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价值观三大定律

2019年8月7日  来源:统一价值论 作者: 提供人:kuche13......

价值观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它对于人的基本作用是规划自己的目标、引导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处理自己的关系、支配自己的资源、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价值观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表明,价值观的运行遵循着“价值观三大规律”,它是人类社会价值运动规律的三种主观表现形式。由于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在价值观的引导与制约下完成的,因此许多社会规律都是价值观三大规律的表现形式,许多的社会现象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现象的表现形式。因此,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价值观三大规律”,有利于科学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利于深入探索复杂的社会规律,有利于提高人类行为的价值效率。

价值观三大定律

一、价值观的基本作用

价值观对于人的基本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规划自己的目标

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价值目标(如食物、金钱、地位、爱情或信仰等)。价值目标可分为战略目标、战役目标和战术目标三个基本层级,并且分步进行实施。

2、引导自己的思想

人为了提高思想的价值效率,总是优先选择对自己具有重要价值和切身利益的事务进行关注与思考,以节约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3、约束自己的行为

行为的价值效率是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指标,人只有把自己的行为投入具有最大价值效率的消费领域与生产领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4、处理自己的关系

人应该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应该建立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完全是在价值观的引导下,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或“最大价值率法则”来进行选择。

5、调配自己的资源

人通常会根据“最大价值率法则”,合理调配自己的价值资源,并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具有最大价值率的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

6、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能力与特长,也有不同的理想追求,每个人都会在价值观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价值观三大定律

二、价值特性的三种主观表现形式

研究发现,事物的基本价值特性有三个:价值量、价值率、价值率高差,它们所对应的主观反映方式是需要、价值观、情感。其中,“价值量”(即Qo)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就是需要,“价值率”(即Ψ=Qo/(Qi×T) )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就是价值观,“价值率高差”(即ΔΨ=Ψ-Ψo)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就是情感。

需要、价值观与情感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价值观三大定律

由此可见,价值观的本质就是人脑对于事物的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识别和分析事物的“价值率”,引导和控制人对有限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增长率。

三、价值观的数学定义

事物的价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价值量、价值层次性、价值多样性、价值稳定性、价值率等,然而,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价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

价值率:价值系统在单位时间T内的产出价值量Qo投入价值量Qi之比值称为价值率,用Ψ来表示,即

价值观三大定律

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从而形成了“主观价值率”,即

主观价值率:事物的客观价值率Ψ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用ω来表示。

根据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主观价值率ω围绕客观价值率Ψ上下波动,即:

价值观三大定律

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那么,主观价值率必然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要素,它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由此提出价值观的数学定义。

价值观:主体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即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向量,称为该主体的价值观向量或价值观,用W来表示,即:

价值观三大定律

由于价值形式是多层次的,因此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观念体系,可用多维的“价值观矩阵”来描述。例如,二维的价值观矩阵是:

价值观三大定律

根据不同的主体,价值观可分为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

四、价值观第一定律

1、价值观的运行程序

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可分为如下几步:

(1)目标价值观的确立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优先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率的事物,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目标价值观。

(2)目标价值观的分解战略目标价值观分解为若干个战役目标价值观,每个战役目标价值观分解为若干个战术目标价值观,每个战术目标价值观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动作价值观

(3)目标价值观的实现目标价值观的实现总是按“由下而上”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步先完成具体动作价值观,第二步实现战术目标价值观,第三步实现战役目标观价值观,第四实现战略目标价值观。

(4)目标价值观的评价。战术目标、战役目标及战略目标在完成以后,人就会得到相应的主观欲望的满足或客观价值的回报。此时,人就会根据各级价值目标在实现过程所投入的价值资源、所产出的价值回报以及所付出的时间,对其实际价值率进行计算和评估。

(5)目标价值观的修正。人在对各级价值目标(战略目标、战役目标和战术目标)的实际价值率评估以后,就会与之前预设的各级目标价值观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人就会修正之前预设的目标价值观;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小或者完全吻合,人就会强化和巩固之前预设的目标价值观

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如下图:

价值观三大定律

2、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客观要求

根据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可知,任何主体(包括个人、集体和社会)要想真正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就必须保持价值观的准确性,即必须使主体对于各种事物的价值观完全正确地、及时地反映各种事物的价值率,并与之保持动态变化的一致性。如下图:

价值观三大定律

3、实际价值观与利益价值观。

根据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客观要求,事实的“实际价值观”必须最大限度地趋近于事物的实际价值率。由此提出“理想价值观”的概念。

利益价值观(或理想价值观使主体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就是利益价值观(或理想价值观)。

显然,利益价值观就是由各种事物的实际价值率所组成的向量或矩陈。由此可见,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客观要求,还有另一种表述方式,就是主体的实际价值观必须无限趋近于主体的利益价值观,如下图:

价值观三大定律

综上所述:主体要想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就必须使主体的“实际价值观”最大限度地与其“利益价值观”(或“理想价值观”)相吻合。也就是说,主体(包括个人、集体和社会)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行为,选择正确的价值目的,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主体的价值观如果严重偏离了事物的实际价值率,他将会产生严重的决策失误、行为失误,并最终造成重大的利益损失。而且,价值观的这种偏离程度越严重,由此造成的价值损失量就越大。

4、价值观第一定律

事物的价值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函数,它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变量:价值投入量、价值产出量与时间跨度,而且每一个基本变量又同时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品质特性:主体的品质特性、客体的品质特性和介体的品质特性。然而,一方面主体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主体的实际价值观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事物的实际价值率;另一方面任何事物及其属性都是动态变化的,人对于事物价值率的认识值,总是不可能与事物的实际价值率保持绝对的动态一致性。但是,根据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及其属性的主观反映值总是围绕其客观值上下波动的。由此得出:

价值观第一定律(即价值观运行定律)主体的实际价值观总是围绕主体的利益价值观(或理想价值观)上下波动。或者说,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总是围绕其客观反映值上下波动。

五、价值观第二定律

1、职务价值观

集体的公共价值资源一般不会由集体各个成员均匀地支配,而是推举一个人或少数人作为其代表人(或代理人、被委托人等),并且代表集体的利益来支配集体的公共价值资源,并赋予他们特定的职务,享有特定的权力,其余大多数人并没有支配公共价值资源的权力。这时,代表人在履行职务或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将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并不同于他的个人价值观。为此,提出“职务价值观”的概念。

职务价值观个人在行使集体赋予的权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实际价值观,称为职务价值观,用Wz来表示。

2、私心力

私心力主要来自于当权者。当权者(即被授权者)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在个人利益价值观的吸引下,其职务价值观将会自发地趋近于与个人利益价值观,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为自身谋取利益,这种趋动力就是私心力。

私心力当权者在行使集体给予的权力时,促使其职务价值观趋近于个人利益价值观的趋动力,就是私心力。

显然,任何当权者的私心力都不存在有或无的问题,只存在多与少的问题。也就是说,任何当权者无论他多么高尚,都会存在私心力的作用。私心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整体素质的高低、整体能力的大小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相关性高低。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品德越高尚、能力越强大,他所追求的价值层次就越高,由于较高层次的价值往往具有较高的共享性和利他性,可以较多地兼容他人的价值和集体的价值,较多地重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高层次利益,其个人利益价值观与职务价值观的一致性就越高,私心力就越小。反之,一个人的品德越低俗、能力越弱小,他所追求的价值层次就越低,由于较低层次的价值往往具有较高的独享性和排他性,从而较少地兼容他人的价值和集体的价值,较多地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低层次利益,其个人利益价值观与职务权价值观的差异性就越高,私心力就越大。

3、公心力

公心力主要来自于授权者。集体(即授权者)通过采用任免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等手段,对当权者进行约束和控制,使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不断趋近于其集体利益价值观,从而确保集体的利益不受损害。

公心力当权者在行使集体给予的权力时,促使其职务价值观趋近于集体利益价值观的趋动力,就是公心力。

显然,任何当权者的公心力都不存在有或无的问题,只存在多与少的问题。公心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集体对于权力的监督机制与约束机制,还取决于当权者与集体利益价值观的差异度。集体对于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越完善,公心力就越强大。而且,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与集体的利益价值观的差异度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识别出来,公心力就越大,当权者由此所遭受价值损失(或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与集体和利益价值观的差异度越小,就越难以被人们识别出来,公心力就越小,当权者所得到价值收益(或奖励)的可能性就越大。

4、两种力的双重作用

一个拥有公权力的当权者或代表人通常会同时受到两种利益价值观的作用,一种是当权者的个人利益价值观,另一种是当权者所代表(或代理)的集体利益价值观。其中,个人利益价值观将会引导当权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尽可能地体现个人的意志与愿望,直接或间接地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尽可能地满足个人的利益要求(即私心);集体利益价值观将会引导当权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要求充分体现集体的意志与愿望,要求充分地满足集体的利益要求(即公心)。其最终结果是,当权者在其权力行使过程中实际所表现出的职务价值观通常介于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之间,即“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同时对“职务价值观”产生两种引力。第一种引力就是“私心力”,即当权者的个人利益价值观对其职务价值观的引力;第二种引力就是“公心力”,即当权者所代表的集体利益价值观对其职务价值观的引力。

由此可见,在公心力和私心力的双重作用下,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总是介于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之间。如果这个人的私欲较重,集体对于他的制度约束力又较小,那么他的职务价值观就会更偏近于个人利益价值观,从而可以为个人谋取更多的利益;如果这个人的公心较重,集体对于他的制度约束力又较大,那么他的职务价值观就会更偏近于集体利益价值观,从而可以为集体谋取更多的利益。

私心力与公心力的作用情况(以双元素为例),如下图:

价值观三大定律

显然,当私心力非常强大且没有受到任何监督和制约时,其职务价值观将必然会与个人利益价值观趋于一致,此时的集体的所有公共价值资源完全成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当公心力非常强大且监督和制约机制非常完善时,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将会逐渐与集体利益价值观趋于一致,此时的当权者成为集体的“真正公仆”。

5、价值观第二定律

价值观第二定律(即价值观作用定律)当权者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同时会受到公心力和私心力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其职务价值观总是介于当权者的个人利益价值与集体利益价值观之间。

六、价值观第三定律

1、集体的分权

任何一个集体通常会同时设置多个职务,每个职务都享有一定比例的权力,都会被授权对集体一定比例的价值资源进行支配,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体利益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便于管理上的专业性分工,第三方面是为了避免权力的滥用。

2、集体合成价值观

当集体的权力进行合理分割和适度制衡时,集体的实际价值观是由众多职务价值观进行合成而得,根据“价值观合成定理”可得:

集体合成价值观:设集体中各个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为WZi,各个当权者的制约权数为Kpi,即集体合成价值观为:

价值观三大定律

式中,WZi为第i个成员的职务价值观,Kpi为第i个成员的制约权数。

显然,当权者的制约权数Kpi(或权力)越大,集体合成价值观的变化就越容易受其职务价值观的制约,集体价值观就越是趋近于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在当权者的制约权数为1时,集体价值观完全取决于他的职务价值观,并与其职务价值观完全一致。

3、价值观第三定律

价值观第三定律(即价值观合成定律):集体的实际价值观等于各个职务价值观的合成价值观。

集体价值观(或集体合成价值观)有时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

一是绝对性独裁。如果当权者的制约权数为1,而其他人的制约权数均为0时,集体价值观完全等同于该当权者的个人价值观;

二是绝对性民粹。每个人在集体中授予完全相同的制约权数,即平均分配集体的制约权数,则集体价值观等于每个人的个人价值观的代数平均值。

参考资料:

1、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2、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3、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2018年

价值观 / 价值率 / 情感 / 价值率高差 /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