创造力的人和疯子当成近义词,但是他们错了。
哈罗德H.安德森从心理学角度对富有创造力的人的特质进行了总结,我们将在下文介绍他的观点(包括埃里希·弗罗姆、罗洛·梅、亚伯拉罕·马斯洛、J.P.吉尔福德以及欧内斯特·希尔加德在内的众多受人尊敬的思想家都认同安德森的观点):
这些学者一致认为创造力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与整体性、统一性、诚实、正直、个人投入、热情、强动机以及行动有关。
他们也认为神经症会与创造力水平的下降同时出现,或者是其诱因。对神经症患者和其他心理疾病患者而言,下面的说法是成立的:虽然有病,但他们仍有创造力;他们创造的成就低于未患病时的情况;他们的创造力在降低,或者说是一种伪创造,因为他们或许产生了绝妙的想法,但由于病症而无法正确表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