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相比职业领域的潜规则,公职人员对于规则的触犯更加引发公愤

2019年1月12日  来源:人民智库 作者: 提供人:mastera0......

4、相对于守规则倾向者,潜规则倾向者对于规则的信任度、公平度、利益分配评价更低,规则遵守情况更差,对规则的敬畏心理更弱,对于破坏规则的成本认识不足

在我们讨论规则意识的时候,“潜规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 我国改革开放前社会秩序主要通过国家的强力治理得到强制性保障,这使得整体社会中的潜规则现象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生频率上。然而,传统社会 受到现代社会的全面的、强有力的穿透,社会整体利益结构被个人利益追求 瓦解成无数小碎片,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了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在快速转型的社会中,大部分正式规则都面临不适应现实生活的命运,而更新这些规则的努力很难完全适应变化中的社会现实。本次调查中,69.91%的受访者表 示“社会中存在一些‘灰色地带’,有些社会行为没有明确的边界规范”。

当前公众规则意识调查报告

有学者从经济学理性人的视角出发,将潜规则视为个体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即当个人不遵守规则的收益大于遵守规则的收益时,就必然产生潜 规则。参与具体利益实践的理性经济人不得不适应性地发展更为符合自己利 益的低成本规则,潜规则也就难免伴随着制度创新而大量滋生。本次调查发现,当问及“当违规收益大于守规则收益时,您会做何选择”时,有63.44% 的受访者选择“遵守规则”,而另有近三成的受访者选择“违规操作”。

我们通过里克特五点量表调查了中国公众对于当今社会规则值的认知评价,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即分数越高表示越赞同。对以上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违规操作的受访者对于“潜 规则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的认同度和得分要显著高于选择守规则的受访者(认同度分别为68.90%、59.5%,得分分别为3.89分、3.61分,满分5分,下 同)。下面,我们将此类受访者分类为“潜规则倾向者”,而选择守规则操 作的受访者分类为“守规则倾向者”。

当前公众规则意识调查报告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潜规则倾向者”对于规则的一些认知,调查结果 发现,“潜规则倾向者”对于规则的信任度更低,其在“受到冤屈,我相 信法律会给人一个公道”上的认同度为3.83分,显著低于“守规则倾向者”(3.96分)。

“潜规则倾向者”对于规则的公平度评价更低,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上的认同度为3.85分,显著低于“守规则倾向者”(3.97分);对于机会公平的评价更低,其在“即使出身底层,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认同度为 3.87分,低于“守规则倾向者”(3.96分)。

“潜规则倾向者”对于规则的利益分配评价更低,其在“规则应该代表 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某些权贵的利益”上的认同度为4.00 分,显著低于“守规则倾向者”(4.17分),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能获得自身合理利益”上的认同度为3.88分,显著低于“守规则倾向者”(3.98分)。 “潜规则倾向者”对于规则的遵守情况更差,其在“为了达到目的不 惜任何手段是行不通的”上的认同度为3.75分,显著低于“守规则倾向者” (3.83分);其在“监督和管理规则的执行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上的认同度

为3.97分,显著低于“守规则倾向者”(4.14分)。 “潜规则倾向者”对于规则的敬畏心理更弱,其在“坏了规矩会受到

舆论和良心的谴责”上的认同度为3.85分,显著低于“守规则倾向者”(4.01 分)。“潜规则倾向者”对于利与义的认识上,更加重视眼前利益,“当下社 会老实人容易吃亏”的认同度为3.97分,高于“守规则倾向者”(3.81分)。

“潜规则倾向者”对于违反规则付出的代价评估更低,其在“这个社 会,坏了规矩受到的惩罚,要高于获得的利益”上的认同度为3.84分,显著 低于“守规则倾向者”(3.93分)。同时,“潜规则倾向者”在人际交往中对于规则意识也不够敏感,其在“我愿意和守规则的人交往,让人有安全 感”上的认同度为3.97分,显著低于“守规则倾向者”(4.17分)。

5、相对于职业领域的潜规则,公职人员对于规则的触犯更加引发公愤。树立规则意识对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党政干部的政风家风建设需要树立规则意识

本次调查显示,在各种对于违反社会规则的报道中,容易引发公愤的不是办公室潜规则、娱乐圈潜规则等某一职业领域的潜规则,而是“官二 代”“富二代”等的“优先发展权”或“额外豁免权”。本次调查中,当 问及“您会更加关注以下哪条新闻”时,有68.90%的受访者选择了关注“某 ‘官二代’出现了严重违法行为后,被揭露获得了‘额外豁免权’”,只 有18.60%的受访者表示会关注“某明星被爆料的娱乐圈潜规则丑闻”,另有12.50%的受访者表示“都不关注”。

为什么有些潜规则只会让人们当作无关痛痒的故事,而有些潜规则会引起民愤,甚至是群体性事件?有专家表示,这些潜规则引发的不同社会心态 的背后,是当下社会秩序观的重大变迁。人们更为关注的不是某一个体的不公,而是整个制度性的不公平;渴求的不是个体性的改善,而是制度性的全面公正。正是在这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中,蕴藏着潜规则治理和社会秩序建设的基本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不止一次提出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 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各级领导干 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 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领导干 部要把依法办事作为重要准绳,思想上时刻绷紧这根弦,行动上时刻对准这 个表,任何时候都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调查显示,有75.22%的受访者表示“领导干部党风、家风的建设需要树 立规则意识”。“规矩”是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高频词,也已经成为当前理解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中央国 家机关积极跟进,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各级党组织以八项规定为手术刀, 针对“四风”病灶,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 忍,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本次调查显示,有74.55%的受访者表示“规则思维能提升领导干部治国 理政的能力”。无论是会议讲话还是考察调研,“规矩”一词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严 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要抓住这个纲,把严肃其他纪律带起来。“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 矩”。调查显示,有76.50%的受访者表示“领导干部树立规则意识对于廉政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公众普遍认为道德观念下滑,违规成本低廉,公私边界不清是规则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当问及“您认为当今社会规则意识缺乏的原因有哪些”时, 有64.97%的受访者表示“公民道德观念下滑”,有60.43%的受访者表示“公私边界不清”,有57.78%的受访者表示“违规违法成本低廉”。同时,有 52.15%的受访者表示“公民法治意识不强”,45.16%的受访者表示“法律法规不健全”,19.5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风气重‘利’轻‘义’”。

当前公众规则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当问及“对于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您认为需要从哪些途 径入手”时,62.80%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1.60%的受访者认为“积极完善规则,让公众做到有规则可依”,34.10%的 受访者表示“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树立规则意识需要破潜规则、立明 规则。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需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62.10%), “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58.70%)。我们党的纪律规矩与 “潜规则”水火不相容。只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真正挺起来、立起来,“潜 规则”就丧失了立足之地。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通过认 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增强 “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 导人向善向上,坚守共产党人道德追求。

当前公众规则意识调查报告

树立规则意识,还需要“深入挖掘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1.6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10%),在宣传教育 的同时,还需要“以民众愿意接受的方式塑造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网络环 境中,需要在社交媒体上通过“解释框架”的重塑,影响公众对于规则的理 解、分析社会秩序背后的价值,帮众公众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7、本次调查引发的思考

首先,任何规则制度的制定,都需要深入基层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合理处理社会利益关系是规则制度的重要 基础,只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规则才能得到公众的遵守。本次调查 显示,能否合理分配利益已经成为判断规则好坏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四十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公众对于利益的诉求更加敏感,而一个规则 是否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成为判断规则是否合理的标准。重 视调查研究是我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任何一个法律规章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全面深入调查研究,普查民情,深入基层。2018年两会个税改革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热点,减税的议案和提案的 提出就是通过规则的改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

当前公众规则意识调查报告

其次,重视树立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形成社会示范效应,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本次调查发现,相对于破坏规则获得的个人利益,公众更加关 注官员群体破坏规则引发的“特权”。58.70%的受访者认为树立规则意识需 要“保障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 按原则、按规矩办事。”在2016年1月举行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 则’”。领导干部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巨大的社会示范效应。破坏规则在自己权力领域进行贪污腐败行为的官员让广大群众不相信 制度的约束力,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于制度公正的评价认知,并进一步破坏整 个社会的规则体系。机会是否公平是当下中国社会制度公平的晴雨表。传统社会体制积累的制度弊端,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既得利益群体,很大程 度上限制着利益的配置。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助推了其他社会成员对于利益 分配不公平的不满,极端情况下还会由于这种相对剥夺的感知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需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第三,要警惕潜规则对于社会运行的破坏性,提高违反规则成本。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者认为“让人有敬畏感”是规则的重要特征。潜规则倾向者在违规获得的收益大于惩罚时,就会选择违规操作。个体对于潜规则的认 同程度是基于个体认为其他人对于潜规则的认同程度而做出的判断,潜规则 一旦在社会上获得默认,那么对于“潜规则”的从众心态会导致整个社会规 则运行的破坏。提高违规成本,让人对规则有“敬畏感”是维护规则的重要 途径。


文章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2018年07丁

执笔:石 晶

视觉:王 洋

潜规则 / 公愤 / 公职人员 / 违规成本 / 公私边界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