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巴菲特背后的男人,95岁的芒格参加了Daily Journal的公司年会,发表了一篇演讲,连同后来的提问环节,金句跌出,还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看好,甚至说到了比亚迪和信奉中国儒家伦理的企业会绽放异彩。
这篇演讲被许多中国人转载,因为被这样一个投资大神吹捧,中国人的自信心又来了。而且这次大神可不是说我们是「睡狮」,人家说的可是真的看好。
但是坦白地说,芒格的这段演讲说了很多美式幽默,典故众多,普通读者读起来有点困难。
所以今天我来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一下查理·芒格的这篇演讲的精华所在。
这篇演讲的核心观点是:做一个有常识、有道德的人。换成我们熟悉的说法,就是做一个「聪明的好人」。
1 做个有常识的聪明人
先说大家比较关心的,怎么做个聪明人。
这要从查理·芒格反复在演讲中说的「常识」这个概念说起。
他所谓的常识,不是我们都知道的,而恰恰是普通人都不太知道的观念,才是常识。
比如说我上一篇文章和大家讲到的概率(点击阅读:宝洁退市了| 怎样避免成为一个失业的精英 )问题,就是普通人都不知道的常识。
对于查理·芒格这样的聪明人而言,聪明不只是有能力,而是先学会不犯傻。
比如说,不做愚蠢的事,不在股市暴涨的时候进去当韭菜,不在打折的时候胡乱剁手,不被各种媒体人宣扬的伪科学忽悠……
比如说,不做被情绪裹挟,作出愚蠢的行为。不因为一时情绪失控,做那些后悔莫及的事。
做一个聪明人,要知道什么事情不靠谱,不往这些坑里跳。
查理芒格在演讲中反复地说:钓鱼的第一条规则是:在有鱼的地方钓鱼。第二条规则是,记住第一条。
也就是说,当你在寻找机会的时候(不管是与人合伙,还是找工作,还是跳槽离职,甚至是择偶、恋爱),一定要站在赢面大的地方,不要在没有机会的地方浪费时间。
他还说:「铅是不可能炼成金子的。」也是这个意思。
人们之所以喜欢在「铅」上浪费时间,指望这东西能变成金子,是被固有的认知绑架,产生了认知错觉。
认知科学家发现了一条惊人的规律:人类的认知水平呈正态分布。
· 能接受复杂概念的人只是少数百分之几。
· 接下来是有能力跟风接受这些概念的人,他们未必了解,但是能跟着接受。
· 多数人只能接受社会流行的普遍概念,对新概念没有兴趣。只有社会普遍接受了之后,他们才会接受。
· 排在最后的是拒不接受任何新概念的人,人数大概和前两种相当。
研究企业创新的学者也发现了一条正态分布曲线,和认知科学家发现的惊人一致。
任何一项创新,最开始至少百分之几的人能够理解。后面是大概10%的跟风围观者。
绝大多数人对此茫然无知,直到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他们才会接受。当然,即使像微信这种常用软件,也会有百分之十几的人拒绝接受,他们不接受任何新事物。
人们之所以执着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是因为他们都属于第三种人,甚至是第四种人:要么只能理解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东西,要么就是根本拒不接受。
然而,社会上流行的观念,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他们不是「常识」,而是情绪、焦虑、煽动。
有人说过,想要迅速赢得大众的认可,就去研究「七宗罪」,看看人性都有什么阴暗面,一击即中。
比如说,有人喜欢写煽动文章,表达愤怒的情绪,利用的就是「嫉妒」和「愤怒」。
有人喜欢大肆煽动焦虑,像什么「经济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甚至有人喜欢道貌岸然地鼓吹末日论,像一些国外绿色和平组织讲的什么「环境再不治理,我们的子孙将无法生存」,「如果不遏制中国人发展,全世界的树都会被中国人坎光。」
这些绿色和平分子,他们控制着媒体,煽动力超过科学家,人们宁愿相信他们,也不愿意去相信科学家。因为控制底层人的情绪,是媒体人的拿手好戏。
他们深知人性的弱点,一会贪婪,一会恐惧。在贪婪和恐惧之间飘忽不定,总能让他们获益。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这些言论慢慢形成了共识,成了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查理·芒格所讲的「常识」,反倒被淹没了。
2 聪明人的捷径:排除法
想做一个聪明人,有一条捷径:假设你看不清什么是对的,至少你要先学会排除错的。
那些被社会普遍接受,但并不是常识的观念,是我们优先可以排除的对象。
就像查理·芒格在演讲中说的:
·「我们能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善于解决难题,而是因为我们善于远离难题。我们只是找简单的事做。」
·「对待大危险,我的态度是,离得越远越好。别人却是只要不掉进去,贴的越近越好。」
·「很多东西,与其花时间,不如扔一边,只选择最简单的事情来做。」
查理·芒格一贯的心法就是当诱惑太多的时候,做的更少,而不是选择更多。只抓住少数机会。
确实有很多机会可能也是机会,我们因为保守错过了,但是当我们无法计算风险和收益的时候,宁可选择错过,也不能跟风上车。
「聪明人能耐心等待,让时间流逝,体会其中的妙处。大多数人总是瞎忙活。」
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常常忘记了排除法的妙用。符合「常识」的观念,往往都比较反直觉,甚至反人性。
比如说,为了安全,我们应该分散投资。为了扩大战果,我们应该不停地追涨,买那些看起来非常热门的「股票」。这是恐惧和贪婪在作祟。
查理·芒格在演讲的时候举了个例子:教别人炒股的人,一定没赚过多少钱。
其实这一点你静下心来,一想就明白。他炒股如果有几倍几十倍的回报,为什么还要苦哈哈地靠讲课赚钱。
这是用基本的逻辑都能推导出来的。
但是为什么就会有人相信他们呢?因为贪婪,加上他们的骗术高明。
隐藏关键信息这项技能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我过去的文章《身价一个亿?我看你负债一个亿》。
说到底,贪婪会让人和常识绕道而行,精明的骗术也是。
查理·芒格认识一位美国的老太太,她不咨询任何人,也没有什么文化,她把死去丈夫留下来的30万美金买了五只股票,然后再也没管过,她去世的时候这笔钱变成了150万美金。
巴菲特也说过,假设你在一个欣欣向荣的小镇,你有这个小镇最高的三家公司的股票,还不够吗?
老太太没有咨询师,也没有什么学历和文化,她就是靠常识,做了人生赢家。
芒格举的这几个例子,不仅是投资心法,也是人生选择的心法。
但其实如果我们回到「常识」,一个人的一生抓住三次绝好的机会就够了。
当我们排除掉错误的、贪婪与恐惧驱使的,人云亦云的机会之后,能剩下的可能也真的就只有三次机会。
我们要做的是抓住这三次机会,没出现的时候耐心等待,出现了之后就不要瞻前顾后。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什么机会都想尝试。
有些机会可能是陷阱,有些可能是别人刻意的误导,有些纯属就是因为我们不熟悉。
一个人一辈子能争取到的好机会并不多。抓住三个,足以一生富足了。
3 做好人,得好报
下面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做个好人。
在提问环节,有人说一边读斯多葛学派,一边心里就在默念「芒格,芒格,芒格」。
是的,芒格是个典型的斯多葛。
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主张还是非常陌生。这是西方一个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叫做斯多葛,从古罗马时代就有了,这个谱系里凝聚了西方最聪明的人:《沉思录》的作者、罗马皇帝奥勒留,罗曼·罗兰,孟德斯鸠,歌德……
当然,其实如果我们单纯论思想,这谱系里也有一个中国人:曾国藩。(下周解读读曾国藩课程收官,我有重点阐述「斯多葛」,尽请期待)
他们所追求的就是一个目标:做个成功的好人。
说心里话,这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梦想。不管是罗马的元老,还是蛮族的酋长,不管是汉武帝,还是山沟里的村夫。
谁都想做好人,也想做个成功的人。
单纯追求其中一个目标并不难。但是想同时做到,难比登天。
成功的路上布满机关陷阱,做着做着就把自己变成了成功的坏人。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哪个没做过坏事?英明伟大的唐太宗,晚年又是给太上皇修宫殿,又是当众赔礼道歉,又是跟史官遮遮掩掩,为玄武门之变痛苦不已。
有的人退而求其次,做个不成功的好人。「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正是因为难,所以斯多葛学派历经两千多年的时光,还依然被很多西方精英信奉。
查理·芒格在演讲里说: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获得很好,有个秘诀,我告诉你们:别把人性想的太好了。
这个世界上总有更多的坏人,而且未来只会更多。
他还提到了不少斯多葛的书,比如爱比克泰德,还有哲人皇帝奥勒留。
「当你看到了那么多坏人,天天抱怨,把自己给毁了。把自己毁了,世界还是那么坏,这样很不值得。」
他还引述巴菲特说:走正道,路越走越宽。
斯多葛派理解人性的卑劣,却不愿意同流合污,他们总是向死而生。他们知道人间不值得,但是他们也不让败坏的事情侵蚀自己。
当然,这不是鸡汤,而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现场有人问芒格,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芒格答:不嫉妒、不抱怨,不过度消费。面对什么困难都保持乐观的心态。交靠谱的人,做本分的事。
这几个朴素的心法,背后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叫做「搂着点」。
对自己的情绪搂着点,所以不嫉妒。
对别人的丑恶搂着点,所以不抱怨。
对自己的欲望搂着点,所以不过度消费。
对自己的焦虑搂着点,所以不把遇到的困难太当回事。
对人性搂着点,所以不结交不靠谱的人。
对自己的野心搂着点,所以只做本分的事,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做一个斯多葛,先不让这些人性的弱点侵蚀自己。(此处剧透下:曾国藩的收官课,我会详细解读曾国藩与斯多葛主义之间的关系,尽请期待)
4 「笨办法」是最高效的办法
接下来,斯多葛们会思考:假设自己已经被剥夺的一无所有了,此时还剩下什么。
他们发现,只有美德是没法被人夺走的,因此,这是他们一定要捍卫的东西。
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围绕着这一点出发。
查理·芒格控股的这家Daily Journal是一家法律TMT公司,一边做不太赚钱的法律媒体,一边开发软件卖给法院。
两项业务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活,要一家一家谈判,还要养巨大的服务团队。是典型的「笨」公司,不是那种在车库里写几行代码就能估值上市的公司。
用笨办法,老老实实地经营一家公司,其实是一种回报最高的方式。因为这么做成长稳健,而且可以规避风险。
投资有四个步骤:募、投、管、退。
募集资金不用说了,重点是后三样。
绝大多数投资人更在乎「投」和「退」。在「投」这个环节,他们在乎的怎么找到靠谱的项目与合适的人。
项目不靠谱的时候,他们不敢投,项目靠谱了,公司估值贵了,他们又买不进去。
而「退」对他们来说更重要,他们的靠的就是找到接盘的下家,自己顺利脱手。
「投」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重点,但是思路完全不同。
查理·芒格说他必生的投资技巧,就是先接盘一家烂生意(濒临倒闭、但是还有前景的公司),然后介入经营管理,让他们复苏。
「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从烂生意里爬出来的。好在我们买的便宜,虽然一手烂牌,我们还是打的很好。……我们赚钱,靠的是买的时候赚钱。」
巴菲特和芒格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们抓住了「管」,放弃了「退」。
查理芒格说他只会买股票,不会卖,他们也不卖。
因为买的是「烂生意」,本来就便宜,只要「管」的好,就让它们慢慢成长好了,不忽悠别人接盘。
在《穷查理宝典》里芒格讲过他用于管理的第一性原理。
他们介入管理之后,会先把整个公司的业务拆分,然后分别计算成本,想办法节约各项成本。他说,印刷公司实际上就是纸+墨,而墨就是石油。我们只要控制住这项成本就够了。
用最朴素的办法,往往收效也最高,这是芒格给世界留下的一笔思想遗产。
查理·芒格是个成功的斯多葛,也是个聪明的好人。能冠以这样标签的人,在世界上凤毛麟角,所以也显得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