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休闲娱乐-越休假越累?那是因为你不会休息-娱乐化生存的反思:娱乐至死-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媒介即隐喻(2)-媒介即隐喻(3)-媒介即隐喻(4)+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媒介即认识论(2)-媒介即认识论(3)-媒介即认识论(4)+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2)-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3)+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2)-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3)-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4)-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5)+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躲躲猫的世界(2)-躲躲猫的世界(3)-躲躲猫的世界(4)-躲躲猫的世界(5)+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娱乐业时代(2)-娱乐业时代(3)-娱乐业时代(4)-娱乐业时代(5)+享乐主义宣言-第一部 另一种方法-1 另一种平行的哲学-柏拉图哲学的先验原则-2 身体的理性-3 哲学的生活-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体系-第二部 选择性伦理-4 无神论的道德-势在必行的去基督教-5 内在游戏的规则-美学-6 享乐主义的主体间性-伦理圈-礼节的辩证法-第三部 阳光的情欲-7 禁欲典范-禁欲的体系化-8 绝对自由的力比多-9 肉体的殷勤-游戏式结合-第四部 犬儒主义美学-10 群岛式逻辑-美的消亡-11 艺术的心理变态学-12 犬儒主义艺术-代码的传递-对现实的复唯物化-第五部 普罗米修斯式的生物伦理学-13 摈弃基督教信仰的肉身-14 人为的艺术-15 浮士德式的身体-第六部 自由主义政治-16 悲剧的图谱-肮脏的苦难和洁净的苦难-微型法西斯主义-17 享乐主义政治-18 实践反抗-联合利己主义者-享乐主义宣言

媒介即隐喻(2)

2020年6月24日 字数:1661 来源:娱乐化生存的反思:娱乐至死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提供人:paoji68......

鲁斯·威斯西马博士是一个心理学家,她主持了一档很受人欢迎的广播节目及一个夜总会节目,在这些节目中,她向听众们介绍有关性事的林林总总,所用的语言在过去只能是卧室和某些阴暗的街角里专用的。她和格雷厄姆教士一样是一个有趣的人,她曾经说过:"我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逗乐,但是,如果我所做的确实能让人开心,我不妨继续下去。有人说我取悦于人,我说这很好。如果一个教授上课时表现幽默,人们就会带着记忆下课。"她没有说人们带着怎样的记忆,也没有说这些记忆有何裨益,但她说明了一点:能够取悦于人,真好。确实,在美国,上帝偏待的是那些拥有能够娱乐他人的才能和技巧的人,不管他是传教士、运动员、企业家、政治家、教师还是新闻记者。在美国,最让人乏味的是那些专业的演员。

对文化表示关注和忧虑的人,如正在阅读此类书的人,会发现上面的这些例子并不罕见,已是司空见惯了。批评界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注意并记录了美国公众话语的解体及其向娱乐艺术的转变。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我相信,还没有开始探究这种变化的根源和意义。那些已经对此作过研究的人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走向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的余渣,或者,正相反,都是资本主义成熟后的无味的果实;这一切也是弗洛伊德时代神经官能征的后遗症,是人类任凭上帝毁灭而遭到的报应,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贪婪和欲望的产物。

我仔细研读过这些阐述,从中不是没有学到东西。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理论,甚至神学家们,都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我的见解能够基本接近事实,我都会感到惊讶。正如赫胥黎所说的,我们没有人拥有认识全部真理的才智,即使我们相信自己有这样的才智,也没有时间去传播真理,或者无法找到轻信的听众来接受。但是在这里,你会发现一个比前人的理解更为透彻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并不深奥,但它的价值体现在其视角的直接性,这样的视角正是2300年前柏拉图提出的。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并且假定我们会话的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自然会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公众话语的方式是怎样规范乃至决定话语内容的。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原始的烟雾信号。虽然我不能确切地知道在这些印第安人的烟雾信号中传达着怎样的信息,但我可以肯定,其中不包含任何哲学论点。阵阵烟雾还不能复杂到可以表达人们对于生存意义的看法,即使可以,他们中的哲学家可能没有等到形成任何新的理论就已经用尽了木头和毡子。你根本不可能用烟雾来表现哲学,它的形式已经排除了它的内容。

再举一个我们更熟悉的例子:塔夫脱,我们的第27任总统,体重300磅,满脸赘肉。我们难以想像,任何一个有着这种外形的人在今天会被推上总统候选人的位置。如果是在广播上向公众发表演讲,演讲者的体型同他的思想是毫不相干的,但是在电视时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300磅的笨拙形象,即使能言善辩,也难免淹没演讲中精妙的逻辑和思想。在电视上,话语是通过视觉形象进行的,也就是说,电视上会话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政坛上形象经理的出现以及与此相伴的讲稿作家的没落证明了这样一点,就是:电视需要的内容和其他媒体截然不同。电视无法表现政治哲学,电视的形式注定了它同政治哲学是水火不相容的。

还有一个例子,更复杂一些:信息、内容,或者如果你愿意,可以称之为构成"今日新闻"的"素材",在一个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谋杀和恋情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把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简而言之,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今日新闻"的产生全然起源于电报的发明(后来又被其他更新的大众传播工具发扬光大),电报使无背景的信息能够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跨越广阔的空间。"今日新闻"这种东西纯属技术性的想像之物,准确地说,是一种媒体行为。我们可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对于各种事件的片断报道,因为我们拥有适用于报道这些片断的多种媒体。如果某种文化中没有具有闪电般速度的传媒工具,如果烟雾信号仍是最有效的传播途径,那么这种文化就不会拥有"今日新闻"。如果没有媒体为新闻提供传播的形式,那么"今日新闻"就不会存在。

娱乐至死 / 娱乐化 / 生存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