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2章 建立基础

2025年1月11日  来源:思考的艺术(原书第10版) 作者:[美]拉吉罗 提供人:yongyan32......

在建造一所房子之前,你最好确认一下这所房子的地基是否坚固。同样,这种明智的方法也适用于应对发展思维能力的挑战。在本章,我们要讨论一些重要的问题,旨在帮助你判断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审慎的思考者。

例如,你的思想和行为是受你的掌控,还是由你的基因或环境决定?你想要实现的一些东西能够实现吗?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你明知某事却仍会误会它们?你的记忆力可靠吗?有权持有自己的观点就意味着所有观点是正确的吗?

如果我们的头脑与世隔绝(是一个“无菌”的思想环境),那么本章中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没必要做了,或许只需要求助于思考技术和策略。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是社会性动物,世界也不完美,人们会受各种相互冲突的观念和想法或好或坏的影响。

因此,在成为思考者的过程中,你关于自由意志、真理、知识和道德等的看法将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一些想法会促进你的思考,而另一些则会阻碍你的思考,有些甚至会使你的思考完全被打乱。所以在思考之前,分析一下这些问题非常重要,这有利于区分有用和有害的观念,建立坚实的概念基础。首先,我们要分析的是自由意志问题。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阅读本章的内容是你的自由选择还是被强迫的?我说的不是老师要求你“预习第2章”这种情况,那是友好和温和的压力,并非强迫。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你没有自由意志,你的阅读不是自由选择而是被强迫的。

“等会儿,”你说,“我朋友正在他的房间办派对,我完全可以选择参加,但我为了读这一章内容忍痛割爱,这说明我是有自由意志的。”心理学家耐心地微笑道:“你那种思想上的斗争只是一种错觉,并非选择,只是一种刺激-反应现象。当你形成习惯后,你就会下意识这么做。”

“是吗,”你回答道,“那看看这个。”你猛地合上书并走向门口。心理学家打着呵欠说:“相当没有说服力。你所有这些戏剧性行为都说明你在面对不同意见时,会固执己见。”

这时你双拳紧握,牙关紧咬——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许多学者,包括心事学家,都有着类似的反应。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放弃了和严格的决定论争辩,因为他们知道,和那些“不管你说什么都在证明我的观点”的人辩论是不可能获胜的,就像和那些爱耍赖的人打牌不会赢一样。

这些并不说明理性人反对条件作用,他们反对的是“一切人类行为都受条件支配”的极端观点。他们持有中庸的观点,即尽管人们都会受环境和背景的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还会十分强烈,但人们仍保有一定的自由意志。理性人可能会说你读这一章是被迫的,但更可能是你自己选择读书而不是参加派对。那在你的选择中条件作用起了什么作用呢?他们会说,条件作用增加或降低了一种选择胜过另一种选择的概率。若一个学生学会了在自我放纵前采取负责任的行为,那么,在任何特定情境下,他都会选择这样做。

接受这种中庸的观点对你来说很重要,理由如下。首先,只有当你承认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为行为的结果负责时,与之讨论道德问题才有意义(如果人们不能在两种行为中做出选择,那么讨论哪个选择更好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只有承认个人或社会能改变其偏好或政策,我们才能与之讨论诸如核裁军、监狱改革和如何对待老人等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只有承认你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并相信认真思考可以发挥作用,你才能学会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来处理问题。

什么是真理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判断对错不仅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就的依据,而且已成为我们最持久(但更糟糕)的一种娱乐的主要成分,这种娱乐就是电视节目。因此,对真理如此多的困惑颇为讽刺。即使是智力超群的人,也经常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真理”“对于一个人是真理的东西对另外一个人可能是谬误”“真理是相对的”“真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有这些观点都会破坏人们的思考。

如果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真理,那么没有一个人的观点比其他人的更好,所有的观点必须是平等的。如果所有的思想都是平等的,那么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挖掘地下去研究那些考古学的问题?为什么要探究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原因?为什么要寻找治疗癌症的方法?为什么要探索星系?除非一些人的回答比另外一些人更好,除非真理是彼此独立的个体的观点,并且它们也不会受到个体观点的影响,那么这些活动才是有意义的。

例如,有这样的一个不太重要但比较有趣的问题:美国哪条街的名字最为常见?如果真理是相对的,那么任何回答都一样好。有人会说“枫树街”,有人会说“罗斯福街”,还有人会说“格罗夫街”,等等。许多人会说“百老汇”或者“大街”。1 如果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的,那就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然而人类的进步主要依靠人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寻找正确答案的动力以及追求真理的渴望。

真理是关于一些现实的问题,区别于人们所希望的,相信是这样的,或者断言是这样的。用哈佛大学哲学家伊斯雷尔·谢弗勒(IsraelScheffler)的话说,真理就是“研究者最终都会认同”的观点。2 “最终”这个词很重要,因为调查有可能会产生延续几年甚至一个世纪的错误。《戴着金色头盔的男子》是一幅17世纪的著名油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伦勃朗的作品,直到最近,它才被认定是与伦勃朗同时代的另一个无名画家创作的。3 尽管好几代艺术家声称这件作品出自伦勃朗之手,但真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在很多时候和很多地方,一些奇怪的想法被人们普遍接受,如把马鬃毛放水里时,它会变成蛇(甚至莎士比亚都相信这种说法)4 ,人们之所以受骗,是因为人们观察到的光的折射现象误导了他们。

同样,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小苍蝇、小飞蛾、小蜜蜂都是大苍蝇、大飞蛾和大蜜蜂的幼虫。5 医书上也经常收集一些有趣和离奇的民间方子,比如,将一只碗扣在头上,沿边缘剪去周围的头发,然后把剪掉的头发烧掉,以治疗头疼;而治疗耳痛的办法则是在病人的患处涂上烟草汁;把一只活鸡分成两半,然后放到人的肺部上方,以此治疗肺炎;在耳朵上打孔,以此治疗弱视。6

今天,我们对这些观点嗤之以鼻。不过,要知道,我们的嘲笑正说明了真理的不可创造。如果人们创造了真理,科学家又怎样验证它们呢?创造一个真理就能证明其有效性,岂不是所有的道理都会被接受?显然不是这样。从我们的日常经验来看,一些理论被证明是对的,而一些则不对。要证明或证伪一个理论,需要借助理论之外的东西。

但是,如果人们没有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真理,那他们做了什么呢?他们领悟真理、酝酿表达,希望能忠实地陈述自己的思想。有时他们会成功,有时也会失败。小说家H.G.威尔斯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总结了这种挑战和困难:“我们思想的钳子很笨拙,在钳住真理的同时,也粉碎了一些真理。”7

真理曾经发生过变化吗?没有。或许有时它看起来有所不同,但仔细检查后你就会发现它并没有什么变化。例如,多年前,太平洋深处的一种不为人知的鱼类被发现,8 我们也许会认为鱼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真理(即这种鱼不存在),这种想法是多么愚蠢啊——以为之前水里没这种鱼,是有人在潜水艇里“看”到它之后它才存在。认为这种鱼此前就存在,只是我们没发现它,这样想不是更合理吗?换句话说,在这种鱼被发现前后,真理并没有改变,变的是我们对它的认知。

一种让你不再对真理产生困惑的简单办法,是将“真理”这个词留给问题的最终答案,并更多地使用“信念”“理论”“当前的理解”等词语。这种做法会让你在新证据出现前和(或)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时,更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