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问题2: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行为

2021年10月2日  来源:驱动力 作者:[美]丹尼尔·平克 提供人:zhaotou97......

问题2: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行为

我第一次上经济学课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教授是位才华横溢的演讲者。他站在讲台上颇有巴顿将军的风范,还没有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字,就先做了一个重要声明。他解释说,经济学研究的不是钱,它研究的是行为。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不断计算着我们每个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再决定如何行动。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言语,因为人们做出的是对他最有利的行为,人是理性的自我经济利益计算者。

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言语,因为我们做出的是对我们最有利的行为,我们是理性的自我经济利益计算者。

几年后我学习法律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相似的概念:法律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这个新兴领域认为,正是由于人都是这种可怕的个人利益计算者,因此法律规范通常是禁止性的而不是允许性的,判决结果公正而明确。我能从法学院毕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魔咒,这在考试的时候非常有用:“在这个资讯发达、交易成本低廉的世界里,各方都会讨价还价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大约10年以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转折,让我对曾潜心研究、不惜背上巨额债务所学的知识产生了疑问。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一位非经济学家。之所以会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人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并不总是理性的个人经济利益计算者,也并不会常常讨价还价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个人就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他与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的研究工作帮助我们改变了对自身行为的理解,这种新观点暗含了很多对驱动力2.0基本假设的怀疑。

卡尼曼和其他行为经济学家都同意我的那位教授的观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学科。不过他们认为我们过于强调“经济”,反而过于忽视“人类”了。高度理性、工于算计的人并非真的存在,不过是为了方便而虚构出来的。如果不相信,你可以跟我玩个游戏,我可以证明这一点。

I型实验

假设现在有人给我10美元让我和你分,我可以分你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一分钱都不给。如果你收下了我给的钱,我们两个就都能把钱据为己有;如果你拒绝收下,我们两个一分钱都得不到。如果我给你6美元,给自己留4美元,你会收下吗?当然会。如果我给你5美元,你也很可能会收下。但是如果我给你2美元,你还会收下吗?这个实验在全球各地都上演过,如果我给你2美元或更少,大多数人都会拒绝。从财富最大化的角度看,这说不通啊。如果你收下了我的2美元,你就多了2美元;但如果你拒绝了,你就什么都得不到。你的认知计算器知道2比0大,但是你是人类,公平的信念、报复的欲望或者愤怒的心情压倒了你的认知。

有时候这些刺激因素有用,但有时候,它们经常不起作用,甚至很多时候它们还会带来伤害。

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比教科书里的复杂得多,经常与“人是完全理性的”这一观点有所出入。我们不会为退休后的生活攒钱,就算这么做最符合我们的经济利益;我们的投资被套牢也不肯退出,因为损失一笔钱带给我们的心痛,会远远大于赚同样一笔钱所带来的喜悦。要我们在两台电视机中做个选择,我们会选其中的一台;如果给我们第三个无关的选项,我们就会选另一个。简而言之,我们并不理性,而且这一点在预料之中。丹·艾瑞里(Dan Ariely)所著的《怪诞行为学》一书,就为行为经济学做了引人入胜的有趣概述。

驱动力2.0不能满足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像机器人那样的最大利益追求者。我几十年前也是被这么教导的。事实上,外部刺激的前提正是我们会理性地对它做出回应,但是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已不再相信这一点。有时候外部刺激因素有用,但事实常常是,它们不起作用,甚至很多时候它们还会带来伤害。总的来说,经济学家所理解的人的行为很难与驱动力2.0系统相容。

此外,如果人类做一些事情是因为愚蠢和目光短浅,那为什么人们不能同样为了寻找价值和自我实现而做一些事情呢?如果我们如预料之中那么不理性(而且我们的确是这样),那么我们为何不能如预料之中那样卓尔不群呢?

如果这听起来有些牵强,那么想想我们其他的怪诞行为吧。我们放弃收入不菲的职位,反而接受一份收入低但使命感更强的工作;我们周末学单簧管,但我们没指望靠这个赚一分钱(驱动力2.0),也没指望靠这个找个女朋友(驱动力1.0)。就算我们得不到葡萄干,也得不到银子,但我们还是会努力解开谜题。

一些学者正在扩大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并将上面这些想法囊括了进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苏黎世大学的布鲁诺·弗雷(Bruno Frey)。和其他行为经济学家一样,他认为我们应该超越“经济人”(2)概念。但是,他的延伸方向有一点点不同,他将这一想法延伸到了他所称的“成熟经济人”观点上。他说,这种人“具有更精妙的驱动体系,因此更‘成熟’”。换言之,为了充分理解人类的经济行为,我们必须学习与驱动力2.0有冲突的、蕴含新观点的新术语。正如弗雷在其文章中所指出的:“内在动机对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很重要,无法想象人仅仅或主要是被外部刺激因素所驱动的。”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