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每一秒偿还1美元债务的速度,超过40万年才能还清美国的国债。这个事实本身或许令人为之一震,但其实人们并不太清楚债务是怎么回事。不幸的是,这些数字充斥在公共表达中,令人们偏离了理解债务与赤字的正确方法。[1]取代它的,是一系列未经证实的自我论断——称它们为“迷思”也不为过——它们时不时堂而皇之地涌入国是议政厅、主流媒体的版面,以及在互联网发表评论的博客。迷思随处可见,其恶劣程度与它站不住脚的本性几乎旗鼓相当。
关于赤字的迷思主要来自三个极为普遍的错误概念:第一,官方报道以及人们不断在分析中引用的数字能够反映真实经济状况;第二,政府出现赤字必定会伤害相应群体(个体纳税人、“未来一代”,以及泛泛而论的私人产业);第三,政府赤字通过十分简单的机制就能影响到银行利率,并且人们以为自己理解这种机制。
种种迷思值得一一剖析。但是,先让我们用一个寓言来厘清最关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