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乌合之众》:“国民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2019年7月2日  来源:读书广记 作者: 提供人:zikang65......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鲁迅的杂文素以剖析“国民性格”而著称,中国人的“国民性”有优点,也有缺点,鲁迅更多是剖析后者。因为他知道中国人从来就不缺少自信心,而且常常把这种心理发展成“自欺力”,善于用“瞒”和“骗”来粉饰太平,还喜欢合群的自大。鲁迅认为对中国人的“国民性”弱点进行批判,并不会损害国民的自信心,顶多会受到讳疾忌医者的谩骂,却也能使不少青年得以警醒。他在《致尤炳圻》中说:

“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但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

在鲁迅的笔下,我们发现了许多国民性的劣根,曾一度误以为是满清的封建专制所造成的。但只要我们读一读利玛窦的《中国札记》,就会发现这种“国民性”真是“自古以来”的了。

在利玛窦笔下,明朝人对一切外国人表示疑惧,他们总是担心外国人会颠覆自己。因此,要想在这个国家中进行自由传教和贸易,乃是登天之举。利玛窦还说,明朝人喜欢繁文缛礼、热衷形式主义。对于国人的合群自大,他说:

“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这种无知使他们越骄傲,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利玛窦对中国人国民性格的记载,跟鲁迅在一百年的前所见所闻大抵是一样的。这至少说明,国民性格是一种固定而相对长久的东西。并非某一时期政策下的产物。

那么,这种“自古以来”的国民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没有可能改变呢?对此,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国民性”主要受五个因素的影响,它们是:民族、传统、时间、制度教育

《乌合之众》:“国民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利玛窦(1552-1610)认为明朝国民保守多疑,合群自大

民族对“国民性”的深远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原始社会,人们逐水草而居,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了最早的氏族。后来,氏族才逐渐扩大为胞族并聚集成部落。部落间通过战争,把语言风俗相同、生活方式接近的各部统一在一起,出现民族。民族间再互相征伐或联结,形成的共同就是国家

同属于一个民族的人群,他们往往拥有相同的生产方式,处在同一个生产关系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仅生产了供彼此交易与使用的物质,而且还生产出了集体的精神观念,在不同个体意识的交汇下,形成一个合力、一种集体性格。这种集体性格随着基因和生活方式代代相传,影响深远。民族的集体性格支配着国民的集体心理,英美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崇尚自由,德国的条顿人看重纪律,法国的拉丁人则强调平等,这都是例证。

中国人的传统民族精神以家族观念为特征之一,《史记》里的三皇五帝同属于一个氏族,《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春秋》的核心是“尊王”,其实也就是尊家长。这种家族观念是萌生礼教的土壤,中国人讲究尊卑长幼、喜欢摆资格、看资历、搞家长制,国民性格的弱点表现为敬上欺下。我们的礼节对上周到备至,对下敷衍草率,少有平等的相待,所谓“礼不下庶人”是也。官员、长辈在传统中国人的眼中是不可侵犯的,他们受到人们的爱戴与畏惧;贫民和晚辈乃是低下的象征,对于他们,要么是同情与爱护,要么是轻视与欺辱。

中国人热衷于做官,想当“大夫”,不甘做“庶人”,却不肯去考虑要不要实现平等。鲁迅说奴才接受专制并不是出于热爱,而是他也想从专制中捞点好处,去压迫比他更弱势的人。奴子们从不敢去骂那些真正压迫他们的皇帝,只能去骂几个死了几千年的学者,他们从前骂孔丘,现在骂朱熹,这也是奴性、是胆怯,亦是传统。

《乌合之众》:“国民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传统只能慢慢地被改变

什么是传统呢?勒庞说:

“传统就是过去的观念、需求和感情。”

这指的是传统的集体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形成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制度。人们常常有一种误解,认为打破了传统的制度、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就能够完成革新,可是历史已经证伪了这种观点。

《旧制度与大革命》说,法国大革命的目的不仅是要变革旧政府,而且还要废除旧制度,更新风俗习惯,打碎一切传统观念。可是当革命刚结束,传统又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被废除的帝制由拿破仑恢复,中央集权在反法同盟的逼迫下死灰复燃,基督教再次成为人们的信仰,甚至连波旁王朝最终也完成了复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传统的观念、需求和感情未发生显著变化,就如伐木一样,即使砍倒了树干,只要根基还在,它仍然会重新长出来。

要想改变传统,就得做好慢慢改变的打算。群众的心理归根到底还是偏向传统的,革命就如一场暴雨,在狂热过后,一切又将复归平静。人们重新接受传统,厌倦不断的革新运动,这点在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尤其突出。鲁迅说最初反清时革新的思想还算风行,一到民国建立,守旧的沉渣又重新泛起。保守派高呼“莫要操之过急”呀!要“保存国粹”呀!这时候中国人的折中与圆滑性格就显露无疑了,对此鲁迅说: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因此,提倡白话文改革的时候,阻力依然巨大。而当钱玄同之流高呼废除汉字时,白话文也就变成得以接受的了。中国人喜欢讲“莫要过激”,可是对于我们这种偏向保守的国民性格来说,要想推动变革,还是稍微“过激”点为好。

《乌合之众》:“国民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在法国大革命砸烂一切的狂欢之后,传统又恢复了

时间与国民性格的形成

国民性格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总是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与塑造。众所周知,只要时间足够,蚂蚁撼大树、愚公移高山都不是无稽之谈。借助于时间,我们能将传统的观念逐渐改革、逐渐淡化。

时间代表着量变,革命意味着质变,质量不分离。在短暂的革命过后,有向前发展的可能,也有倒退回去的危险,这就需要新一代的前仆后继。辛亥革命过后,康有为们、辜鸿铭们、满清遗老们还在叫嚷着春秋大义、尊王复古、虚君共和,然而时间把他们都扫进了垃圾堆。

顽固派们自然是驳不倒、也死不绝的,但是时代的进步、时间的流逝,却能够将他们逼到不起眼的角落,让他们嗡嗡的叫声不再烦人。

谁敢说“国民性是绝不会改变的”呢?时间会向他证明一切。

是制度决定人,还是人决定制度?

人们有一种肤浅的误解,认为胡适主张“制度决定人”,鲁迅则认为“人决定制度”,似乎胡适看得比鲁迅更深刻。姑且不论这是否是他们的思想,从《乌合之众》给出的答案来看,显然是人决定了制度

勒庞说:

“制度与一个民族的兴盛衰败没有太大的关系。民族性格是左右一个民族的关键,制度本身如果与这种性格不协调,那么它就只是统治者借来的一件衣服,是暂时的伪装。”

历史经验证实了这种观点,说制度决定人,那是不全面的。我们虽然知道的比明朝人更多,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在核心观念上跟他们相差无几,这点阅读过《中国札记》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红楼梦》的故事虽然是虚构,但里面人物的观念跟我们非常近似,他们也有虚荣刻薄、勾心斗角、出轨外遇,有的人想攀高枝,有的人渴望一辈子安稳的过日子。如果说制度决定人,为什么生活在不同制度下,人们的生活观念却相差无几?——或许,制度只是决定了人们的政治观念而已。

在一家公司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与气质,虽然他们受到同一制度的管理,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但这丝毫不会改变每个个体的特征。如果这种制度与个人的性格发生矛盾,他们最终会选择背弃制度,辞职离去。民族性格同样如此,制度虽然可以强加给民族,却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民族性格的主导,背离了它原先的本质。对于国民来说,他们并不是让自己去迎合新制度,相反,新制度只有适合国民性格,才能够维持得下去,这也是历史所反复证明的了。

如果不改变国民性格,那么什么制度实行起来,最终都会走样。

《乌合之众》:“国民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教育对国民性的影响

对于教育,《乌合之众》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一个国家如何教育年轻人,这个国家将来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从前面的逻辑我们可以看出,民族的差别造成了国民性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拥有者不同的集体性格。这种集体性格在历史中代代相传,变成牢固的观念、需求和感情,也就是传统心理。传统心理决定着我们的观念偏向于保守,如果没有传统,也就没有文明,但如果不改变传统,文明也就无法进步。

改变传统要诉诸于革新和时间,时间使传统观念被稀释,进而影响到国民性格。首先,从外部建立起新的制度,会转移我们传统的政治观念;之后,通过教育,会深入到生活中,变更人的价值观念,动摇国民性格。

教育要面向年轻人,因为他们受到传统的影响较少。传统在他们的血液中遗传,教育则从外部变革他们,使其成为代表社会进步的新人。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教育万能”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两种力量的影响,一种是传统的感染,一种是教育的塑造,它们使我们变成现在的样子。当教育的力量超越传统的感染时,国民性格就要被改变。

罗伯特·欧文在爱尔维修哲学的基础上,写出了《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他认为人类的性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通过教育可变它。好的教育会塑造良好的人格,恶劣的教育则会造成无数的精神奴隶。

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国民性的恶劣方面,使国民性格变得更高尚、更完善。古代的教育,不在于培养新人,而是考虑如果将学生们塑造成为朝廷服务的官僚,在这种教育下,塑造不出新人。所以任何新思想进来,都难免要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腐化。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万言书》里,早就察觉变法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教育,而他最终的失败也正是用人不当、操之过急的缘故。

通过对《乌合之众》的分析,我们发现国民性格是由民族、传统、时间、制度教育决定的,而要想变革这种性格,弥补其缺点,自然也应从这五个方面入手,五者缺一而不可。

国民性格 / 国民性 / 传统 / 制度 / 教育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zikang6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