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很高兴这本书能够在中国出版,也很荣幸能够与中国读者分享本书以及书中的一些想法。
先说说为什么写这本书吧。2005年时,我的作品《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出版,我在书中说:“现代经济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20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所谓的“左脑能力”,也就是会计师、律师、工程师所具备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线性思维能力以及制作电子表格的能力。我认为,在21世纪这些能力依然很重要,但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现在最重要的是右脑能力,即艺术创作能力、共情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以及全局思维能力。
这不是在请求商业世界更仁慈、更温和,这是三股强大的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 首先,与重复性的大规模生产一样,依靠左脑的重复性白领工作正转移到能以更低成本完成这些工作的地方。比如,一名多伦多的会计师也许过去从未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但如今,马尼拉的会计师成了他的竞争对手,他们和他做同样的工作,但薪水只是他的1/3。
● 其次,正如20世纪机器取代了体力劳动一样,在21世纪,软件正取代我们的大脑,至少正取代我们大脑中负责线性思维、遵循规律、推理分析的那一部分。因此,这名多伦多的会计师还会面临来自软件的挑战。这些软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他所做的一些重要工作。
● 最后,世界各地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富裕,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竞争的商业逻辑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最为紧急的不是升级现有逻辑,而是创造一种新的逻辑,来为人们提供一些他们缺失的东西,同时他们还不知道这种东西是自己欠缺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右脑的创造、发明和创新能力。
简而言之,现在企业和个人必须有能力做一些很难由收费低廉的承包商承担或者很难简化为几行程序编码的工作,并且企业与个人必须能提供客户所不具备的东西。虽然传统的左脑技能依然重要,但决定谁能领先、谁会落后的是右脑能力。
《全新思维》出版后,很多读者给我发邮件提出疑问,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如果你说得对,如果你的观点至少是正确多于错误,那么公司应该创造怎样的条件,让员工能够把右脑工作做得更好呢?也就是说,我们应如何激励大家成为更有创造力、更具备概念思维能力的人呢?
坦白说,当时我也不知道。幸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因此我开始着手探究这个问题。我发现:这类研究的确非常多,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十分让人惊讶。事实上,这些研究颠覆了一些我从不认为是正统的传统理论。
因此,我决定写《驱动力》这本书。本书总结了近50年来有关积极性的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希望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个人和公司转变自身行为,将行为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尽管如此,本书2010年在美国率先出版时,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场口水大战的准备。毕竟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与美国当时盛行的商业智慧相悖。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大多数领导者都认为:外在动机才是激励人们的最佳方式,他们把这个叫作“胡萝卜加大棒”。
然而,世界各地的社会学家的研究结果却与这些领导者的观点大相径庭。诚然,传统的激励因素,也就是我所说的“如果-那么”型奖励(“如果你做这个,那么就能得到那个”),对于很多简单机械的推算型工作很有效,但对于现代经济赖以为生的需要创造力和概念思维能力的复杂右脑工作来说,大多没什么效果。
让我惊讶的是,我预想的口水大战并没有发生。相反,读者告诉我,他们也一直怀疑传统激励因素的效果,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而现在终于有证据了。他们知道,企业有更好的方法来持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他们有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已经有很多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方式。最重要的是,2008年经济危机对欧美国家的影响比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我们不能一边继续使用没有效果的方法,另一边却在期待能出现不一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把驱动力系统升级到21世纪的新系统,新系统必需的核心不是胡萝卜加大棒,而是自主、专精和目的。
我想,中国读者也会有类似的反应,也明白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势在必行。毕竟,中国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惊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实力强劲,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它们重塑了国际商业格局。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中国的城市甚至每个星期都会有新的面貌,高楼大厦也不断出现在城市的地平线上。
这个疾速驶向未来的国家应该不会依靠从前的激励方式。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打破了传统路线,从大规模生产转型到大规模定制,而这种定制模式需要更强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其复杂程度更高。中国企业也将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开发一个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系统。
此外,自主、专精和目的是超越国家和语言界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不是美国的想法,也不是中国的想法,它们是人类的理想。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会寻求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希望自己引导自己。无论住在上海还是芝加哥,人们都希望能在有意义的工作上有所成就。此外,无论在哪里工作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想有所奉献,都想改变世界。科学研究显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明智的策略就是强调人们的共性。如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认同我们的观点,必定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最后,再次感谢《驱动力》可以在中国出版,让中国的读者也能读到这本书。我衷心地希望中国读者能喜欢它,更重要的是,希望中国读者能把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去。
丹尼尔·平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