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6章 经济中的抢劫思维

2020年6月2日  来源:反常识经济学: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 作者:史蒂夫·兰兹伯格 提供人:zhongzhi83......

抢劫酒铺是件坏事,而征收累进所得税就是件好事,至少没有抢劫酒铺坏。这就是一种成见,这里面就存在一种文化偏见。

这是一个“信任”的年代

根据我正在读的一本书上所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种真正的熟视无睹的时代。开关轻轻一按,我们就确信电灯会被打开,光线会充斥整个房间,我们从来不会停下来想,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我们坐着飞机满天飞,用微波炉做饭,在网上冲浪,但是我们很少懂得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技术知识,而且常常也是没有兴趣去了解这些技术知识。

这本书还说,相比之下,我们的祖先,却是他们世界的主人。如果你最先进的成果就是用手工把一块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打磨,做成一个锋利的箭头,那么,你就不必担心这种技术会超越你的智力水平。

但是现在情况要糟得多。现在的人,一百个里面没有一个可以说清楚如果用一块石头击打另一块石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使一块石头成为一个整体。如果一个人不太懂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那么,当他往一块石头上或者一把椅子上坐时,他不会担心会坐空,这就是一种极大的信任的行为,因为正是量子力学才使椅子成为可能的。你必须承认,20世纪之前,没人知道万物是如何产生的,除非你相信量子力学是在古代非洲创立的,后来又被遗忘了。

你也许会反驳说,理解也是分许多层次的。的确,尼安德特人和同时代的智人一样,根本无法搞懂在亚原子水平上,是什么使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在一种更熟悉的范围内,尼安德特人却非常了解事物是如何运转的,根据这些知识,他们也非常了解与之相关的周围的世界。你也许会坚持认为,在这种史前的思维和现代思维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现代人就认为,头顶上的灯光照明是理所当然的。

你可以坚持这样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让我用实验证明给你看。拿一个小树枝,把它折成两段。现在,把这两段放回到一起,放手。为什么这两段树枝没有变回一个整体呢?所有的部分都在,就跟你原来拿来的一样。现在,你把这两段放回到一起,看上去所有部分的位置关系和你原先拿来时是一样的。它们应该变回一个整体的啊。它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变回一个整体呢?原先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的是什么呢?而现在为什么又做不到了呢?

你也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不能。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对树枝的基本性质的把握就是一种纯粹的、虔诚的信任行为。如果你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很可能就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知道是什么使你的灯泡发光的。无论是哪种情况,树枝的问题就和房间里面电流的问题一样神奇,它和其他事情一样,需要人们相信,需要人们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

每个年代,都是一个信任的年代;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系列未经核实的假设。而这些未经核实的假设的总和,被我们称为我们的文化。不愿意去质疑这些假设就被称为文化偏见。当某人意识到某种假设未被证实,于是停下来验证这个假设,这时,就有了进步。例如,认为电比其他普通事物更神秘或者更缺乏了解的一种成见,就是文化偏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我以前读的那本书的作者还是个孩子时,就学会了把某些事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直到现在,他仍然故意不对那些事情抱有好奇心。这就是一种警告,警告我们应该仔细考虑,哪些事情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抢劫 / 信任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