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财富
想象两个人拥有同样的终生收入曲线,其中一个人在养老金财富上有10万美元[10],另一人则没有养老金。生命周期模型预测,没有养老金的那个人应该多10万美元的其他类型储蓄。也就是说,各种形式应该有一对一的抵销效果。该理论虚无假设是,如果估计在养老金财富的改变上,可随意支配储蓄的变化,应该是–1.0。
研究养老金对其他储蓄的影响,最早的作品是卡甘(Cagan,1965)和加特纳(Katona, 1965)所做的。两人都获得令人惊讶的结果,养老金财富对其他储蓄的影响不是接近于–1.0,而是正的!养老金财富增加1美元就会微幅地增加其他储蓄。这个结果可否以选择性偏误来解释呢?也就是,有储蓄喜好的人会倾向于为有提供养老金计划的公司工作吗?格林(Green, 1981)间接地对这个假设做了检验。他估计养老金对次级样本(只包括有养老金的人)的抵销效果,再次发现抵销效果是很小的正数。这个结果要以选择性偏误来解释,那么人们必须根据养老金福利及储蓄偏好,去挑选完全符合的公司,而这似乎是令人难以相信的。在生命周期的架构下,为何有储蓄喜好的人不是接受整体上最好的工作,然后根据公司既有的养老金政策,将自己的可自由支配储蓄调整到最优水平?其他对养老金储蓄抵销效果的估计,得到“正确的”负值,但是没有一个接近–1.0[请见谢弗林和塞勒(Shefrin and Thaler, 1988)的论文]。看来人们并不是将养老金财富视为是其他财富的近似替代品。
在“个人退休账户”(IRAs,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产生。核心问题在于,个人退休账户是否真的会产生“新的”储蓄,或它们只是从其他(可征税)储蓄重新转移到这个新的避税账户中。就如温迪和魏斯(Venti and Wise,1987, p.6)所述:“将个人退休账户及传统的储蓄账户视为相等的资产或货物,这是很吸引人的想法,只是价格不同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认为个人退休账户只是有价格补贴的传统储蓄,而能获得价格补贴的储蓄则有数量上的限制……但是,研究表明,消费者可不是将这两者视为是等价的。”温迪和魏斯用“消费者支出调查”去分析个人退休账户的经验,结论是:“绝大部分的个人退休账户储蓄代表新的储蓄,不会有其他储蓄减少的情况伴随发生。”(P. 38)他们同时也发现,大多数个人退休账户使用者,在引进个人退休账户制度之前,并没有那么多的储蓄。
费恩伯格和斯金纳(Feenberg and Skinner, 1989)使用纳税申报单样本,研究“新”储蓄与储蓄重组假说。如果个人退休账户主要是重组来的储蓄(reshuffled savings),那么个人退休账户使用者比起非使用者,应该有较低的纳税利息收入(因为使用者会将他们其他的储蓄重组进个人退休账户中,因而有较低的纳税利息收入)。然而,他们发现在每个财富阶层中,个人退休账户的使用者都有较高的纳税利息收入显示出正的替代关系,这表明它类似在养老金研究中的发现。
其他关于使用个人退休账户的事实,显示出心理账户及自我控制因素的重要性。因为个人退休账户可以为利息收入避税,一个理性的人会尽可能提早购买个人退休账户,好使收入可以尽早放在此处以规避所得税。这对于那些将资产从纳税账户挪到个人退休账户的人来说,尤其如此。然而,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可以在截至次年四月中的特定一年内做可抵税的个人退休账户购买。萨默斯(Summers, 1986a)报告中揭露在1985年纳税年度,几乎有一半的个人退休账户购买行为是在1986年进行的。同时,费恩伯格和斯金纳也发现,其他条件固定不变,一个家庭单位是否会购买个人退休账户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是他们在4月15日报税截止日当天是否必须要开支票付钱给国税局。那些必须再缴税的人,比起会收到退税的人,更可能购买个人退休账户。这个结果需要心理账户的解释。(“我宁愿放2 000美元在个人退休账户,也不愿付给政府800美元。”)费恩伯格和斯金纳发现,财富比起收入,更是购买个人退休账户的一项重要因素,这显示出那些拥有流动资产的家庭单位,更可能购买个人退休账户。
如果个人退休账户的购买常常是来自流动资产的,那么为何个人退休账户的购买会使得总储蓄增加呢?一个理由是个人退休账户中的钱,变得流动性较低(因为如果在59岁半之前动用该账户的钱,必须要收10%的特别附加税),也比较没有吸引力。在个人退休账户内的资金被当作是“禁区”,除非是最紧急的状况才会去动用。如同温迪及魏斯(Venti and Wise, 1989, p. 11)所述:“当然,有些人可能会将个人退休账户的缺乏流动性当作是优势:它帮助人们避免可能会出现的行为。这可能是一种自我控制的手段。”[11]同时,如果家庭单位对他们的A账户有一个想要的水平,那么购买个人退休账户只会暂时减少A账户而已。类似地,那些借钱购买个人退休账户的人,通常会很快偿还贷款(在他们达到退休年龄之前),且因而提高了净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