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义上的人类最早出现在距今10万年前,在接下来的99800年中,几乎所有人都在贫困线附近挣扎,勉强可以维持温饱,他们的生活水平相当于现在美国家庭年收入400~600美元的标准。不排除个别地方、个别年代的收入水平略高于此,但最高不会超过此标准的两倍。当然,还有少量贵族,生活水平确实远高于此,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在数量统计上不具有意义。如果你出生于18世纪末之前的任何年代,你的生活水平极可能相当于现在年收入1000美元的水平,你的父母、祖父母是这个水平,你的儿子、孙子也不会与此相差太多。
然后到了18世纪末,距今也就数百年的工夫,改变出现了。人们开始变得富裕,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富裕……至少在西方是这样,人们的年均收入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年化增长率达到0.75%,数十年后,同样的情况在全球其他地方纷纷上演。人类的生活水平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停滞不前之后,终于实现了年复一年的稳定增长和持续改善,不久之后,人们对这种改善就习以为常了。今天,我们期待着自己的汽车、电脑、药品,以及自己的娱乐系统能够给自己一些新鲜感,以使自己平淡的生活有些新意!但在工业革命之前不是这样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停滞不前,收入水平忽然有了0.75%的年化增长率,人们都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
随后,增长率有了更大的提高。到了20世纪上半叶,排除通货膨胀影响的人均年实际收入实现了1.5%的增长;到了60年代,这一数字达到2.3%,距今已经维持了50年左右的时间。光看数字很抽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这一数字代表的意义。
以美国家庭为例: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中产,年收入5万美元左右,希望你的孩子成年后还能像你一样拥有适当的经济地位。假设从现在开始,收入保持2.3%的年增长率,25年后他的年收入可以达到89000美元。依此类推,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孙子,再过25年后年收入可以达到158000美元。如果还能继续保持2.3%的年增长率,在400年之后,他们的后代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100万美元。这个收入虽然比比尔·盖茨目前的收入水平稍低点,但已经很不错了。我要强调一下,以上计算的所有金额都是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真金白银,它们与今天的美元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如果这一数字令你惊讶,让你不敢相信我们可以创造如此天量财富的话,下面的分析可能让你更加吃惊:以上计算结果仅是对过去数百年发展趋势相对保守的估计,即假定年度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3%的水平;但实际上,这一数字两百多年来一直在慢慢变大。还要记住一个事实,历史上任何一次巨大进步,在它真正变为现实之前,人们都不敢相信它会出现。公元1世纪弗朗提努斯就曾说:所有的发明创造已被穷尽,我看不到一点能够更进一步的希望。但事实呢?现在看来这句话是多么好笑。
与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大背景相比,短期内经济周期的起伏不定就像是一部大剧中的小插曲,微不足道。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人们的收入水平降到了20年前的水平。在那些年里,人们的生活水准与他们父辈的生活水准相当,而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可忍受的。人们生活应该越来越好、生活水平应该越来越高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这种共识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当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这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是一个新现象,人类第一次对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此自信,没有一个18世纪的政治家会问老百姓:“你的生活比四年前过得更好了吗?”人们会以为他在做梦,因为没有人会相信现在的生活应该比四年前更好。
收入增长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我们不仅变得越来越富裕,而且工作时间越来越短,使用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一百多年前,美国工人每周的平均劳动时间在60小时以上,今天,这一数字降到了35小时以下;一百多年前,只有6%的制造业工人可以享受到休假,今天,这一数字是90%;一百多年前,人们普遍10岁多点就得参加全职劳动,今天,童工已被完全禁止;一百多年前,只有26%的女性劳动者可以在65岁时退休,今天,超过80%的女性劳动者在65岁时已经退休了;一百多年前,家庭主妇们每天需要花费12个小时才能完成诸如洗衣、做饭、清洁、缝纫的家务活儿,今天,我们只需要3个小时就能完成。
1900年家庭主妇的“大洗之日”是这样度过的:首先,把盛满水的水壶放到炉子上,用木材或煤块给水加热;然后,开始洗衣服,纯手洗,冲洗干净了再用手或借助一种特殊的机械把衣服上的水拧干;之后是晒,晒干之后就是最麻烦的熨衣服,熨衣服用的烙铁需要在火炉里不断加热,直到能够熨衣服为止。整个洗衣过程大概需要花费八个半小时,家庭主妇们在这个过程中要走超过1英里(约1.6公里)的路程。我们能够对此如此清楚是因为,美国政府曾经专门雇用研究人员针对家庭主妇们洗衣服的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并详细地记录下来。
做家务不仅仅是洗衣服,20世纪初,多数家庭没有自来水,也没有集中供暖,所以家庭主妇的日常工作还包括打水和运煤。据测算,家庭主妇们每年要靠手推肩扛运送7吨煤和9000加仑(1加仑约为3.78立方米)的水。
到了1945年,洗衣机被发明出来,有些“女英雄”可以使用洗衣机洗衣服了。那时用洗衣机洗衣服,家庭主妇们的劳动量已经显著下降,所需的时间从八个半小时降到两个半小时,这个过程中家庭主妇们只需要走大约200米,而不是之前的1英里。如今的洗衣机功能更加强大,家庭主妇甚至不需要浪费一点时间在洗衣服上,你都不用看它一眼,洗衣机就帮你把衣服洗好了。购买洗衣机也很方便,定制的洗衣机制造好后会直接送到你的家中。
今天,美国最穷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5000美元的家庭)之中,99%的家庭拥有冰箱,64%的家庭拥有空调,97%的家庭拥有彩电(其中超过2/3安装了有线电视),60%的家庭拥有洗衣机和烘干机,超过一半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其中绝大多数都可以接入互联网)。
我们能买到的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试着列一张2001年时的电子产品清单,看看那些产品的技术参数,你一定会惊讶于这十几年来我们所用产品质量的飞速提高!那年我的一个好友花费600美元买了一部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没错,是130万像素,还不及现在的手机,但那时我们还兴奋于这部相机只有一磅半(约为0.68千克)重,却能存储相当于一个软盘的容量。
如果你还不信的话,我们再举个例子——医疗保健。你是愿意以今天的价格享受今天的医疗服务,还是愿意以1970年的价格享受1970年的医疗服务?我相信只要没有与世隔绝的人,都不会选择后者。近年来,医疗保健行业尽管经常因炒作而被普通大众诟病,但不得不说,现在的医疗保健服务比起以前,质量提高了很多,价格也降了很多。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寿命也更长了,这都得益于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同样是20岁的年轻人,100多年前,他的母亲可能已经离他而去,而现在,20岁的年轻人,他的祖母可能还天天陪着他。
可测量收入的增长——即便是最近200年来的显著增长也不能完全反映我们经济状况的改善。美国中产阶层的平均可测量收入比中世纪时欧洲君主的收入稍微低一点,但这丝毫不影响美国中产比欧洲君主过着更加“奢侈”的生活。我猜想,如果亨利八世在世的话,一定愿意用他的半个王国来换取青霉素的终身供应以及登录互联网。
这一增长趋势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日子会不会越变越好?没有人知道,就像没有人知道地球会不会在10年内被小行星摧毁一样。但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猜测,我们确实看到在过去的两百年间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尽管会有小的波动,但不影响大趋势),并且增长速度一直在提高,丝毫未见势头减弱的迹象;我们也确实看到所有的经济增长都是由技术进步所驱动,是技术进步在促使经济稳定健康增长。为什么我们没有因为技术枯竭而陷入经济停滞?为什么技术在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这是因为技术进步具有“自助补充能力”:原有技术可以诱发新技术的出现,新技术的出现又诱发更新技术的出现,周而复始。再考虑到克雷默教授的观点——“增长的财富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反过来又以更多的方法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对未来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是十分合理的。
怀疑论者很容易就能发难:为什么有的国家人口很多,经济发展状况却很差?这其实也很正常,有些国家人口的自然优势非常明显——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能工巧匠以及更多的交易对象,但这一优势被政府的不当政策所削弱,这些政策限制人们依靠自己的天赋获得合理报酬,限制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易等。当人口增长的优势都被消除后,剩下的就只能是人口增长的负面效应了。[1]
继续说人口多的优势。较大的人口规模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经济上的繁荣,还可以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对邻居好不仅是因为他可能成为我们潜在的交易对象,而且因为他可能成为我们潜在的朋友、潜在的恋人。我们对孩子们好也一样,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的赚钱能力,而是心甘情愿地对他们好。比起僻静的蒙大拿,人们更喜欢生活在热闹的纽约;比起周围的乡村,人们更喜欢生活在喧嚣的加尔各答。人是社会性动物,哪里人多,哪里优势就多。
人越多,世界越丰富多彩。室内乐、帆伞运动、埃塞俄比亚餐馆等小众活动之所以能幸存下来,是因为人口规模足够大,大到有足够多的顾客养活这些运动的从业者。人口规模大,因而有各种特殊偏好的人也多,各种小众活动的参与人才足够多。要不是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喜欢这本书的奇葩就不会多到足以出版它。
生活在曼哈顿和底特律的朋友总是抱怨城市的拥挤与喧嚣,但只要他们还没搬离,我们就不必对他们的抱怨认真对待。美国有大量人少且安静的地方可以自由迁入,但至今都鲜有人问津!当被问及为什么生活在纽约时,曼哈顿人会告诉你,因为这里有剧院,这里有交响乐团,这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这里有……其实他是在说:这里很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