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哲学+人类生命学-----前言-什么是人类生命-人生的活动-人生的变化-人生时空洞理论-初步认识与理解时空洞-人生与时空洞的基本关系-人生多元理论-人生实用理论-人生机运理论-一加一等于几-回答几个生活问题-人生时空洞理论与养生-第四节怎样运用人生时空洞理论-自然性与社会性-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平衡-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的和谐-黑格尔:什么是“哲学”?+哲学家康德:我是一个天生的求知者-邓晓芒:中西方不同的人格结构-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化-对话孙利平:哲学,真的无用吗?-文化的三个层次-中国的主流文化-探寻中西方哲学的秘密-科学观念的创造者一定是半个哲学家-怎么提高哲学能力?-这十大哲学思想经典,你都知道吗?+哲学究竟是什么?对哲学迷惑的你赶紧来看看-哲学家只要能解决——存在和情绪,就能解决人类的大多数疑惑-没有哲学的人类文明会是什么样?恍然大悟+深度解析自由主义的个人“自由意志”-深度解析自由主义的个人“自由意志”(下)+人人都该懂的哲学-序 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问题-问题1 身体与心灵:什么才是人的本质-经验机器:人类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欺骗论证:身体与心灵是同一的吗-反驳欺骗论证:同一者的不可分辨性原则-二元论:心灵脱离于身体而存在-思维拓展:人与外在世界的互动-反驳二元论:范畴错误与心身互动问题-问题2:自由意志:什么情况下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道德责任: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决定论:能否选择其他行为-自发自由:能否做想做的事-自律:能否摆脱运气的操控-道德主体:人是否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问题3:同一性:什么使你与之前的自己仍是同一个人-心理层面的连续性-物理身体的连续性-个体同一性难题-死亡对个体的影响-问题4:道德哲学:什么是真正道德的行为-功利主义:追求人类幸福最大化-美德理论:道德存在两难困境-物种主义:差别对待其他物种-间接功利主义:对选择进行计算-功利主义与义务论的局限-特殊主义:质疑道德理论-元伦理学:不存在普遍的道德事实-问题5:政治哲学:什么是国家的正当性理由-自然状态:建立国家是否非理性-后自然状态:“同意”论证和“得到好处”论证-无知之幕:政府应如何确保正义与公平-所有权:政府能否对私人财物再分配-税收:政府能否对个人财产征税-自由原则:政府是否有权干涉个人的行为-问题6:大脑与意识:人的意识是什么-心脑同一论:意识是脑神经系统的运动-取消物理主义:舍弃旧有术语-功能主义:意识是复杂的功能-人的自我意识是什么-问题7:知识论:知识是什么-知识的充分必要条件-挑战知识的必要条件-挑战知识的充分条件-“知道”与“相信”的转化-问题8:怀疑论:怀疑的界限是什么-黑天鹅故事:对归纳推理的怀疑-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证据与结论间必然存在逻辑断层-内部怀疑论与外部怀疑论-所有知识都建立在概念之上-问题9:上帝证明:如何证明上帝存在-设计论证明:上帝是宇宙的设计者-宇宙论证明:上帝是宇宙根本的原因-本体论证明:上帝必然存在-道德证明:上帝存在面临道德困境-问题10:艺术哲学:艺术的意义是什么-艺术作品评判:宽容原则-艺术鉴赏:审美无关利害-艺术鉴赏的几个问题:从对艺术的表达到赝品-艺术的审美价值:美与爱-结语:如何探寻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朽、死亡与乏味-永生者的噩梦-幸运与不幸-人人都该懂的哲学——致谢-序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问题-结语:如何探寻生命的意义+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上)-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中)-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下)

科学观念的创造者一定是半个哲学家

2019年6月16日 字数:2897 来源:笔记侠 作者: 提供人:xianpan85......

自然科学是现代主流文化中的主导结构,因为它是现代工业贸易文明社会赖以建立的核心工具依据。

自然科学文化是实证化的特定逻辑观念体系。

科学文化依据科学事实经验化地确立,依据现代数学逻辑构成完美的超验观念体系。

自然科学的基本依据在科学观测事实中。

所谓事实,就是人类高度公共化的经验观念,事实并非是外在环境的秩序形态。但科学事实并非一般事实。

例如,温度高的水烫手是事实,每天早上太阳都从东方升起是事实,人类由母体娩出但又在生存中走向衰老与死亡也是事实,股市期市中的价格波动还是事实。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事实丰富多彩,但只有很少的事实是科学观测事实。

科学方法选择与规范了科学事实,法理文化选择与规范了法律事实,社会伦理选择与规范了道德事实,政治秩序选择与规范了政治事实。

人类精神世界的唯一功能,就是映射与表达人类的生存环境秩序。人类因此而依据自己精神环境中的观念结构选择自己的环境实现方式。

所谓真理,就是人类精神环境秩序中合理地表达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的观念体系。

自然科学文化表达了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公共观念体系,因此自然科学具有真理性。

在人类文化中还有广泛的其它公共观念也可以表达人类合理的生存方式,例如曾经的宗教和不朽的艺术,他们都相对地表达了宗教真理与艺术真理。

不科学不见得不是真理。但科学也不见得都是真理,科学观念中仍然可能包含了谬误。

对话孙利平:哲学,真的无用吗?

最新的科学哲学表明,科学不是在证实中发展,是在证伪中发展。

科学被证实不奇怪,科学被证伪实际上也常见。只不过很多证伪被各种科学方法的规范所掩盖了。

在科学史中,大量曾经被证实的科学,就在进一步的证伪中被废弃和重构了,这就是科学文化演化的方式,也是科学观念发展的方式。

正是由于科学哲学的不彰,才使得大部分人都不能了解这些,包括一些科学工作者。

在科学文化的创立活动中,形成科学假设是科学发现的第一步。

假设就是精神环境中的猜想观念。任何科学理论都由假设开始,然后再依据特定的事实经验进行验证。验证的不同层次与深度的成果,形成了由假设向理论的演化。

被经验事实初步证实的假设,就变成了初始理论。把这个理论放到不同的科学文化场景中深入应用的成功,就将初步理论变成了明确的定律。

把这个定律在广泛的科学体系中安置与应用,如果仍然没有逻辑冲突,就可以叫做原理。

由有效的数学逻辑将一系列定律与原理组合起来,就构成了稳定的科学理论体系。

牛顿体系曾经是稳定的物理学体系。

量子力学体系还在向稳定中发展,新兴物理标准模型则还在进一步证实中。

人们热衷于建立高能量子对撞设施,就是在追求对前沿猜想的证实。

科学文化并非仅仅由经验观念构成,没有超验观念,就不可能构成理论体系。

逻辑工具就是典型的超验观念。由数学逻辑整合与表达的科学观念体系,就是由超验观念对经验观念的组织化体系。

经验观念来自人类对感官信息的认识活动构建,超验观念则是认识活动形成的精神环境内在秩序形态。

认识活动表达了人类精神环境中的秩序构建的自组织过程。

任何观念中都与蕴含了超验秩序,经验观念中也不例外。任何超验观念中也都会蕴含公共信息,也都具有经验内涵。

在人类精神环境中对经验观念与超验观念的区分是相对的。

对话孙利平:哲学,真的无用吗?

在科学文化中,经验观念处于明确的功能地位,但也蕴含了丰富的超验观念。

科学观念中的超验观念决定了科学观念的基本形态与功能,科学观念中的经验观念决定了科学观念的基本环境价值。

科学文化并非仅由经验事实构成,经验事实是科学的砖瓦,超验观念则是科学的形体依据与结构粘合剂。

科学的公理结构与范式由高层次的超验观念决定。

哲学是理解超验观念的理性工具。超验观念的理性化体系就是形而上学。科学的公理来自哲学,科学的预设前提来自哲学,科学的方法与数学工具来自哲学。

数学家是特殊领域里的哲学家。基础数学应该是特殊的哲学分类,应用数学才是科学的工具。

哲学曾经是科学的母体,欧洲的自然哲学孕育了自然科学。科学独立了以后,仍然要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

狭隘的科学主义者们因为不懂哲学,也就不懂科学形成的环境条件,他们常常漠视哲学。

不懂哲学的人,没有哲学修养的人,无法真正理解科学理论。他们的理解只能局限于科学的技术层面中,他们只会追求科学的操作,他们永远是科学的实验员与工程师,而不会成为科学家。

对话孙利平:哲学,真的无用吗?

科学的创造者一定是半个哲学家。

个体的哲学修养与哲学能力并非可以完全用哲学理论知识来表达。

有很多人经历过专门的哲学学习和训练,也接纳了一些哲学的逻辑概念,但是如果仅此而已,这只是接纳了哲学的逻辑知识,还不一定具备了哲学的观念。

仅仅以逻辑知识形态存在的哲学概念,不会变成主导内心意识活动的观念结构,不会形成自主的审美情感,也不会形成思想的智慧。

很多人以为哲学就是哲学的逻辑概念,当这种逻辑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百无一用时,也就败坏了哲学本身的名声。

有哲学思考和哲学能力的人,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理解自己精神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能力,但如果他们不擅长把这种理解用规范的哲学逻辑道理讲出来,听起来他们就好像不懂哲学。

但是一旦与他们深入交流,就会听到一些让发人深省的判断。这些判断表达了他们对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能力就是哲学的能力。

哲学能力不是哲学的理论和哲学的逻辑,而是对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的真实深刻的理解。

如何区分科学与哲学?

哲学是理解人类精神世界的存在形态与其中的意识活动方式的学问。

人类依据精神环境秩序映射与表达了全部生存环境的秩序,其中包括了自然环境秩序,精神环境秩序与社会环境秩序。

哲学也就间接涉及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科学的前身就是自然哲学。自然科学在实证方法上的高度客观事实化,在逻辑工具的高度数学化以后,特别是又成为了人类现代社会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主要文化依据以后,也就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了。

对话孙利平:哲学,真的无用吗?

自然科学仅仅表达人类对自然环境秩序的特定公共化理解。哲学活动依据意识活动的全部感受,其方法是反思。

科学活动则只能依据规范化的事实观察。哲学可以运用一切逻辑工具,甚至也要借用艺术工具,但科学只能利用现代数学工具。

如果用讲故事来树立科学理论,就变成了伪科学。

无论是在对经验的依据中还是在超验的依据中,自然科学都要比哲学狭隘得多。

尽管如此,科学仍然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因为几百年来它创造了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突出的爆发性改变,它从改根本上变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式,改变了人类在自然环境面前的资源紧迫状态。

人类从此有吃有喝了,从此不会大规模地被饿死被冻死了,这都是科学文化及其技术工具的功劳。

但是哲学关注的领域则要广阔得多。哲学囊括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切领域,包括了科学,也包括了艺术与宗教。

哲学对科学有什么支持?科学需要依赖哲学吗?

科学的发现是精神活动的感性顿悟成果,而不是理性逻辑推演的结果。逻辑演绎只是为精神顿悟展开观念空间,以便衔接经验观念。

没有感性内涵的数学演绎不会具有任何科学意义。

所有的科学家都是靠感性顿悟和艺术审美来创造新的科学观念的,逻辑只是他们创造成果的表达工具。

例如,爱因斯坦突破了牛顿的哲学观念,把时间和空间相对化而创造了狭义相对论。

他是怎么想到的?这种创造并非依据有逻辑推理。

他说自己受到过某一个哲学流派的启发,认为时间和空间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内涵,就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与需求。

爱因斯坦并非数学家,他要表达广义相对论的感性顿悟成果,要把空间弯曲化,要说明质量对空间场的影响,已有的几何逻辑早就不够用了。

他突然发现黎曼的曲面几何非常好,就专门去请教黎曼并训练自己的数学能力,前前后后差不多用了十多年,才将自己的感性顿悟表达成数学形态。

只有通过数学逻辑的表达,才能让其他物理学家理解它的观念与想法。

想通这个观念,他可能用了一个晚上,但要表达清楚,他却用了十年。

文化 / 历史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科学观念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