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社会群体研究-人思维的三个等级,你在哪一级?+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群体的一般特征-构成群体的条件-群体的相同与不同-群体共性的研究方法-群体共同的心理特征-群体质变的症因-被抹平的才智差别-第一个原因:本能-第二个原因:传染-第三个原因:暗示-野蛮的玩偶-群体的行为-奇迹的创造者-你不会接受的观念-群体特性之一: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极端表现-群体没有任何长远打算-群体不承认障碍-引发冲动的导火索-群体特性之二:易受暗示与轻信-群体在等待,永远在等待-群众的情感和道德观-群体中的智力泯灭-群体的谎言-妇孺言论不可轻信-群体只会撒谎-群众杜撰的历史-群体的极端感情-打动群体的东西-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群体的偏执与专横-群体渴望强权-群体的保守本能-群体的道德-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的伪推理能力-群体的想象力-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群体的意见与信念-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第一条导火索:民族-第二条导火索:传统-第三条导火索:时间-第四条导火索:政治和社会制度-第五条导火索:教育-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第一:形象-第二:词语和套话-第三:幻觉-第四:经验-第五:理性-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领袖是如何炼成的-领袖召唤信仰狂潮-领袖的权威-两类不同的领袖-领袖的名望-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一:断言-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二:重复-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三:传染-传染来源于模仿-你逃不掉传染-比财富更诱人的东西-第一类名望-第二类名望-如何取博得个人名望-如何不让你的名望流失-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如何用信仰抓住群众-形形色色的意见-媒体的堕落-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群体的分类-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群体犯罪的历史-犯罪群体的特征-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陪审团最痛恨的人-陪审团最怜悯的人-掌控陪审团的秘诀-陪审团的人道色彩-选民群体-如何在选举中取得成功-选民群体拒绝理性-选民是被操纵的群体-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民族精神的深层作用-议会-议而不决的议会-议会中领袖的影响力-如何影响议会-议会的名望崇拜-游走在情感的两极-议会的两大险情-民族存亡的关头-《乌合之众》:“国民性格”是怎么形成的?-群体领袖说服模型一领袖是如何说服别人的?-我们似乎不愿意承认,群体只会做两件事——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乌合之众》:群众有没有道德责任感?-《乌合之众》:为什么群体需要领袖?-《乌合之众》是在批判大众吗?-君子慎独,更要慎“众”-“众”上面的这个人越大,下面的人就越小-人就是动物-群体的定义-世界扁平了-乌合之众还是群智涌现?鸟群知道答案-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01 群体性愚昧的本质-要简单,要聪明地简化!-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想法-群体智慧和群体性愚昧的区别-形态的好坏产生差别+02 本是绝无可能,可我们还在尽最大努力-无能、狂妄加上荒谬的计划-下属在乌托邦计划下的苦难-工作量的最大化-排队论公式-排队产生了额外负担-排队导致出错-高层下狠招,布满检查点-排队引起的额外工作逐级向上殃及-压力让善良人变为恶人-全面低估-疏离综合征:紧急任务让我们疏离非紧急任务-从客户疏离综合征到过劳现象-愚蠢团队中的智者+03 人在压力下都成了爱耍小聪明的投机者-有人干得很多,但是敷衍了事-良好的工作与合理报酬的问题-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服务业的科学管理-利用知识优势造成的怪圈-供应商和顾客玩的是“逮到一个算一个”-计算机帮助人们投机取巧-投机目的下错误的科学管理-投机取巧的群体中孤独的提醒者+04 繁忙的日常事务使我们失去了追求卓越的意识-一等老板聘用一等员工,二等老板聘用三等员工-一等人才用绝对尺度思维,二等人才用相对尺度思维-因焦虑而丧失了对一流事物的向往-毫无希望的智慧:设置一群总监+05 简化到只盯着最表面的问题-江湖精英的经济学简化为当天的成功-企业在少量数据的哈哈镜里-只看到最表面的问题-兴师动众瞎折腾-智慧的人怀疑灵丹妙药+06 从统计数据中寻求简单的成功之道-盲目迷信研究报告-从研究报告中找出简单的成功之道-通过背景变量解释关联性-“生机勃勃”的背景变量和“有问题”的背景变量-偏执狂认定的救命稻草-题外话:生活中被愚蠢地认定的因果关系-“懒惰”是唯一原因+07 业绩数据造假,把责任推给别人-平衡计分卡:企业管理中的智慧尝试-每个管理者都是独家责任者-较高管理层的花招:欺骗与责怪-下层领导的对策:欺骗与推卸责任-群体性愚昧的公司对错误有不同的态度-智慧的人应当拿出数据来,而不是找借口+08 是什么将变革创新置于死地-通过变革实现更高的利润-工艺优化中的畸形思维-在局部优化的困局中-正常理智的人成了变革派+09 我们加热温度计,让老板知道外面温度高-评价指标与测量参数-你想要什么,我就有什么-轻量级的指标欺诈-只顾要面子:指标造假+10 各怀鬼胎的合作-各怀鬼胎的合作-数据战争的平衡-深层交流和浅层交流-浅层交流下的战略会议-权力和考核+11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个人-人在公司里-人在全景监控下的关注点-全景监控环境下神经官能症的起因-齐波拉和愚蠢规律+12 如何让我们一起变聪明-古代哲学家里没有群体性愚昧者-群体性愚昧并非贪婪-竞赛与竞争-通过逆向调整摆脱阿克洛夫怪圈-解决群体性愚昧的建议-简单又智慧的办法在哪里引爆点!-十年内登月-最后:我有一个梦想-译后记-群体盲思一群体决策的重大陷阱

群体性愚昧:译后记

2020年6月16日 字数:819 来源:群体性愚昧: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作者:【德】冈特.迪克 提供人:shiya45......

大型企业里集中了大量不同个性特点的高智商人才,他们聚集到一起往往就出现了众多的愚蠢现象,企业得不到发展,甚至陷入衰亡的怪圈。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在IBM德国公司担任技术总监长达20余年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管理中目前普遍存在的负面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于2015年出版了《群体性愚昧》一书,用夸张的书名警示企业管理中的负面现象。该书出版当年就被德国《经理人杂志》评为畅销书榜单的第六名,同年还获得了德国经济类十佳图书奖。

作者认为,企业领导层贪婪地追求过高的盈利目标,力图拿出好看的业绩报表和数据,极力创造条件让公司的股价上涨,目的就是在任职合同期内尽可能凭业绩获得高额奖金和个人经济利益。为了达到业绩增长目标,管理者让员工完成不切实际的任务指标,不合理地压缩开支,取消创新计划,任何创新和改革都必须考虑成本和短期内的收益,甚至不惜采取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等手段。员工在越拔越高的任务指标下不堪重负,整日在焦虑和匆忙中赶进度,由于严苛的督查和考核措施,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形成了对立关系,员工的日常工作变成了如何应对检查和业绩考核,质量上只图过得去,没有时间和内在动力去追求精益求精,大家都只关注眼前任务和局部利益,只了解眼前的局部情况,看不清公司的整体目标,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各种机会里都要争夺利益,导致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这是智慧吗?不是。迪克认为这是群体性愚昧,在大型企业内,聪明的管理精英聚到了一起就普遍出现了群体性愚昧。

企业经营中如何摆脱群体性愚昧,避免走向没落,彻底改变现状呢?作者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但他提出了一些启发。他希望企业有清晰和具体的愿景,领导和员工的关系如同在志愿者团队里那样,领导激励起志愿者做出一流的业绩,员工就如同志愿者一样自愿投身于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的智慧和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是摆脱群体性愚昧的重要一步。

本书中用了大量描述性的语言,包括夸张的讽刺,提高了可读性,通过许多案例分析和透彻的评述,更加提高了说服力。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在应对各种挑战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类似问题。译者把中文版推荐给读者,愿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愚蠢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