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兴趣
只要人们不仅对自己,也对其他人感兴趣,他们就能很好地解决生活的问题。但如果他们发展出严重的自卑情结,就会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充满敌意的世界里:总是寻找自己的兴趣,对他人漠不关心,所以没有任何集体感。他们对待生活中社交问题的态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这些人很少成功,继而转向生活无用的一面。在有别人支持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很轻松,因为不需要自己解决问题了。当个体——孩子或成人——觉得自己特别匮乏时,他们就会减少对别人的兴趣,只努力获取优越感,这似乎是人性的一个特征:只要人们努力获取个人优越感,有社交兴趣,就能取得一些成绩,但如果他们缺乏社交兴趣,就没有准备好解决生活的问题。
夸大狂患者身上也有相同的现象,他们相信自己是神或伟大的领导者,这些人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好像是真的一样。他们在生活中是孤立的。如果我们回到他们的过去,会发现他们觉得自卑,很痛苦,从而发展出优越情结作为补偿。
有一个15岁男孩的案例,他因为有幻觉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幻想奥地利的统治者死了,并声称这个统治者出现在自己的梦中,要求他统领奥地利军队抗敌。他只是个小男孩啊!即使人们给他看报道这个统治者最新活动的报纸,也不能说服他相信这个统治者还活着,他坚称这个统治者死了,还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当时,个体心理学试图找出睡姿对优越感或自卑感的作用。某些人蜷缩在床上,用被子蒙着头,这表现出自卑情结,我们能相信这样的人是勇敢的人吗?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身姿挺拔的人时,能相信他们是生活的弱者吗?也有观察显示,那些趴着睡觉的人多是固执而又咄咄逼人的人。
为了找出清醒时的行为与睡姿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这个男孩。我们发现,他睡觉时双臂在胸前交叉,就像拿破仑——我们都看过拿破仑双臂交叉的漫画。
第二天,我们问这个男孩:“这种姿势让你想到了谁?”
他回答说:“我的老师。”
这个发现有些困扰我们,直到我们意识到可能这个老师像拿破仑,事实确实如此。这个男孩很喜欢这位老师,想和他一样。他渴望成为老师,但家里付不起学费,不得不让他去餐馆工作,那里的顾客都嘲笑他,因为他个子矮小。他难以承受,每每想逃离这种羞辱感,但他逃向了生活无用的一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案例中的这个男孩:开始时他有自卑情结,因为他个子矮小。但他不断地努力获取优越感——他想当老师,但因为这个目标受阻,他绕到了生活无用的那一面,找到了另一个优越的目标——他在睡眠和幻觉中成为优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