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穿梭
这本合著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创作过程,对此我们十分骄傲。它不但是由两人合写的,而且是用两种语言同时写作的。具体来讲,这部著作有两个原版,一本是法文版的,一本是英文版的,两者互为译本,或者可以说两者都不是译本。无论你怎样看待,它们都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同一个抽象思想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具象化身。也就是说,本书存在于思想的而不是言辞的以太界。
当然,写作的过程涉及繁杂的翻译工作,但是这些翻译工作就发生在原文形成的时刻。有时,我们把思想从英文传递到法文,有时又反过来,关键在于思路的交流伴随着两种语言的往复交流。这种做法十分罕见,并致使我们多次修改原文,以一种聚合的方式使原文与译文更加接近。尔后,如此生成的文本再次经历新一轮的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和两个大脑的交流。经过这样的多次往复,终于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均衡。
这两个版本,也就是英文版和与之对应的法文版,都经历了两种语言的反复过滤。我们发现这种特殊的动态过程经常使文本变得高度清晰,因为翻译会令文中不严谨、表达模糊,以及逻辑关系不通顺的地方暴露无遗。翻译凸显这类缺陷,正像打开手电筒,把光束投向布满尘埃的阁楼一样。这个过程也像是磨刀,因为这一反复交流的过程也是把我们要表达的思想不断锐化的过程。所以,本书有两个原版。这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猎奇,更重要的是,这一直是我们的指导原则,让我们不断聚焦于目标:一致而清晰。至少我们是这样看这本书的,希望本书的读者也可以这样看。
我们鼓励有能力的读者把两个版本找来,对照阅读部分章节,因为每个版本里的思想、形象和遣词造句都深深根植于它所基于的文化。这是一个极佳的锻炼机会,意味无穷又引人入胜,因为我们要不断面对挑战,为一个习语、场景或者语误在两种语言中找到一个恰如其分又相互对应的表达方式而绞尽脑汁。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才能找到绝配。对于任何一位热爱语言的人来说,将两个版本对照阅读,除了可以获得新的思想(这当然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之外,这还是一次特殊的阅读体验,它可以让你体会同样的思想是如何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的,简言之,是锦上添花。
引言 类比人类认知的核心
给类比应有的地位
在这本关于思维的书中,类比和概念是主角。因为如若没有概念,就没有思维;而没有类比,概念就无从谈起。我们将在全书阐述并论证这一观点。
我们的观点就是,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来源于多年来在不知不觉间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并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进一步讲,为了通过已知的旧事物来理解未知的新事物,我们的大脑无时不刻不在作类比,并用类比选择性地唤醒脑中的概念。所以,本书的主旨就是阐明类比的重要性,给类比应有的地位。也就是说,我们会讲述人类作类比的能力是如何成为所有概念的根源,概念又是如何因为类比而被有选择性地激活。一言以蔽之,我们希望说明类比乃思考之源、思维之火。
关于概念,字典没告诉我们的那些事儿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要清晰地勾勒出概念的本质。人们往往容易低估概念的微妙与复杂之处,这样的误解随处可见。而这种对概念流于肤浅的理解又因字典而得到强化,因为字典将一个字分解成好几个义项,好像这样就能把一个字的各种不同意义全部列举出来。
就拿“包”这个字来说吧。随便找一本程度适中的字典,在“包”这个字条下面,会有一个义项把“包”解释成“装东西的口袋”,如书包、裤子上的包(口袋);另一个义项将“包”解释成“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如远处的小山包、头上撞了个包;还有一个义项说“包”是“毡制的圆顶帐篷”,如草原上有蒙古包;还有一个义项解释说“包”是一个量词,如一包糖;另外“包”也还可以作动词,如包书、包饺子等。而这本字典在清晰地列出这些截然不同,但又都被“包”含的义项之后就打住了,仿佛这一个个狭隘的义项已经得到了非常明晰的解释,而且每个义项都能和另一个义项干净利落地区分开来。这本无可厚非,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这个字的每个义项内部都是完全一致、毫不含糊的,而且人们绝不可能将两个不同的义项混淆起来。但这和真相却差之千里,因为首先这些义项往往紧密相关,如平地上的小山包和草原上的蒙古包,并且这些看上去可以区分得干净利落的义项,每个都错综复杂。所以尽管字典给人的感觉是对每个字都刨根问底,分析得不能再细致了,但其实不过是触及了问题的皮毛而已。
因此,有人可以一辈子收集各式各样的皮包、挎包、书包;或者一辈子设计衣服上不同类型的包;也有人一辈子钻研人身上的长出来的包意味着什么病,如何把包给治好;还有人一辈子就在大草原上修建各式各样的蒙古包。当然,还有人收集不同的邮票、鞋子、茶壶、字体等。但是无论收集多少,它们都不能穷尽任何类别的所有情况。事实上,市面上还真有像《1 000种椅子》这样的书籍。假如椅子这个概念清晰明确,那出这样的书就没什么意义了。要想学会欣赏一把椅子优美的线条、独到的创意、实用的设计、别致的样式,你就得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仅仅查查字典,是绝对无法领会其中万一的。
当然了,倘若深入研究“包”下面的每个义项,一定也会有类似的发现,那就是无论是衣服上的包还是皮包、书包,无论是人身上长的包还是大草原上的蒙古包,都十分复杂。其实,那些看上去比“包”简单很多的概念也远不是诸位想象的那么简单。就拿英文大写字母A这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来说吧。如果要追根溯源,弄清楚我们到底是如何毫不费力地把形状各异的A都认作A,恐怕得需要好几页复杂而精准的文字描述。这时A所组成的范畴已远远超出常人赋予它的简单内涵,也就是“在两个斜靠在一起的笔画中间连上一根横线”。
事实上,对喜欢琢磨范畴丰富性的人来讲,字体集是个不折不扣的金矿。在A图中,我们收集了字母A的不同写法。稍加观察,便可清楚地知道,人们可能事先想到的任何一种A的写法,都会与某种或多种字体相悖。然而每种字体都很容易识别,就算在A单独出现时人们无法轻易识别它,那在有上下文的时候一定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其辨认出来。
包、椅子、茶壶、混乱以及书法里的A这些日常概念,与质数或者DNA这样的专业概念很不同。后者也有无数个成员,但是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都能够准确而毫无歧义地表达出来。与此相反,“包”“椅子”“茶壶”或者“混乱”这些词背后的心理结构则没有边界,模糊不定、错综复杂。字典完全忽略了这种复杂性,因为字典的目的不是要阐明这些难以捉摸的差别。而且,普通的字并非只有两三个意思,而是很多个。这样想不禁有点吓人。不过,从好的方面来讲,每个概念都有无穷的变化,这也让人眼前一亮,给研究概念的人带来新鲜感,使研究有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