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列举各种关于欺骗的案例。但是,读者的心中一定存有这样的疑问:相较于现行经济学,本书的新意在哪里?难道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已经知道欺骗的存在了吗?当经济学家看到一个欺骗的案例时,他可以识别它,并且能够搞清楚欺骗产生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自由市场的传统知识是否能够告诉我们欺骗将在何时发生以及如何发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1
大多数国家已经学会尊重自由市场,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应当的。自由市场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已经从经济学教科书上得知,竞争性市场是“有效的”,因为在相对适度的假设条件下,可以证明在均衡状态下,不可能在不影响他人福利的条件下使得另外一个人获得更大的福利。总之,经济学通常认为竞争性市场“运行良好”,尽管有时还需要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诸如外部性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适当的税收、补贴等最低限度的干预方式来解决。
但是,我们将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人们和市场——这可能也是一种更普遍的视角。这一视角贯穿全书。我们并不需要与谈论自由市场优点的经济学教科书争论,因为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们先不要过分赞美自由市场的好处。如果假设都成立,自由市场可能确实运行良好(正如教科书中所说)。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没有获得全部信息,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因为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很容易被欺骗。这是人的本性,刚好与经济学教科书中抽象的“个人”概念相反。如果人们并不是完美的,那么自由竞争市场将不仅为我们提供所需和所求,同样也为欺骗行为提供方便。整个市场将陷入欺骗均衡之中。
对于这种观念上的差异,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例子加以解说,这是我们与一位很好的朋友(也是我们的同事)进行的一番漫长而激烈的交谈。他同意来听我们对本书的介绍,然后他迅速地抓住了本章中提及的问题:还有任何经济学家不明白的事情吗?我们解释道,本书审视了当人们有弱点时市场所扮演的角色,发现市场并不总是那么有效;那些有弱点的人就有可能被欺骗和愚弄。我的朋友则反驳道,把这种“异常状况”与标准经济学混在一起是不对的。
但是,相对于现行经济学而言,这正是本书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认为,像教科书和几乎所有经济学家的标准思维框架那样,只描绘市场健康(例如,“有效”)运行,而把经济生活中的所有异常状况归因于外部性和收入分配,这种做法无疑是错误的。我们认为,经济学应当比这种标准化的视角更复杂,也更有趣。我们进一步认为,这种区分(健康与异常之间)不仅非常草率和无理,而且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意味着现行经济学没有办法从本质上避免欺骗与诡计。人们的天真和易骗被掩盖。现在已经是2015年,经济学家可以回过头来看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中的一些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这并不仅仅是指为什么危机本身会出现——我们现在已经非常清楚危机发生的原因了,而是除此以外,经济学家在审视自身,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它的发生?极少数经济学家确实预见到了将会发生什么,这是非常了不起的。2在谷歌学术搜索引擎上,我们可以搜索到225万条关于金融和经济的文章及图书的信息。3这并不是说经济学家如此之多,就如同一群随机敲打键盘的猴子,通过无限反复尝试后总会有那么一只(几只)猴子随机打出了一本《哈姆雷特》。但是现有的这些经济学家已经足以提供大量论文来告诉我们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印地麦克银行、雷曼兄弟以及许多其他公司,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崩溃倒闭。我们应当知道,这些企业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以及信用违约掉期方面是非常脆弱的。当时我们也应该预见到未来欧元的脆弱点所在。
我们相信,这一巨大缺失告诉我们,经济学家(包括那些金融研究人员)系统地忽略了或者淡化了欺瞒和诈骗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他们对此如此漠视,原因非常简单:经济学家对市场的认识已经系统性地排除了这一点。正如我们的朋友所指出的,那些异常状况被认为是由外部性导致的。但是,这忽略了由于竞争市场本身的性质所导致的欺骗和诡计,利益动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繁荣,同时也有另一面。如果经济学家能够恰当地认识到自由市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我们肯定早已深入地探讨了金融衍生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以及主权债务如何走向危机,并且很多经济学家也会早早地敲响警钟,提示风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