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迈克对红发人的看法”以及源代码写在了同一段落,这似乎在鼓励读者无视基础问题中的裂隙,更确切地说,是我关于意向性讨论中的鸿沟:原初意向性(original intentionality)问题,这个术语是塞尔在1980年发明的。表面上看,他在原初意向性和派生意向性(derived intentionality)之间做出的明确区分总体上令人满意,甚至引人注目。原初意向性学说主张一些人造物,例如书籍、电影、电脑以及指示牌,可能从我们身上获得某种意向性,而我们所具有的原初(或内在)意向性则完全不是派生出来的。比如印在本页的文字关乎哲学,恰恰因为作者和读者拥有关于哲学的思想和信念,我们设法通过这些文字传达有关哲学的思想和信念,若没有我们这些文字使用者,它们根本什么都不是。
相比之下,思想和信念的意义独立于任何隐秘的使用者;它们展露了原初意向性,它们是人造物的所有派生意向性的终极源头。这些人造物不仅包括词句、书籍,同样也包括地图、电影、印刷品、符号、标志、图表以及其他技术表征,最重要的还有电脑。你写在小纸片上或记在手机上的购物清单为什么能帮你买东西呢?仅仅是因为你了解这些符号结构的使用,你赋予它们意义,你有购物的欲望并且确信超市就是该去的地方。与购物单相比,这些东西更为直接,也更加根本。亚里士多德说上帝是不动的原动者(unmoved mover),套用这一说法,我们便是无意的赋义者(unmeant meaner)。
我们完全同意塞尔的话,任何东西都不能单凭其物理形状或其他类似的属性获得内在意向性。请看下图的字母形状:
F R E E B E E R
假设,由于某种机缘巧合,这些形状出现在火星的岩壁上,无论地球人多想把它读作“免费啤酒”,它(“本来”)也不会是这个意思。这个图案不会是对任何东西的表示,不管它乍看起来像什么。如果这世界上有某些事件和物件是关于其他东西的,它必定会从它所处的表征和解释的意向系统中获得意义,该系统的状态,如信念、欲望、大脑状态等总得是已经具有意向性的才行。
接下来的问题是,是否存在具有原初意向性的东西呢?乍一看很明显,必须存在某些具有原初意向性的东西,因为派生意向性必须得从某种东西中派生而来。具有原初意向性的候选者显然就是人类心灵了。尽管一些有名的哲学家在许多方面都极不赞同塞尔,如杰里·福多尔和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但是,在原初意向性问题上他们倒是意见一致。他们和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认为,人类心灵或心灵状态具有原初意向性,就此而论,人类心灵完全不同于机器人控制系统。
坦率地说,他们全都错了。是的,我不是在开玩笑。由于原初意向性和派生意向性之分有着无可争辩的魅力,任何敢于冒犯它的尝试恐怕都会被“好心人”误解:“他不会当真说我们错了,他一定是在借此表达一些深奥的哲学观点,只不过他愚蠢而荒谬地给它们披上了挑衅的外衣罢了!”也许,我只有提供一个生动、清晰的有关派生意向性的事例,才能让人们相信我是认真的。下面我会证明,通过一番更为仔细的考察,人们所钟爱的这组对照,即派生意向性与作为原初意向性的人类心灵,将被消解掉。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还是要尽力而为。我需要三个彼此联系的直觉泵来完成这一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