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海德格尔对自然科学理论假设的追问——科学崇拜的清醒剂

2019年1月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提供人:li36589......
李本洲:海德格尔对自然科学理论假设的追问——科学崇拜的清醒剂

科学史无数事实都在证明,理论假设的方法论运用是现代科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但是,如果我们沉浸于现代科学的繁荣进步,仅仅局限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创新,而没有对理论假设的方法论意义展开存在论的追问,那么我们对自然科学实则采取了无批判的实证主义态度。现代自然科学为什么需要理论假设?理论假设方法论的前提又是什么?诸如此类问题正是海德格尔拷问现代科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理论假设方法论遮蔽了其存在论基础

现代科学的理论假说肇始于伽利略的数学化自然,即用数学方法考察物理世界。海德格尔认为,这种把握自然的方式和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物理学)具有质的区分。现代科学的诞生是针对古代科学的一次全新的变革。例如,希腊时代具有天然属性的处所被现代科学的均质性三维空间中的位置所取代;依据物体的本性和能力的运动被物体位置间距离的变化运动所代替;等等。现代自然科学努力将均质化的空间和运动通过数学筹划进行先行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先行把握不是把数学应用于自然进程,而在于对自然本身的数学筹划——“对物之物性的形而上学筹划”。运动(位移)、均质性的三维空间等作为现代科学的重要概念,其构想正是来源于哲学形而上学前提,但是这一重要前提却被科学的实证主义给忽视了。牛顿反复强调要远离形而上学,物理学要对所谓的理论“假说”或理论的形而上学敬而远之。在他看来,数学化的物理学就是对世界的存在方式的如实表达,这里根本没有任何想象或虚构。

如果说牛顿虽矢口否认宏观物理学的理论假说方法论的形而上学前提,但我们还能看出这种否认的不可能性,那么随着微观物理学的发展,则完全掩盖了理论假说方法论的形而上学基础的最后一点残余。由于宏观物理学的假设理论进一步被微观物理学的“预设”所替换,由此构成了微观物理学的理论预设与研究对象的直接关系,或者说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实验)新的统一。海德格尔指出,微观世界的构造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理论构想的原子模型可以直接呈现存在者本身。这一现象说明,由理论假说到理论预设的转变,使得理论与存在物对象的关系更加浑然天成,并且极其接近存在者自身。更重要的是,科学理论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直接证实,如果不能证实或者说实验有误差,那么就要对理论进行修改,所以就有了理论依附于实验的假象,从而阻断了对理论形而上学的进一步追问。微观物理学进一步放大了理论假设(预设)的方法论性质,使得理论对世界的描述,以及基于科学描述基础上对存在物的控制变得越来越精确,而理论的存在论基础却更加隐没不显。所以,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终结于现代科学技术,沉沦为经验科学。“理论”在此意味着:“对那些只被允许有一种控制论功能而被剥夺了任何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的假设。表象——计算性思维的操作特性和模式特性获得了统治地位。”

科学的根基在于此在“在世之在”

海德格尔对自然科学理论假设方法论的反思,隐含着极其重要的哲学努力。他在考察自然科学理论假设方法论之后,直接深入追问自然科学的存在论前提。形而上学存在论着眼于存在,思考存在者整体,追问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根据。海德格尔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假设方法论前提正是来源于此种形而上学的策划。“诸科学在对其区域性范畴的无可逃避的假设中依然谈论着存在者之存在,只是它们不这样说而已。它们能够否认出自哲学的来源,但决不能摆脱这种来源。因为在诸科学的科学方式中,关于诸科学出自哲学的诞生的证物依然在说话。”

但是,科学依赖范畴筹划对象领域时,将科学对象视为直接给予物,这种非批判的对待筹划对象的做法属于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其本质是一种无时间演化而展开的理论科学,并没有深入到科学存在论基础的思考。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追溯到作为此在的生存论——“基础存在论”分析,才能直抵科学存在论的根基处。科学存在论首先把科学的根源理解为人的生存,是人的在世之在的一种可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因为,“诸种科学都是人的活动,因而都包含有这种存在者(人)的存在方式……科学研究既不是这种存在者唯一可能的存在方式,也不是它最切近的可能存在方式”。人最基本的存在特征是在世之在,在于与“世内存在者操劳着打交道的活动”。这些存在者在世界中首先是作为人所操劳的器具或工具与人相遇。然而,它们在本质上却不是现成的“在手事物”,而是实践之中的“上手状态”。只有当上手的器具或工具出现问题时,这时候理论态度才会发生。科学作为对现成事物的一种筹划建基于此在的在世之在的实践态度,植根于前科学的生活世界。科学对存在者的专题化研究是以“此在的基本建构即在世为前提的”。海德格尔依据此在的生存论的考察,开启了对自然科学的全新审查,实现了对自然科学理论假设的方法论意义的存在论批判,将科学作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理论态度重新拉回到作为人的此在的日常实践的生活世界。科学产生和发展,绝不是脱离生活世界的纯粹理论的自我演绎,那种脱离此在生存的非反思的科学,无疑会从存在论的根基中被连根拔起。

科学存在论考察对科学哲学影响深远

海德格尔在追溯现代科学的存在论基础的同时,颠覆了作为形而上学的传统哲学观,实现了哲学的生存论存在论转变,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开启了新的方向。其一,科学理论的“真”被“正确”或“有效”所取代。我们通常以为自然科学代表了真理性的方向,但是这种观点只是看到了科学理论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以及科学对现实生活的改变,却没有深入科学存在论基础。海德格尔指出,当今科学处在“正确的”领域而不是“真实的”领域。质言之,科学并不能代表真理,这对于我们的科学崇拜主义思想无疑是一副清醒剂。数学化自然的筹划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前提,源于此在的实践生活世界的需要,并非天然符合自然界自身。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反思大体延续了这条路线。劳丹声称科学是一种解题活动,科学假设不在于真假,而在于是否有效。库恩同样认为牛顿理论并不比亚里士多德理论高明,“科学家并没有发现自然界的真理,它们也没有愈来愈接近于真理”。自近代以来,我们一直认为用优美的数学语言可以写成大自然的真理之书,以致遗忘了科学的价值基础并非来自科学自身,而是发端于此在的生活世界。由于此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因此科学的发展同样分享了此在的有限性和历史性。这有力地批判了非历史的科学实证主义以及理性主义。其二,引领了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以实践的观点而不是理论的观点解读科学,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重要特征。后社会建构主义的皮克林和劳斯将其科学实践哲学的来源直接追溯到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认为科学不是对外在事物的表征描述,而是一种实践操作活动。笔者认为,虽然他们对海德格尔的科学哲学思想有断章取义的解读之嫌,需要我们仔细鉴别,但是他们努力从海德格尔哲学的存在论基础变革中推进科学哲学的发展,这种做法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重新认识科学、解读科学的全新路径。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决定论的多维审视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研究”(16ZXB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标题:海德格尔对自然科学理论假设的追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本洲

海德格尔 / 自然科学 / 科学崇拜 / 理论假设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