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潜力巨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开始很困难,但是这些好习惯对于以后方方面面都有益处。
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关于自我教育的网上资源。
MIT OpenCourseWare──MIT 提供的网上免费课程。
EHow.com ──关于“怎样做”的各种文章。
FreeEd.net ──“网上免费教育”。
Portal to Free OnlineCourses ──很多名牌大学在线课程的入口。
现在就开始吧
整体性学习不是那种你读一次就能马上掌握的方法,它是一种包含多种技巧的策略选择和运用,所有这些技巧都可以改进你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自试一试、不断练习这些技巧,会给你很多学习上的启示。
从哪儿着手开始应用整体性学习取决于你自己,但是假如你不确定从哪里开始,不妨听听我的建议。
分析你的强项和弱点
在阅读整体性学习策略之后,第一步应该是找到你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点是什么。有些弱点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弱点则需要弥补。
你可能已经明白自己擅长的科目是什么(数学、历史、艺术、科学,等等)。现在你应该花点时间问问自己在应用整体性学习策略中,最困难之处是什么,最不擅长处理哪一类信息。就我来说,我知道自己擅长处理抽象信息和具体信息。我有发达的视觉学习能力,这在本书中也有很多体现。在整体性学习环节中,我最擅长的是拓展阶段,当然通过练习,我在获取和纠错方面的能力也大有提高。
我的弱点是处理随意信息,虽然学习了本书提到的那些工具后,处理随意信息的能力有所改善,但是处理一堆事实、日期或者定义从来都让我头痛不已。知道自己学习上的强项和弱点之后,就可以扬长避短,学习新技术以弥补任何不足。
从智力挑战开始
智力挑战的目的是养成新的习惯,许多新方法一开始用起来都很费时间。练习2~4 周后,速度和效果会大大提高。最后,你需要根据学习的目标对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技巧。
(1 )至少坚持3 周。可能你想学会本书介绍的很多技术,但是要记住,如果你不坚持3周以上的智力挑战练习,很难将新技术变成一种习惯。
(2 )一次只做一个。不要试图一次完成几个智力挑战,一次只专注一个。
(3 )比喻、内在化和图表法优先。这些是整体性学习中的核心技术,就从它们开始吧!
(4 )使用奖励材料。本书附赠有6 段专门设计用于练习智力挑战的奖励材料,利用它们会让你更轻松些。
|
(5 )记录下学习的过程。练习智力挑战时,坚持写一句话日记,用一两句话记下你的体会和感受,有助于你坚持下来和解决练习中的各种问题。
建立良好的学习程序
本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介绍如何节约学习时间的心智活动。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不过即使学习策略一流,如果你的学习习惯不好,一定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下面介绍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保持高效率的建议。
(1 )是每天学一点还是考前抱佛脚?看起来后者节约时间,实际上前者才是高效率。
(2 )你的笔记和课本组织得好吗?虽然我喜欢一次学习就搞定它,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复习,假如学习材料凌乱无序,肯定会浪费时间。材料越有组织,复习起来压力越小。
(3 )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是左顾右盼、三心二意?我学习时从不听音乐、玩手机或看信息,我总是尽量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学习。
(4 )怎样变得更有效率是一个专门的问题,在我的网站上有很多讨论,也有很多专门的书讲这个问题,下面我列举了一些网址供大家参考。
高效率网址
ScottHYoung.com 我个人的网站,专门讨论高效率、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
ZenHabits.net 简单就是高效率。
Lifehack.org 最大的高效率网站之一。
PickTheBrain.com 高效率和动机。
StudyHacks 高效率的学生。
StevePavlina.com 个人发展网站。
高效率书籍
Getting Things Done (DavidAllen 的经典)
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能量管理)
Zen To Done (讲述如何做事,强调的是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How to Be a Straight-A Student& How to Win at College (两本经典之作,帮助你变得高效率,应付各种学习上的挑战,必读之作)
了解你想要的生活
没有任何方法、技巧、技术、诀窍能代替动机、兴趣和热情。学习需要理由,比如考个好成绩或者纯粹想了解知识之类的理由。如果你什么理由也没有,那你最好别去上学了,上学也是纯粹浪费时间。我从来没有说过每门课我都喜欢,但是不喜欢不代表没有理由去学习,因为我至少想拿个好分数。
一直以来,我对学习本身就非常有兴趣。新的知识和学科总是让我着迷,不管上学还是工作以后。这种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更容易接受和应用整体性学习策略。
没有人能逼迫你喜欢自己讨厌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种策略能促使你学习不想学的东西。如果你仅仅想得到名牌大学的文凭,而不是知识本身吸引你,那么拿到文凭后你该怎样继续学习?
找到你学习的理由,即使理由简单、古怪,也要有一个学习的理由。
古人读书为了光宗耀祖,今人读书为了上大学,找个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都是学习的理由,但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知识本身吸引你不断学习、不断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