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诉诸人身的谬误(thead hominem fallacy)是推理错误中最常见的一种。该谬误源于把提出某断言的主体的特征与该断言本身的特征混为一谈(这里的“断言”是广义的,包括信念、观点、立场、论证、建议等)。
帕克是个有创意的人,由此可以得出在某个问题上帕克所持的观点,是有创意的人的观点。但并不能因此得出帕克的观点本身也是有创意的。否则,就是把帕克所提的断言与帕克本人混为一谈了。假设你认为你的老师有点特别,甚至是古怪;难道你可以因此认为你老师开的车也很特别甚至古怪吗?显然不能。同样,也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位老师提出的某项建议就特别或者古怪。不能因为一个古怪的人提出了某建议,就认为该建议本身是古怪的。我们不能把提出某断言的主体的特征与该断言本身的特征混为一谈。
如果认为考虑某个人的特征就能“反驳”他的断言,就犯了诉诸人身的谬误。“诉诸人身”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针对这个人”,即并不是指向问题本身,而是指向谈论问题的人。下面是最常见的几种诉诸人身的谬误。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personal attackad hominem)
“约翰逊有如此这般的不良品性;因此,他的断言(信念、观点、理论、建议等)被驳倒了。”这就是人身攻击的谬误的表现形式。“人身攻击”是将某种不良品性归于约翰逊,是对他本人的攻击。
可以归于人的不良品性有很多。可以把约翰逊说成愚昧无知的,也可以指责他自私自利或中饱私囊,还可以把他归为种族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法西斯主义者或者骗子、残暴、冷漠、有虐待动物倾向或其他你能想到的劣性。要记住的是:一个人身上的缺点,并不等同于这个人的观念、建议、理论、观点、断言或论证中的缺点。这与我们在可信度那里讲述的并不矛盾。的确,与断言之来源有关的事实会引起我们对断言的质疑,但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该断言是假的。
尽管不免牵强,我们依然可以设想一些例外情况:人的某些品性,可能会逻辑地蕴涵他所说的话是假的。“因为有人付钱让约翰逊就此事说谎,所以他的断言是假的”可算一例。“因为有人给约翰逊服了药,让他只能说假话,所以他的言论是假的”也可算做一例,但这种情况毕竟罕见。的确,当我们对信息的来源持有怀疑时,在接受该来源的判断前,我们必须谨慎。但是,很难仅以怀疑作为彻底拒绝一个断言的充分理由。无论约翰逊提出什么断言,也不管他有什么缺点,仅仅因为他有这些缺点,就将其断言拒斥为错误,通常不是合理的。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摩尔的断言与他的其他言论或行为相矛盾,因此,他的断言(信念、观点、理论、建议等)被驳倒了。”这就是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inconsistencyad hominem)的形式。你常常会遇上这类诉诸人身。假设一位政治评论家慷慨陈词(就像我们听到拉什·林博评论乔治·布什那样),“总统现在说他相信全球气温正在升高,但是,女士们、先生们,当年总统在参加竞选时,还嘲笑过这种观点呢。”这就让我们有理由认为总统现在的观点是错误的吗?并非如此。人们改变想法并不表明其此前或之后的言论之真假。
洞察 诉诸人身
诉诸人身的谬误背后的观念是,指出某人做出某种断言,同时谴责他的缺陷、错误行为或其他负面的特征。即通过指出发表言论的主体的特征来反驳言论本身。但尽管发表言论者自身的特点可能影响其可信度,仅此却不能作为言论为假的证据。
有时候,与某人断言相矛盾的,不是他先前的言论,而是他的实际行动。如,约翰逊告诫我们要慷慨些,但他本人却极其吝啬。或许约翰逊是伪君子,但如果我们以约翰逊的吝啬和伪善为由,认为他说的话不正确,那就犯了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的谬误。因某人言行不一而拒绝接受他所说的话,这在拉丁文中有个名字,叫做“你也一样”。因为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常常无异于说“你也是的”或者“你也这么做!”比如,某烟民力劝另一烟民戒烟,若被劝者反驳“你自己不也抽嘛!”他就犯了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的谬误。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
“帕克的情况是如此这般,因此,他的断言(信念、观点、理论、建议等)是不正确的。”这就是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circumstantialad hominem)的表现形式。例如:“你可以把亨尼西神父关于堕胎危险的言论抛到脑后,因为亨尼西神父是个牧师,而牧师必须持这种观点。”该例中,说话者就是把亨尼西神父的情况(是一个牧师)引以为据来“反驳”他的观点。这不是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因为说话者完全可能对牧师评价颇高,也可能对亨尼西神父尤为赞赏。尽管如此,难免有人通过提及可能形成某人缺点(按说话者的观点)的境况,来进行人身攻击。如“你可以把亨尼西神父关于堕胎危险的言论抛到脑后,因为亨尼西神父是个牧师,而所有牧师都有性功能障碍。”这既是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他是牧师),又是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牧师有性功能障碍)。
毒化井水
毒化井水(poisoningthe well)可被视为事先诉诸人身。如果有人向井里投毒,你就不会喝井里的水。同样,如果A告诉你关于B一些无关的负面信息,使你对B产生不良印象,你就倾向于拒绝接受B在你面前的言论。
不难达到毒化井水的效果。或许你会认为,要使人产生对琼斯女士的负面印象,就必须明确表达或旁敲侧击对她的不满或诋毁。其实,最近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也可以用恰恰相反的方法取得这种效果。如果你对琼斯女士毫不了解,直接否定她与负面事件之间的联系的话语,就让人易于对她形成不良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与“琼斯女士有妹妹”相比,“琼斯女士不会持斧杀人”更容易使人产生对琼斯女士的不良印象。
谨记:既然很容易让我们形成对某人的不良印象,因此,要格外注意,不能仅仅因为对某人的印象不好,就拒绝接受他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