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焦虑与恐惧的成熟因素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焦虑的意义 作者:罗洛·梅 提供人:chenao99......

华生对儿童恐惧的研究进路,有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它忽略了成熟这个因素。杰西尔德观察到这其中的关联:“如果某个发展阶段的小孩展露了早期未曾出现的行为,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推论说,这样的行为改变主要是受到学习因素的影响。”杰西尔德与福尔摩斯(F.B.Holmes),《孩童的恐惧》(Children s Fears),《儿童发展论文集》(Child Development Monograph)第二十期,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出版部(Bureau of Publications,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1935),p.5。版权所有,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1935)。

我们还记得前面有关婴儿早期受惊反应模式的讨论,小生命在刚开始的前几星期所显现的受惊反应,根本就与恐惧的情绪沾不上边。但是随着婴儿的日益成长,比较进阶的行为(焦虑与恐惧)就出现了。杰西尔德在研究中发现,五六个月大的婴儿,偶尔在陌生人靠近时会有恐惧的情形,但是在五六个月大之前的婴儿,却没有这样的反应。

吉塞尔(A.L.Gesell)针对不同年龄的婴儿,进行被拘禁在小栅栏内的反应研究,他提出的解释,非常有价值。十星期大的婴儿反应温和,到了第十二周大的时候,婴儿会略感不安,不断地转头。(我认为,这“不断转头”的动作便是警戒状态和轻微焦虑具体而微的表象,婴儿感到不安,但是他却无法在空间里找到令他忧虑的对象。)到了三十周大的时候,婴儿对此处境“会声嘶力竭地号啕大哭,我们遂称此反应为恐惧或惊慌”杰西尔德,《儿童心理学》,请参见前述引文,p.255。引文来自吉塞尔(A.L.Gesell),《婴儿期的个人》(The Individual in Infancy),收录在莫奇森(Carl Murchison)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The Foundations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Worcester, Mass., 1929)。。诚如杰西尔德所言:“孩子回应实际或潜在危险事件的倾向,端视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定。”杰西尔德,请参见前述引文,p.255。

成熟度显然是决定婴儿或孩童如何回应危险处境的因素之一。资料显示,最初的反应是反射性的(如恐慌),而且是原始含混的不安(焦虑)。尽管此一含混的不安情绪,也有可能是数周大的婴儿,在因应特定刺激(如跌倒)时所引发,但是当婴儿逐步对危险情境发展出更强的觉知能力后,这种情形便更为普遍。至于具有特定对象的恐惧,不是应该出现在婴儿的成熟晚期吗?诚如葛斯汀指出,要能够以特定的恐惧回应,便必须具备客观化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够从环境中分辨出特定的客体来,这比起以原始含混的方式回应,需要更高的神经与心理成熟度。

史必兹(Ren Spitz)新创了一个“八月焦虑”的名词,来形容八到十二个月大的婴儿在面对陌生人时所显现的不安情绪。婴儿可能会感到困惑、哭泣,或转头去找妈妈。史必兹解释说,逐渐成熟长大的孩子已经学会综观所察,认出妈妈和熟悉的对象。但是这样的知觉作用还不太稳定,而且当妈妈应该在的地方出现了其他人时,便很容易受困扰。因此,当婴儿的知觉被陌生人干扰时,焦虑就产生了。请参见恩格尔(George Engel),《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发展》(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Health and Disease, Philadelphia, 1962),p.50,引述自史必兹(Ren Spitz),《焦虑》(Anxiety: Its Phenomenology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杰西尔德指出,孩子在婴儿期以后,使他恐惧的刺激种类,也会产生重大的变化。“随着孩子想象能力的发展,他的恐惧与幻想的危险益发有关。而当孩子日益了解竞争的意义,并且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上,更明白自己的社会地位时,他便经常有丧失特权、成为笑柄和面对失败的恐惧。”杰西尔德,请参见前述引文。这些杰西尔德描述为“恐惧”的反应——例如:与竞争有关的恐惧——究竟是恐惧还是焦虑,只能在真实情境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答案。临床研究指出,内在的心灵冲突可能会投射到环境上,并因此引发焦虑;潜藏在恐慌症底下的焦虑,便是常见的例子。这同样要以某种成熟度为前提,同时也涉及复杂的制约和经验过程。

在后期因竞争引发的不安情绪中,孩子显然要对周遭的情境进行比较复杂的诠释。虽然这个诠释的过程必须以一定的成熟度为前提,但是经验以及文化对孩子冲击所产生的制约关系,也必然牵涉其中。研究发现,当孩子日益成熟时,孩子竞逐名位的恐惧也随之增高。更有趣的是,成人回忆的童年恐惧报告显示,他们对竞逐名位的恐惧比例,也比任何一组被研究的孩童来得高。此外,基于成人会倾向把成年后持续影响自己的恐惧与焦虑,“归结到”童年去解释,所以上述的解释就有其合理性。

我们不必全盘检视杰西尔德对孩童恐惧研究的成果。但是当我们静思这些结论后,两个问题便油然而生。以下我们将引述这两个问题,因为它们可以阐明恐惧与潜藏焦虑的关系。

首先,杰西尔德的研究结论显示了孩童恐惧的“非理性”特质。孩子口中的恐惧,以及他们在后来的访谈中所谓一生“最糟的事”,两者间存在着极大的落差。这是以三百九十八位年龄五到十二岁小孩的访谈为基础,所得出的结论。请参见杰西尔德等(A.T.Jersild, F.V.Markey & S.L.Jersild),《孩童的各种恐惧》(Children s Fears, Dreams, Wishes, Daydreams, Pleasant and Unpleasant Memories),《儿童发展论文集》第十二期,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1933)。他们所言最糟的事有生病、受伤、不幸,以及他们确实灾难临头的经验。此外,他们的恐惧“基本上被模糊地说成是,或许会发生的大灾难”。真正与动物接触发生的恐惧经验,只占“最糟的事”的2%,而对动物的恐惧却占了14%。他们感到害怕的动物,主要是甚少接触的狮子、猩猩与野狼。

在黑暗中独处与迷路,占实际发生经验的2%,而对这类处境的恐惧却高达15%左右。对神秘事物如鬼魂、巫师和神怪的恐惧,则超过所有恐惧项目的19%(比重最高的一组)。杰西尔德对此总结说:“孩子所描述的大部分恐惧,与实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幸,几乎毫无关联。”杰西尔德与福尔摩斯,《孩童的恐惧》,请参见前述引文,p.328。

上述的资料令人感到困惑。我们会期待,孩童所恐惧的是实际带给他困扰的事物。因为杰西尔德注意到,孩子的“幻想恐惧”会随着年龄与日俱增,所以他以孩子的“想象能力”逐步发展来解释。这种成熟的能力或许可以解释,孩子处理的为何是幻想的素材。但是在我看来,这并无法合理说明为何这些事物如此地令人恐惧。

由杰西尔德的研究资料引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恐惧的不可预测性。我们可以从杰西尔德的研究资料清楚地看出,要预测孩子何时会害怕是非常困难的:

孩子在某个特定处境下,并不感到害怕,但是稍后在没有其他明显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却在同样的处境中心生恐惧。……某种吵闹声会引发恐惧,另一种吵闹声却不会;被带到某个陌生地方的孩子,可以毫不恐惧,但是在另一个陌生情境下,却会心生害怕。同上,p.308。

值得注意的是,“恐惧陌生人”是在某些情境下常被提及的恐惧,但是在其他类似的情境下却没有这样的恐惧。因为孩童的恐惧不停变换,深不可测,所以某些过程的发生远比一般制约关系的概念复杂得多。但是,这个过程的实际情形为何,仍旧得不到答案。

焦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