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伯】《消费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发明家)创始人;
黄金思维圈
马云最新演讲:“创新创业第一步,建立起你的「老板思维」”
引语:马云两口子借钱建阿里巴巴网站
马云建网站需要借五万块钱,
一天傍晚吃了晚饭,马云夫妻俩分头去借钱。
到了晚上10左右马云回家,借到了四万。
妻子12点多才回来,一分钱都没借到,很郁闷。
妻子跟马云诉苦:“我说我家那口子建网站需要五万块钱,叫他们借点给我,等我有钱了一定还,可是就是没有人愿意借,真郁闷。”
马云听后大笑说:“因为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愿意借钱给你,你知道我是怎么借钱的吗?我说我建网站需要五万块钱,现在已经借到四万了,你能借一万给我吗?等我网站建好了,马上就会获得政府创新奖励基金的补助,收到奖励后一定马上还你。“(所谓故事,不必当真)
你看,同样一件事,思维方式的不同,最终要做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一个是走肾,一个会走心!仔细想想,这事其实无意中暗合了美国演说家、作家西蒙·斯涅克提出的著名“黄金思维圈”理论。在这件事情中,来福家借五万块钱起房子是“What”,翠花只看到问题的表面,于是采取了直接了当借五万块钱的“How”,但对借钱人关心的诚信度、还钱时间等根本原因“Why”不清楚,所以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这是由外到内的”走肾“思考方式。来福因为”走心“,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Why”(首先要让借钱人知道我来福在亲戚朋友圈内的诚信度,同时让他们知道我的还钱能力,甚至具体的还钱时间),于是采用了”现在已经借到四万了,你能借一万给我吗?等我家房子起好了摆酒席收到礼金一定马上还你“的“How”,一下子那些“What”层的表面问题全部消失了,来福采取的是由内到外的思考方式。简单地讲,黄金思维圈的核心就是看到事物的本质。正如《小王子》中说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收集木材是What,造船是How,对大海的渴望才是Why!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大主题:
1/4、与多数人认知相反的黄金思维圈,「老板思维」
2/4、为什么说黄金思维圈本质属性是「老板思维」
3/4、黄金思维圈的应用指南
4/4、特别牛逼的人(老板)的圈粉秘诀:黄金思维圈
与多数人认知相反的黄金思维圈,「老板思维」
黄金思维圈这个模型使用范围极其广泛,且形式非常简单,却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可以说是投资产出比非常高的老板思维。黄金思维圈这个词最早来自于西蒙·斯涅克的著作:《Start With Why》,书的标题直接表达了这个模型的逻辑:Why - How - What,斯涅克甚至被称为领导力哲学的第一人。
KEYWORDS:
黄金思维圈:这个法则非常简单,就是在推进任务的时候,不要着急开始做,而是按照顺序向自己发问:1、Why: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2、How:我要如何做这件事?3、What:我要将这件事做成什么样的?这三个问题回答完成之后,再继续推进任务,这个时候的任务推进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任务产出也会更好。
创业、学习、营销、产品开发……,黄金思维圈适用于各个场景,俨然它是一个底层规律。实际上中国古代早已提炼出相应的模型,西人眼中的“Why、How、What”正好对应中国文化中的“道、法、术”;相对中式表述,西式的模型显得更加具体和形象,便于理解和运用。
1、黄金思维圈每层的核心内容
一般我们接到一个任务,大多数人首先会去理解要做什么、能不能做,然后开始排日程,去执行。也有很多人一开始想怎么做,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方法可以让这个任务完美完成。但是,按照一般思维来讲,很少会有人思考为什么而做。因为这确实不是常规的思维方式,反而是有点反人性思维,它需要不断地打破一些自己已经固化的思维方式。黄金思维圈每层的核心内容为:
Why:最内层——为什么(结构), 做一件事的原因或目的,也可以说是理念和宗旨,属于战略层面;
How:中间层——怎么做(模式), 针对这个目的或理念的计划,也即如何去做好这件事情,属于战术层面;
What:最外层——是什么(事件), 最终得到什么,或者要做哪些具体的事,这基本是事情的表象,主要是执行层面的东西。
2、认可理念WHY,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大多数人思考问题,或者做一件事都是采用的“由外而内”模式,也就是从圈外到圈内,主要就是想做什么和怎么做,甚至根本到不了WHY这个层面。而西蒙·斯涅克认为, 思考WHY层面,是一种探究事物本质的方式,也才更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或者创造出更多有效的方式。所以他认为:好的思维应是“由内而外”,也就是Why-How-What,首先传达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你的理念是什么,让别人认同你的理念,从而激励行动。
要知道如果你方向错了,再怎么做都是个错。现在很多产品介绍,都是从黄金圈最外层what开始,比如手机行业,大多数公司的营销策略都是:”What: 我们做了一个手机,有哪些功能,参数如何,性价比怎么样……“;”How: 我们是通过什么牛X技术,用什么黑科技实现的,还请了一大堆国际专家……“;不能说这样的方式有错,用户也可能购买,但是总感觉差一点东西,没什么认同感和品牌感。那么全球手机品牌第一的苹果又是怎么做的呢?苹果公司一直的理念就是:”The first thing we ask is what do we want people to feel."(我们首先要问的是,我们希望人们感觉到的是什么?)。所以苹果公司的营销黄金圈是这样的:
Why: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改变都是为了创新,都是从用户的感受出发。
How: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怎样的创新,怎样的突破。
What: 最终我们做出了这么一款手机。
这样下来,消费者对你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买的不再单单是苹果的产品,而是对他理念的认可。苹果成功的最重要一个原因之一:他们卖的不仅是产品,更多的是理念。认可产品只能卖一次,而认可理念,一切皆有可能。
3、黄金思维圈拥有与「老板思维」想通的本质:”无中生有“
20世纪初,飞行热就如同现在的网络热,在这些飞机研发中,有一个大热门叫塞缪尔?兰利。当我们问别人“为什么你的产品或者公司失败了呢?”人们总是用这三个关键条件回答你:缺乏资金、用人不善、形势不好。塞缪尔?兰利与上述三个原因完全绝缘。
不缺钱:美国国防部无偿拨给他5万美金支持研发。
人才多:他毕业于哈佛,人脉广,认识当时最优秀的飞行方面人才。
形势好:《纽约时报》对他进行实时跟踪报道,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能成。
但是塞缪尔?兰利失败了。与此同时,几百公里之外的俄亥俄州有一对莱特兄弟,他们不具备任何所谓的成功要件:
他们缺钱:只有自行车店微薄的收入来支撑他们的梦想。
他们缺人:整个团队里没有一个上过大学。
其它别谈了:《纽约时报》完全不知他们的存在。
就是在这种“三无”状态下,1903年12月17日,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目睹的情况下,莱特兄弟成功起飞。这两者根本上的不同是:莱特兄弟追求的是一个事业,一个目标,一种信念。他们相信如果能研制出飞行器,将会改变全世界的发展进程。而塞缪尔?兰利只是想要发财、想要成名。如果你传递的是你的信念,你将吸引那些跟你拥有同样信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