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韦伊(Simone Weil)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都曾表示,努力关注一件事能够训练注意力。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实践来建立的习惯。竭尽全力解决一个自己没有兴趣的难题,例如一道几何题,能练习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韦伊认为,这种注意力修行是与精神怠惰相对抗的“负努力”,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灵魂中对于真正集中注意力有一种强烈的抵触,远大于身体对于肉体疲惫感的抵触。相较于肉体,精神与邪恶更为紧密相连。这就是为什么每一次我们想要集中注意力时,我们都摧毁了自身的邪恶。”因此,学生必须“抛开天生的能力和兴趣,同等地致力于各个任务之中,以使每一次任务都能帮助他们养成自己的注意力习惯,这就是成功的本质”。
需要指出的是,有人说韦伊是个神秘主义者。大多数人会探究什么才是学生的最佳学习方式,她却更痴迷于修行。韦伊思考人类存亡,这使她有了戏剧性的一生,我们赞赏她强调教育中修行的重要性。持续关注某一事物要求我们积极排除其他所有会吸引注意力的事物。此外,它还要求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应地,面对诱惑的自控能力的确好像通过简单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他处就能大幅提升。在一项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中,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和E. B.埃布森(E. B. Ebbesen)给接受测验的孩子们两个选择:一是立刻得到一颗棉花糖,二是等15分钟后得到两颗。10手里拿着已有的一颗棉花糖,有些孩子立刻就忍不住狼吞虎咽地吃了,有些还小小地挣扎了一番。但仍有约1/3的孩子做到了延迟满足(deferring gratification),从而得到了更大的回报。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棉花糖上转移开,他们在桌子下面做游戏、唱歌,想象棉花糖是一朵云。(2)12年后对这批孩子的后续研究发现,这种早期的自我管理表现比起智商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其他因素,能更加准确地预测他们的人生成功与否。研究者解读这些研究成果时说,使这些成功的孩子有别于他人的,并非传统理解上的意志力,而是他们能够对注意力进行战略性分配的能力,因而他们的行为不会被错误的想法所左右。自我管理和注意力一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进一步来说,两种资源紧密相关。因此,如果向某人下达一项任务,要求他在较长时间内控制自己的冲动,那么在此之后立刻进行一项需要注意力的任务时,他的表现会变差。
如果没有依照我们的意愿引导自己注意力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听从于那些希望依照他们的意愿引导我们注意力的人,例如听从无处不在的棉花糖供应者。人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一样,在逐步弱化。我认为这对经济发展有利。但如果只能通过继续加快“强化神经刺激”来推动消费资本主义,那么这种经济生活和在此之中的居住者之间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对立。因此,问题就会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