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以布克莱公爵家庭教师的身份游历欧洲。(斯密的雇主是布克莱公爵的继父、英国财政大臣查尔斯·汤森德。汤森德曾向北美英属殖民地增收茶税,并在波士顿委任了一位海关负责人,从此为英国政府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亚当·斯密纵然游历无数,却从未访问过一家缝衣针工厂。后来,当他回到柯科迪,在自己的家中写着经济学里最著名的篇章时,突然,某本百科全书里的一个条目给了他灵感,他于是写出了一段话(这段文字的历史意义不亚于百科全书)。斯密认为,在制造缝衣针的行业里,一个普通的匠人“即使再努力,一天恐怕也难制造出一枚缝衣针。但是现在缝衣针的生产情况就不同了。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行业,而且被细分成了许多工种,其中的绝大部分又同样成为独特的行当:拉(铁)丝、锤直、切割、削尖、磨光”。[2]
据斯密估算,10位专门从事制造缝衣针工作的工人,利用由专人设计与制造的工具,一天大概能够制造出4.8万根缝衣针。而10位普通匠人,也许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制造一根缝衣针。在做缝衣针这个“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中,最简单的分工就使每个人的产出提高了将近5 000倍。从理性选择的观点看,分工简直是不用脑子想就能知道的最佳选择。
我们在现代经济中所拥有的财富,最为根本的来源就是分工。难以想象,要是没有无数个计算机专家联合起来,不断努力去思考与解答“怎样制造集成电路”、“怎样利用鼠标与电脑屏幕上的指针操控文字处理程序”等问题,我怎么能够像现在这样用电脑写我的文章。还有许多其他复杂的产品也是如此。那些专家中,大多数人不会煮鸡蛋,更不用说让他们在孤岛上独自生存了。他们依赖着其他人的专业知识,同时,拥有其他专业知识的人,如当地中餐外卖店里的厨师,还有全世界的计算机使用者,也都依赖着计算机专家们的专业知识。
没有分工,甚至像我手边的这杯卡布奇诺咖啡这么简单的产品,都不可能被制造出来。世界上有没有人既拥有高超的制陶技艺,又善于做奶酪,同时还懂得烘出完美浓咖啡的艺术?哪怕只要有人拥有这三项技艺中的两项,我便要喜出望外了。
也许读者会问,你说的这一切我都同意,但这个跟婚姻能扯上什么关系呢?亚当·斯密曾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大概没有吧。斯密一生未婚,一直与母亲同住。但婚姻曾经是分工的好处体现得最明显的几个方面之一。在发达的商品市场产生之前,更在我们能够点一杯卡布奇诺之前,男人与女人就已经能够通过结婚,做到在家庭内各专一职,然后分享互相的成果,从而享受到一些分工的好处。回到非洲大草原上,分工也许就是一个人打猎,另一个人采集野果。再离现在更近一些,分工也许便是一人善于犁地和播种,另一个人精于烹调与修理家什。从亚当·斯密的缝衣针故事中,丝毫看不出竟可以根据传统性别角色进行分工,但这个依据并没有错:家庭自有其理性的根源。家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缝衣针工厂”。
直至20世纪50年代,婚姻内部的分工都是以传统性别角色为基础的。理想丈夫的形象就是以养家糊口为己任,受过良好教育,有一份好工作,为了赢得晋升的机会加班加点地工作,不停地多赚钱,好给家人买车、买冰箱、买坐落于市郊的漂亮房子;而且家人还常常去度假,这笔费用丈夫也应有能力支付。他的妻子崇拜他,而她自己则很善于管理家务,如做饭、打扫房间、洗衣服、安排娱乐活动及抚养小孩,让他们长得聪明机灵,并且身心健康。同时,她还需照顾到丈夫的情感需求和性需求。
当时人们的想法就是这样的。至少在1965年,已婚女性从事有偿工作的时间,平均每星期不足15个小时。对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而言,她外出工作的时间则为零。这个平均数还由于算上了独居的老年妇女和特别穷的家庭妇女而被提上来一些。与此同时,已婚男性平均每星期的工作时长超过50个小时。在干家务活方面,男女的角色几乎完全对立起来:已婚女性每周差不多做40个小时的“非市场性”工作,而已婚男性做家务活的时间不足10个小时。这当然就是分工,而且是以性别为界线进行的分工。
这就是亚当·斯密的“缝衣针工厂”对现代婚姻的影响。第一位阐明这种影响的人是加里·贝克尔,就是前面那个逃停车场管理费的人,以及理性老虎机玩家们的维护者。分工怎么会变得以性别为基础呢?答:这是三股经济学力量相互影响的结果。它们是:分工、规模经济、比较优势。
贝克尔认为,分工是有效的,因为分工能够释放出规模经济。说白了,就是一名全职工人赚的钱,比两名兼职工人赚的钱加起来还多。在最简单的工作中,时常如此;而在对从业人员要求极高的岗位上,这点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有多少顶级律师只拥有半个法律学位,一周只工作20个小时?又有多少成功的公司主管只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上午工作?看那些赚钱最多的人:他们整日工作,长期从事同一职业,最后到达事业的巅峰,这时他们赚的钱远远多于那些事业只进行了一半的人。对于多数专业人士来说,这纵然残酷,却是职场上的一条真理。你过去所做的工作越多,你的生产率就越高,即你每多工作一小时,你的工作效率就会较以前有所提高。这也是体现规模经济的一个完美例子。
承认分工能释放出规模经济,就意味着家庭中父母同时抽出部分时间外出工作,并同时用剩下的时间照料小孩,不符合经济学的理性思想。一半加一半要远少于一个整体。从逻辑角度看,规模经济要求一家中,仅应有一位家长外出做全职有偿性工作,而另一位则应当留在家中管理家务。除非做完了家里的杂活儿还有富余的时间,才可以去做点能赚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