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是突然降临的。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猛烈撞击墨西哥湾,砸出一个直径约180公里的陨石坑,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大火、火山喷发和巨型海啸,产生的余烬遮天蔽日长达数年。恐龙——以及同它们一起灭绝的另外75%的生命——气数已尽。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故事众所周知,但了解恐龙起源的人就没那么多了。在至少1亿3500万年的时间里,恐龙一直是陆地上的霸主,其统治时间是所有物种中最长的。倘若碰撞没有发生,它们也许仍然统治着地球。这些高大威猛的野兽是从哪里来的呢?
多年以来,古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恐龙是凭借演化上的优势在2亿年前迅速崛起的。恐龙开始出现的三叠纪时期被认为仅仅是真正的恐龙时代的一次彩排——“简化版侏罗纪”。
如今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恐龙成功靠的是运气:它们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同其灭亡一样,它们的起源和全盛时期也是由灾难性的大灭绝所引发的。
在2亿5100万年前,二叠纪结束的时候,超过90%的生命突然消失了。灭绝的原因仍存在很大争议,但其灾难性的影响却毋庸置疑。生命几乎完全灭绝,只留下荒凉空旷的盘古大陆。少数植物和大型陆地动物不知以何种方式幸存下来,在接下来的5000万年里,逐渐用生命重新填满了这颗空旷的星球。
第一批是现在被称为“下孔类”的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它们主导着三叠纪早期,并演化出了哺乳动物。第二批是从二叠纪幸存下来的“双孔类”爬行动物,到了三叠纪中期,它们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从此以后,动物就开始变得巨大而可怕了。
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
其中一些动物向水生发展,演化成少儿恐龙图书中常见的鱼龙、蛇颈龙以及其他各种海洋爬行动物(虽然它们并不是恐龙),另一些则演化成蛇和蜥蜴。但最有趣的演化行为发生在被称为主龙类的陆生动物身上。
走出阴影
恐龙在三叠纪末期的崛起类似于哺乳动物在白垩纪末期的崛起。在阴影中生活了数百万年之后,它们忽然发现自己占据了优势,这个世界已经基本上为它们所独享。化石表明,虽然恐龙在三叠纪晚期为数稀少,但在侏罗纪早期却占据了统治地位。在短短3万年间,最大的恐龙足迹就从25厘米跃升至35厘米。这意味着有某种东西使这些足迹的尺寸在此期间增加了一倍。这的确是恐龙时代真正的黎明。
经典的看法是,主龙类出现于三叠纪中期,并迅速演化出了鳄鱼、恐龙和会飞的翼龙。它们也演化出了少数其他类别,但都不太重要。恐龙几乎是刚一出现就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姿态。得益于优越的演化适应性,它们很快便成为陆上动物的霸主,使三叠纪成为“恐龙时代的发端”。
事实真是如此吗?最早的恐龙化石的确可见于三叠纪中期的岩石,最古老的来自于安第斯山脉阿根廷段的丘陵地带的一个有2亿3000万年历史的岩层。
最早的鸟类
首先得到确认的是埃雷拉龙,一种非常原始的两足肉食动物。埃雷拉龙于1959年被发现,之后被归入所谓的兽脚亚目,从兽脚亚目最终演化出了霸王龙、伶盗龙和现代鸟类。
几年以后,始盗龙被确认,它所属的谱系最终演化出了巨大的长颈蜥脚草食恐龙,比如梁龙和迷惑龙等。
皮萨诺龙的发现补全了恐龙演化的图景。它是鸭嘴龙的前身,这表明甚至在这个早期阶段,恐龙就已经分成了两大家族:包括兽脚类、蜥脚类在内的“蜥臀目”恐龙,和像鸭嘴龙和剑龙这样的“鸟臀目”恐龙。
然而,近年来的发现挑战了这一观点,即恐龙的统治地位是一个既成事实。其他各种生物远非配角,实际上是这场表演的明星。直到三叠纪结束时另一场灭绝来临,恐龙才开始走到舞台中央。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场大灾难给别的生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各种奇形怪状的巨型爬行动物永远消失了。一如恐龙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崛起扫清了道路,三叠纪爬行动物的灭绝也预示了恐龙时代的到来。三叠纪晚期是恐龙的鼎盛时期。有关恐龙统治的错误观念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三叠纪陆生动物的化石很罕见,而且通常是不完整的。当科学家们发现三叠纪化石看起来像恐龙时,便在逻辑上假定它们就是恐龙。
这些化石包括劳氏鳄目,它们是体型像熊和狮子的长腿食肉动物,最大的身长可达7米。其中一些形态很奇特,比如长有背帆的亚利桑那龙。另一组占统治地位的食肉动物是植龙目,这些大型爬行动物长着鳄鱼那样狭长的嘴,看起来有点像现代恒河鳄。
最常见的草食性主龙是坚蜥目,这些低矮的动物身躯长达5米,头很小,像恐龙时代的甲龙一样浑身覆盖着鳞甲。
在接下来的1000万年里,世界属于这些鲜为人知的动物,恐龙的角色毫不起眼。之后发生了2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这是过去5亿年间地球上发生的五次最具破坏性的灭绝之一,但很少受到关注。这既因为没有明显的触发原因,也因为被它夺去生命的受害者缺乏魅力。
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主龙类遭遇了灭顶之灾,剩下恐龙继承了地球的统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