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婚姻制度正在走向消亡-这一代人的围城

2019年8月5日  来源:咨询师宏桑 作者: 提供人:linfei72......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统计数据,自2013年开始,全国结婚率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离婚率却是逐年攀升。离结比(离婚率与结婚率的比值)的逐年上升,自然有诸多因素在背后起作用,以下我们从五个角度来讨论下这个现象的成因。

婚姻制度正在走向消亡-这一代人的围城

一、适婚人群总数量减少

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持续下降到1997年的16.75‰,且之后出生率仍在持续走低。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对应到2019年,就正好是22岁至29岁年龄段的适龄群体总数量的持续减少。

同时,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新生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按7岁上小学起算,大学毕业至少22岁,研究生毕业至少25岁,博士毕业至少28岁。尽管已经达到了适婚年龄,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以学业为主要任务,而非婚姻。就算毕业了,也需要等工作稳定下来,积攒足够的物质财富才会考虑婚姻,因此适龄群体里面“适婚”的人,也比上一代要更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表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个体生产力水平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的最小单位由家庭逐渐转变为个人。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时候,过年要吃顿好的,可能得去这个邻居家里借块肉、去那个邻居家里借口锅,然后全家人忙上忙下半天,才能一起吃上一顿简朴的年夜饭。而现在,如果不是为了那个氛围的话,只需要花钱,全家人随时都可以一起出去外面吃顿好的。

这里面反映的,就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带来的影响,每个社会成员都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精进自己换取劳动报酬的能力。其他自己欠缺的资源,都只需要靠钱作为媒介进行交换即可,这是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由熟人社会转变成陌生人社会。

但问题也随着而来了:既然我自己可以过得好好的,那为什么要组建婚姻呢?即,个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导致婚姻作为生产力整合工具的作用被减弱了,进而导致个体结婚的意愿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个体生产力提升带来的影响,远大于男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胜吾家”,意思是女性出嫁的话,必须嫁到家境比娘家好的夫家,反之亦然。这是由于在过去的婚姻模式中,女性因为体力上处于劣势、受教育比例低以及社会认可度低,没有资格参与专业度高、收益稳定的工作,能够创造的社会价值远不及自身的繁殖价值,因此婚姻对她们来说,意味着用身体换取下半辈子的物质保障,需要挑选物质条件比自家更好的家庭才更稳妥。

而现在,不论是受教育程度,还是职场收入水平,女性跟男性相差无几,神州行很多领域女性比男性还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单独购房的女性也逐渐增多。

“买房后,自己对婚恋的需求感明显下降了,一个人住觉得很轻松,也没有特别必要去找一个伴儿了。”在一项关于单身族的调查中,一位来自成都的吕小姐这样说。

上海社科院调查显示,1986年,上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女硕士生的比重不到20%。到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获得硕士学位的女生有6.84万人,占硕士总数的50.3%;获得博士学位的女生1.27万人,占博士总数的48.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婚姻制度正在走向消亡-这一代人的围城

三、情感替代品增多

跟21世纪初日本的“食草一族”概念的流行一样,“佛系青年”这个概念近几年在国内也越来越盛行。

2006年,日本专栏作家深泽真纪在以“年轻一代”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食草族”的概念。她解释道:“在日本,性被诠释成‘肉体的关系’。由于这些年轻人对肉体不感兴趣,所以我称他们为‘食草族’。”

在环球周报中,有这样一段对“食草族”的采访:

“食草族”高桥表示:“谈恋爱太费精力了,为了让她喜欢我,我得放弃每个周末,我可不想那么做。”

另一名“食草族”镇幸永山,则承认自己在谈情说爱方面比较笨拙。

社会学家酒井茂分析指出,许多“食草族”在异性面前打退堂鼓是因为他们不擅长沟通。“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而且父母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交流。但是他们有电视、音响和游戏机,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也能自得其乐,所以与人交流的技能下降

由于欠缺社交技巧、社会责任过重、个体缺乏生活目标,导致了日本御宅一族、食草族的诞生。这些年轻人闲暇时间宁愿去二次元世界跟虚拟恋人相处、玩游戏、暴饮暴食或者沉迷连续剧,也不愿主动去跟异性接触,更别说恋爱和结婚。

中国的“佛系青年”没有“食草族”那么颓唐和消极,更多是年轻一代面对社会压力的一种无奈自嘲。但相较于恋爱和结婚这种可能带来精神、经济双重压力的事情,刷刷搞笑视频、吃喝玩乐这些能够让大脑快速释放多巴胺和内啡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取代了部分恋爱和婚姻的作用,在价值多元,且娱乐至死的年代,想从其他途径寻求到心理的慰藉并不是一件难事。生物繁衍的根本驱动力被当成娱乐消耗,社会负担过重,个体生产力提升,导致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了政治正确,个人幸福的方向与婚姻的方向相悖,那人自然就不会有想结婚的想法。

四、离婚成本降低

上一辈的婚姻并不比这一代人的婚姻更幸福,但之所以当时的离婚率远远低于当下,是因为离婚成本高。这个成本,既有看不见的机会成本,也有看得见的物质成本。

在那个结婚领证都要单位开证明的年代,离婚是邻里乡亲都喜欢讨论的八卦新闻。离婚当事人的社会名声则往往会一落千丈,且会一直被别人当成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并充当他们教育子女的“榜样”,别说另找“真爱”了,连抬起头做人都需要勇气。而在现在这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丁克、同性恋等原先社会不认可、不理解的关系类型都逐渐被社会所接纳,离婚自然也不会给当事人带来像之前那么强烈的内心压力了,离婚后再婚,也是一件高概率可行的事情,离婚并不意味着失败和结束,而是重新追求幸福,是新生。

婚姻制度正在走向消亡-这一代人的围城

从物质的角度说,缔结婚姻,意味着男女双方的卷入程度达到最紧密的层次,你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我的东西也是你的东西,双方互帮互助降低生活成本。而一旦分手,则意味着自己又需要重新回到独自生活的状态中,所有的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己一个人操心,生活舒适度会瞬间下降。而在当下这个个体生产力水平提升的时代,无论男女,一个人自给自足完全不是一件难事,更有婚前财产协议这类法律保障可以撑腰,想要在自身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离婚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因此离婚意愿更可能被付诸行动。

五、婚姻忠诚度下降

大数据显示,离婚率最高的城市依次为北上深广,离婚的六大原因分别为:出轨、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和睦、不良嗜好和购房。其中,全职妈妈和IT男性出轨率最高。

自2000年以来,短短十五年间,无论丈夫还是妻子(均含同居),发生过外遇的比例一直在不断增加,且还有加速增长的趋势。2015年与2000年进行对比,丈夫出现外遇行为的频率是原先的2.9倍,妻子出现外遇行为的频率是原先的3.3倍。

2000年,每十对夫妻里,就会有一对里面的一方存在出轨行为;2015年,大约每3个丈夫和每7.5个妻子中,就有一个曾经出轨。

个体对婚姻忠诚度的下降,导致适婚群体建立婚姻的意愿进一步降低。毕竟身边那么多反面例子都在论证“婚姻是不可靠的”,要让年轻人鼓起勇气进入婚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适婚群体人数下降,直接导致可能进入婚姻的人数减少;

个体生产力水平提升,一个人可以承担全部生活成本,削弱了婚姻的生活功能;

情感替代品增多,导致个体缺乏进入婚姻的动力;

离婚成本降低,导致婚姻维护难度加大,“宁换不修”;

婚姻忠诚度下降,导致婚姻神圣感消失,婚姻自身的价值受到挑战。

钱钟书的围城困境,是“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我们这一代人的围城困境,是“外面的人不想进去,里面的人还想出来”。

围城之外的,是人性的贪婪、自私、功利、怠惰和色欲。

围城之内的,是爱。

婚姻 / 结婚率 / 离婚率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linfei7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