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2)

2020年7月15日  来源:卧底经济学 作者:[英]蒂姆·哈福德 提供人:frame99......

“速配”约会中的男女能够向他们见到的任何人提出约会邀请,并在下一轮向新的对象发出邀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被拒绝时的窘迫感。这应该能够表明,对大部分人来说,提出约会邀请便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表示接纳对方。没有人会向自己不愿接纳的对象提出约会的请求,也没有人会在自己期待与之约会的对象面前压抑情感。在贝洛特与弗朗西斯科尼的成功劝说下,英国最大的一家婚介服务机构愿意向他们提供关于3 600位参与者在“速配”约会中的活动情况的信息。在这些人中男女各半,每个人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都曾参加过84次“速配”约会。两位学者能够从信息中了解到谁参加了哪一次活动,以及谁又向谁提出过约会邀请。

女性向她们遇到的男性提出约会邀请的数量占男性总数的10%,而男性则稍微不那么挑剔,他们向20%的女性提出过约会邀请,但男性的成功率仅为女性的一半。听到这个,很多人都并不感到惊讶。高个儿男性、苗条的女性、不吸烟的人以及专业人士收到的邀请相对较多。听到这个,更是无人惊奇。但下面的结论也许会令您非常惊讶:通过研究2 000个分别举行的“速配”约会,也就是100个小时生硬的对话,下面这点已越来越明确、清晰:参与者似乎会根据当次“速配”约会上出现的人系统地、理性地改变自己的择偶标准。看来,人们根本没有在寻找“唯一”。

举个例子说,男人不喜欢太胖的女人。那么你可能会想:如果哪一天晚上两倍于平常数量的胖女人现身约会现场,那天晚上男性们提起约会邀请的数量一定会有所减少。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男性们提出约会请求的频率跟平常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当体重两倍于平常的胖女人出现的时候,收到约会邀请的胖女人数量也是平常的两倍。

与之相仿,女人更喜欢高个儿男性,不太喜欢矮个儿的。但如果那个晚上的男性都不足6英尺(约合1.80米),矮个儿可就交好运了。大多数人更青睐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做自己的交往对象,但如果博士们都不在场,人们也会向有过退学史的人提出约会请求。如果人们真的在寻找某一特定类型的人做交往对象,我们本可以这样期待:在人们寻找的类型不在“速配”约会现场的时候,大家的反应就是失望、耸肩,然后搭公交车回家,决定在电视机前度过星期六的晚上,并希望下一次出席“速配”约会的人更合心意。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儿,人们的反应恰恰相反:在可供挑选的人“质量差”的时候,大家就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注意:这则实验并不表明人们并不挑剔。即便当晚男人拒绝了80%的女人,相比之下女人也要更挑剔些。该实验真正说明的道理是:人们在挑剔余地大的时候便愈发挑剔,在没什么挑剔余地的时候,则会选择将就。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们在婚姻市场上,对自己有能力得到的“商品”感到很满足。弗朗西斯科尼曾告诉我说,据他估测,人们对吸烟或者不吸烟的人提出约会邀请,98%关乎“市场情形”,只有2%受控于人们永恒不变的要求或期待。人们请求约会的对象是高、矮、胖、瘦,是专业人士还是一般办事员,受教育程度是高还是低,90%以上取决于当晚可供挑选的参与者情况。大家只有在年龄上不匹配时,才真正有可能(也只是“有可能”)考虑等下一次“速配”约会再说,同时希望下次出现的男/女朋友能够与自己更加匹配。即便在这种时候,个人喜好的重要性仍不及市场机会的重要性。在这场现实派与浪漫派的战斗中,现实派轻松赢得胜利。

弗朗西斯科尼曾向我解释说:“你向谁提出约会请求,主要在于谁正好坐在你面前。照这种情况,那个人则有很大的随机性。”弗朗西斯科尼是位魅力十足的意大利人,我猜,他要是被硬拉去参加一场“速配”约会,肯定有很多人向他发出约会邀请。

现在我们知道,人们在思考下个星期六跟谁约会的时候,似乎都愿意满足于自己现成的人选。这个事实当然不能证明人们在思考跟谁结婚的时候,其标准也同样具有可塑性,但是,我们总是从见到的人里选择约会对象,又从约会的人里选择结婚的对象。此外,如果在婚姻市场上你拒绝了所有人,你将孤独终老;如果在某个特定的晚上的“速配”约会市场上你拒绝了所有人,你可以几天后再参加一场“速配”约会,这时,约会组织者甚至会帮你承担费用。(举办人出于礼节,会邀请那些一次也没有发出约会请求的人再参加一场“速配”约会。)人们维持择偶标准不变的成本是这样低,如果人们对婚姻中另一半的标准真如浪漫派们愿意相信的那样一成不变,那么为什么这些标准到了“速配”约会现场又如此具有弹性?我怀疑,人们既然在约会的时候能根据情况调整标准,那么在长期交往关系中也同样能够根据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以上也许已经足以使你厌恶经济学家们对约会与婚姻所做的分析,但我仍希望你不要感到扫兴。是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婚姻市场”就是约会与婚姻发生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市场上,妻子、丈夫是可以买卖的。这仅仅表明在约会与婚姻生活中,存在供给,也存在需求。注意:存在需求,则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竞争。对于这点,凯莉·布拉德肖有着深刻的理解。从她那份对130万男性与180万女性的小小统计中就能看出来,任何人,只要曾经向朋友抱怨过“所有好男人都让别人占去了”或“突然之间大家都成双成对了”,就能明白供给、需求与竞争的意思。这三者都不否认世上存在真爱。但即使爱情是盲目的,相爱的人可不盲目。情人们非常清楚摆在自己面前的机会,并且会在约会的时候理性地考虑如何利用这些机会。他们还会做一些重大、理性的决定,以使自己的前景更加看好,或使自己在前景不看好的时候也能应付自如。我将向大家展示,约会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能激励人们去工作、去学习,甚至跳槽,以寻找更光辉的事业前景。我们还将看到:在男性稀缺的地方,女性的反应就是多念书,以延长留在学校的时间。而在男性格外富有的城市,女性也格外多。(不知凯莉·布拉德肖曾否思考过,住在曼哈顿的女人如此之多,也是有其原因的啊!)爱情不理性,但相爱的人是理性的。

当一种性别的数量超过另一性别的数量,哪怕只超出一点点,就会在理性的情人中产生惊人的影响。想弄清楚原因,我们则需要参观一个假想的地方,一个仅存在于经济学家们奇妙的想象中的地方:婚姻超市。

离婚率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