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规模-规模+01大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呈指数级不断扩张的世界中-生命和死亡的问题-能量、新陈代谢和熵-规模真的很重要:规模缩放和非线性行为-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你是你自己的网络:从细胞到鲸的生长-城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奇点循环-公司与商业+万物的尺度:规模法则-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超人-数量级、对数、地震和里氏震级-举重与验证伽利略-更多的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从大象的LSD剂量到儿童泰诺药剂量-BMI、凯特勒、平均人和社会物理学-创新与增长的极限-“大东方号” 、宽轨铁路和伟大的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威廉·弗劳德和建模理论的起源-相似性和比拟:无量纲量和尺度不变量+生命的简单性、一致性和复杂性-从夸克、字符串到细胞、鲸-代谢率和自然选择-潜藏在复杂性下的简单性:克莱伯定律、自相似性和规模经济-普遍性和掌控生命的神奇数字“4”-能量、涌现规律及生命的层级结构-当物理学遇上生物学:理论性质、模型和证明-网络原理和异速生长规模法则的由来-哺乳动物、植物的代谢率和循环系统-题外话:尼古拉·特斯拉、阻抗匹配、交流电/直流电-回到代谢率、心跳和循环系统-自相似性和神奇数字“4” 的由来-分形:神秘的边界延长+生命的第四维:生长、衰老和死亡-生命的第四维-为什么没有体形小如蚂蚁般的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体形大如哥斯拉般的哺乳动物?-生长-全球变暖、温度的指数标度、生态学代谢理论-衰老和死亡-黎明并重返阳光-白昼-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定量理论-测试、预测与结果:寿命延长+从人类世到城市世: 一个由城市主导的地球-城市、城市化和全球可持续性-题外话:指数发展究竟是什么-工业城市的崛起及不足之处-马尔萨斯和伟大的创新乐观主义者-一切都是能源,笨蛋+城市科学的序曲-城市和公司只是大型生物体吗?-圣·简和巨龙-有关花园城市和新城镇的个人经历-中段总结和结论+走向城市科学-城市的按比例缩放-城市与社会网络-这些网络是什么?-城市:晶体结构还是分形?-城市是巨大的社会孵化器-你有多少亲密的朋友?邓巴和他的数字-词语与城市-分形城市:社会与自然一体化+从流动性和生活节奏到社会联系、多样化、新陈代谢和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是一台不断缩小的时光机-通勤时间和城市规模-移动电话成为人类行为探测器-城市中的社会连通性-城市移动的规则结构-表现过度和表现不佳-财富、创新、犯罪和系统韧性的结构:个体与城市-可持续性序曲:有关水的短暂离题-城市中商业行为的社会经济多样性-城市的增长与新陈代谢-迈向公司科学-沃尔玛是比例扩大的乔木材公司吗?谷歌是体形更大的熊吗?-开放式增长的神话-令人惊讶的公司死亡率的简单性-安息吧-为何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不会?+有关可持续性的大一统理论的前景-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3)-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2)+后记-21世纪的科学-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2)-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3)-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2)-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3)+附言和致谢-附言和致谢(2)-附言和致谢(3)+混沌与分形:命运无常,是天意还是混沌的力量?-混沌与分形(二):分形的奇迹——分数维的曲线-混沌与分形(三):人体竟是分形的杰作?-混沌与分形(四):分形是天使,混沌是魔鬼?-混沌与分形(大结局):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构建于其固有的简单性+当感受涌现时-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序达马西奥著作五部曲中译本-中文版序 探索情绪与感受的世界-第一部分:导论-01 走到聚光灯下-意识游离-意识的问题-心智、行为和脑-对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证据的反思-寻找自我-我们为什么需要意识-意识的开始-应对神秘-隐藏与探索-第二部分:感受和知晓-03 核心意识-行为的音乐与意识的外部表现-觉醒-注意和有目的的行为-从意识的缺失研究意识-04 半遮半掩的提示-如果你有那么多钱-记忆与意识-戴维的意识-总结一些事实-半遮半掩的提示-02 情绪和感受-题外史话-脑所知晓的比有意识心智所揭示的要多-有关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的题外话-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生物学功能-诱发情绪-情绪的机制-没有恐惧-情绪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有关明确情绪定义的题外话-表征情绪和感受的基础-第三部分:知晓的生物学-05 有机体与客体-关于内环境的进一步讨论-管理生命-身体信号的映射-神经自我-有待知晓的事物-那肯定是我,因为我在这儿-个体视角、所有权与代理的根源-06 核心意识的形成-只要乐曲余音未绝,你就是音乐:转瞬即逝的核心自我-组装核心意识-二级神经模式在哪儿-核心意识的非言语本质-关于小矮人的最后阐述-07 扩展意识-评估扩展意识-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病觉缺失-躯体失认-瞬间与永恒-自传体自我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自传体自我、同一性与个性-自传体自我与无意识-自然的自我与文化的自我-08 意识的神经病学-评估陈述1:原始自我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它看起来像昏迷-对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神经相关性的思考-网状结构的过去和现在-一个安静的谜-经典实验视角下的原始自我剖析-使事实与解释相符-评估陈述2:二级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评估其他陈述-结论-“当感受涌现时”译者后记-“当感受涌现时”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 术语和脑图-第四部分:知晓的界限-09 对感受的感受-情绪感受的基础-感受是为了什么-感受必定与身体有关-来自闭锁综合征的教训-10 使用意识-意识的价值-我们会体验到他人的意识吗-意识在这个宏大计划中处于什么地位-11 聚光灯下-聚光灯下-致谢-附录 术语和脑图-新的术语+涌现-序言:写一本普通读者能看懂的书-第一章:神秘的涌现现象-理解涌现-模型的作用-研究涌现道路上的困难-第2章:理解科学建模的游戏与数字-模型中的奥秘-抽象且具体的计算机模型-第3章:地图、博弈论与计算机模型-博弈论-初露端倪的涌现-动态模型-动态的计算机模型,研究涌现的利器-第4章:会学习的国际跳棋程序-机器学习的困难-评估棋局-机器棋手的学习过程-改变权重,涌现能力的核心-权重改变引起的涌现结果-国际跳棋程序的启示-第5章:神经网络模型-神经元的特征-为神经元建模-固定阈值的神经元网络-有关神经元的更多特征-无限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涌现-关于神经网络模型涌现问题的主要观点-第6章:普适理论框架-基于主体的模型-计算机模型的优势-普适理论框架的基本要求-第7章:涌现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机制的状态-机制的相互作用与连接-作为受限生成过程的元胞自动机-第8章:国际跳棋程序与其他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国际跳棋程序的受限生成过程-主体间的信号传播-小结-神经网络模型的受限生成过程-Copycat模型-第9章:受限生成过程模型的扩展-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小结-受限生成过程的模拟示例-遗传算法与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理解-第10章:涌现中的还原论思想-受限生成过程中的新层次-重组元胞自动机-从康威自动机中引出的宏观规律-第11章:隐喻与创新-科学中的创新和创造-对隐喻的初步探讨-隐喻与模型的关系-创新的培养-没有捷径的创新-结语:不能停止的涌现研究-作为总结的结束语-摘要重述-作为研究起点的结束语-关于建模的两个警告-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研究-涌现研究的几个关键阶段-涌现研究的长远目标-译后记:涌现的意义和作用——《涌现》重译后记-参与本书《涌现》翻译的译者有

沃尔玛是比例扩大的乔木材公司吗?谷歌是体形更大的熊吗?

2018年12月18日 字数:2803 来源:规模 作者:杰弗里·韦斯特 提供人:看见那......

1. 沃尔玛是比例扩大的乔木材公司吗?谷歌是体形更大的熊吗?

以标普500股票价格指数而闻名的金融服务公司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s)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所有上市公司自1950年以来的数据库,总结了它们的财务报表和资产负债表情况,它被称作标准普尔公司会计数据库。与生物体和城市的类似数据库不同的是,该数据库并不是免费的。获取这些数据需要向标准普尔公司支付5万美元。对于大多数投资者、公司和商学院等目标客户群体而言,这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这样经费有限的学术人员而言,这是一大笔钱,相当于一名博士后一年的工资收入。不幸的是,当我们组织“作为复杂系统的信息社会”项目,从比例变化的视角研究公司的时候,我们没有这么多钱。因此,针对公司的研究只能被搁置,项目的重点由此转向城市,有关城市的数据则是免费的。

对城市的研究后来被证明比我们预期的更令人兴奋,而且成果丰硕,因此我们又回到了该项目原本的重点——公司上面来了。即使我们最终通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探索基金获得了标准普尔公司会计数据库,对于公司的分析和理论框架仍不如城市完善,而且这一项目花费了我们很长的时间。尽管如此,我们仍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幅连贯的画面,为粗粒度的公司科学提供了研究基础。

现代公司概念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快速周转的市场至多只存在了几百年时间,大多数公司的存活时间并不长。与城市和城市系统演变的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时间相比,它太短暂了,与生物学生命大量生长的数十亿年时间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一来,作用于公司之上的市场力量达到亚稳定结构的时间也更短,这种结构就像是城市和生物体遵守的系统性规模法则所表现的那样。

正如前几章所阐释的,规模法则是支撑不同系统的网络结构优化的结果,源自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所内在的连续反馈机制。在对城市的研究中,我们预期规模法则会显示出与理想规模法则相比更大的变化,因为与生物体相比,进化力量的作用时间更短。对这两种研究中的规模法则进行对比便可以证实这一预期,如图1–1中的动物代谢率与图1–3中的城市专利数量。与生物体相比,城市的比例变化分布范围更广。以此来推算“进化”时间框架更短的公司,如果它们的确会遵循比例变化,其数据围绕理想比例曲线的波动会比城市和生物体更大。

我们用于分析的数据来源于标准普尔会计数据库包括1950—2009年近60年间在美国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所有28853家公司。该数据库包括标准会计核算标准,如雇员人数、总销售额、资产额、开支、负债等,每一项又会被分为子类,包括利息支出、投资、库存、折旧等。以下流程图(图9–1)表明它们彼此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图9–1

这一流程图是由马库斯·汉密尔顿(Marcus Hamilton)制作的,他是一名年轻的人类学家,我们聘请他作为博士后为我们的研究项目提供帮助。即便是在学生时期,马库斯也有自己的人生使命:让人类学和考古学变得更加量化、计算机化、机械化。有充分理由表明,人类学和考古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未能充分意识到这一视角的学科。因此,马库斯的旅程异常艰难。但对我们而言,他是绝佳人选。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与吉姆·布朗(JimBrown)一起从生态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全球可持续性问题,并在后来加入了圣塔菲研究所。他开拓了某些十分吸引人的工作,试图从我们的比例变化视角去理解狩猎采集社会。他同何塞·洛沃与我一起研究出一项理论,来解释我们的狩猎采集祖先如何以及为何要做出定居并形成社区的重要转变,并最终如何形成城市。我最近与何塞和马库斯共同撰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主流人类学期刊上,这是我职业生涯最至高无上的成就之一。

我们对公司比例变化的研究所得出的初步结果和结论十分引人注目,为理解公司的普遍结构和生命历史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图9–2~图9–5显示了所有28 853家公司的销售额、净收入和总资产,并与它们的雇员人数进行对数绘制。这些指标是每一家公司最主要的财务特征,也是它们财务状况和健康与否的评测基准。正如这些图所清晰地显示的那样,公司的确按照简单的幂律呈比例变化。如前文所预期的,它们呈比例变化的幅度与平均行为之间的偏差要大于城市和生物体。因此,从统计学角度而言,公司是近似比例变化,相互之间都是具有自相似性的:沃尔玛近似于更小的小型公司按比例扩大后的版本。即便这里的方差会更大,这一比例变化结果仍揭示了公司规模和发展动态中的显著规律性,鉴于不同行业、地点和工资水平的巨大差异,这一发现十分令人惊讶。

图9–2

图9–3

图9–4

图9–5

1950—2009年间美国全部28 853家上市公司的净收入、总利润、总资产和销售额与它们的雇员人数对数坐标绘图,图9–2~图9–5显示出较大方差的亚线性比例变化。点虚线表示了分区间统计的结果。

在对此进行更加详细的论证之前,让我们仔细考察比例规律是如何从拥有如此大变量的大数据中得出的,这一做法很具有启发意义。一个标准的策略便是将数据置入一系列类似于柱状的均匀分布的小区间内,然后得到每一个小区间的指标平均值。这一策略有效地将波动值进行了平均化,并将大量的数据点减少至相对较小的数量——这正是用于分隔整个区间的小区间数量。雇员人数的变化范围则从规模较小的年轻公司中的几名员工到沃尔玛等商业巨头的超过100万员工不等。为了阐明这个过程,图9–2 ~图9–5中的数据被分为8个均匀分布的区间,每一个区间都覆盖了一个数量级。由此一来,第一个区间内包括雇员人数少于10人的所有公司,第二个区间是雇员人数在10~100人的公司,第三个区间是雇员人数在100~1000人的公司,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区间则是雇员人数超过100万的公司。

我们将每一个区间进行平均所得出的6个点都在图中标注为灰色的点。它们代表的是对数据进行高度粗粒度化约简后的结果,正如你所见,它们都呈一条笔直的直线,这支持了统计分布的基础是理想化的幂律的论点。由于区间的规模和数量都是随机的,我们也可以把所有的区间分为10个、50个或者100个,而非8个,来分别测试在数据的精度得到提升的情况下,这条直线是否依然笔直无比。结果显示的确如此。尽管区间分类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算数过程,但在精度不同的情况下获得近似相同直线这一稳定结果对以下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均而言,公司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它们遵守规模法则。第1章中的图1–4显示的便是这一区间划分的结果,取自阿克斯特尔的研究结果的图7–15也表明,公司遵守齐普夫定律。这些结果都表明,与城市和生物体相类似,公司遵守普遍的动力学,这超越了个体公司的个性和独特性,我们可以想象粗粒度的公司科学的未来。

支持这一发现的其他证据则来自一个特殊的数据来源,即中国股票市场。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的一名年轻学者张江加入我们的合作中。被我们称作“杰克”(Jake)的张江曾于2010年访问了圣塔菲研究所,并热心参与有关公司的研究项目。他获得了类似于标准普尔公司会计数据库的数据,其中涵盖了在新兴的中国股票市场上市的所有中国公司的数据。随着“文革”的结束和邓小平执政的开始,经济改革使得中国重建了证券市场,1990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图9–6

图9–7

图9–8

图9–9

美国公司的比例变化与中国公司的比例变化对比表明,二者十分相似。

当张江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他发现,同美国公司一样,中国公司也呈现比例变化的特点,正如图9–6~图9–9所示,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然而,同时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营还不足15年。很明显,在中国充满活力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竞争性自由市场的动力足以让系统性趋势开始相对快速的显现。毫无疑问,这与中国股票市场以及整体经济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增长有关系。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证券交易所,在亚洲也仅次于香港证交所。其股票总市值已经达到3.5万亿美元,而纽约证交所和香港证交所的股票总市值分别为21万亿美元和7万亿美元。

公司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