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欲说服,先说通

2020年6月3日  来源:故事思维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 提供人:zhongzhi83......

欲说服,先说通

真正的影响发生在关系融洽的人们之间。人与人之间,无论在金钱、地位、人种、性别、经历、文化等方面有多大的差别,终归都是人类,有一些共识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与这些共识相关联的故事,可以将你与任何一个人联系起来。神话和寓言得以流传千年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从个人的层面上与它们联系起来。

神话和寓言并不是唯一永恒不朽的故事。如果你去讲生活中的故事,来源于家庭或者工作中的故事,它们都会唤起世界上几乎所有人的共鸣。当一个人可以通过你的故事与你相连,他们会把你引为知己。无论你们是心意相通,还是价值观一样,或者有相同的感受,这种相似都足够产生一种信任的情感。当你建立起这个联系,你便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也便更有可能去影响、说服他们。

在第 1 章,斯基普谈到好高骛远是年轻人的通病。人都年轻过,也都轻狂过,事后才知当时的轻狂是多么无知,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人才会渐渐成熟。我敢打赌,你年轻时一定吃过骄傲的亏,一定有一个值得讲讲的故事。你或许无法立刻回忆起来,但如果你去寻找它,它就在那里。我们人类看起来各不相同,其实相同点更多。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似乎在强调不同,但相似点依旧存在。

找到一个好的故事要花费很大力气。然而,在你试着说服他人之前,你建立联系的努力将会得到回报。太多的人直接跳到影响力的策略,这在还未建立联系之前纯属白费力气。你和你的听众之间没有联系的桥梁,你所有的话语都会陷入你们之间的隔阂中。倘若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人们知道我们是谁,或者直接跳到说服的主题,我们实际上是在破坏自己的影响力。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尝试去影响完全陌生的人。你想影响的人也许已经对你的性格和目的有所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积极地寻找关于你的数据,并且积极地评价你的意图。多疑是人的天性。就像罗伯特奥·恩斯坦(《右脑》的作者)说的:“进化偏爱谨慎的神经病。”进化决定了我们是谨小慎微的生物。

如果你没能影响别人,通常是因为人们不相信你的话,并怀疑你的意图。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没有花时间提供资料(一个故事)去佐证你好的意图,或是你提供的资料无法与他们相关联。要知道,人们很少会当面质疑你的判断或你的意图。如果你去问,他们会拿出更多听起来合理的理由搪塞。然而,大多时候,他们的“不”,比起缺少预算来说更多源于缺乏信任。如果在你告诉他们你想要什么之前,无视了一个不好的连接并跳过了告知人们“你是谁”的基础工作,你就会错失与他们心意相通的机会。

当你预期到“无关联”已经存在时,故事要比直接对质能更好地转变负面的观念。硬碰硬地应对怀疑的做法通常会适得其反。强有力地保证,比如,“我非常值得信任”,只会引来更多的怀疑。然而,用讲故事来证明你的可信度听起来不那么有防御性,也不大可能激起抵抗心理。

不要坚持让听众相信你性格背后的一些东西。要讲故事,邀请人们窥见你的过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斯基普的故事没有直击听众偏见——斯基普是个“年轻的富三代”,他展示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以此让他们重新对自己进行评价。一个故事要比告诉听众应该怎么想更有礼貌。尊重会产生关联。

一旦你们有了关联,就带着你的听众去见识你眼中的世界吧。

转变想法的心理过程

如果你认为人都是有创造力的,而你的同事认为“人都是胆小鬼”,你应该怎么改变他的观念呢?你可能会喊叫,讲道理或是侮辱他的智商,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还有可能更加坚定他的想法。

要改变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你必须循序渐进。故事给了你一个完美的模板,帮助你把某人从冲突的一边,慢慢地,委婉地,转移到另一边。

援引研究数据,进行哲学论证,运用优雅修辞,这些手法太高深了。你应该切合实际,降低标准,低到理性想法的下面,小步前进。

你的故事必须首先让你和对方在一个点上建立联系,在这一点上,你们应该达成共识,拥有同样的情感基础。

看到一个普通人居然很有创造力,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如果要讲一个母亲在暴风雪期间,想办法逗烦躁的孩子开心的故事。你可以讲,她用报纸折海盗帽,描上两撇小胡子,用树枝做成剑这样的细节。

建立在这个联系上,你可以讲部队里的故事,讲讲管理制服的上士如何巧妙绕过军规。这条军规要求他处理掉所有“用过的”制服。从海军新兵训练营回来后,士兵们都变瘦了,纷纷把训练之前发放的超大号军服退了回来,这些大号的军服几乎没有被穿过。

按规定,这些大号的军服只能被丢弃。上士不愿意浪费,他无视规定,开始把它们以各种方式再次利用,为此还赚了一笔钱。这个行为为他赢得了1998 年“全国政府再创造协调机构”的奖励。

如果他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他或许早就放弃了,或者会因违反军规而受到惩罚。由此可见,并非所有人都是胆小鬼,有创造力的人总会一点点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

如果你想带领你试图说服的人,一步一步,顺着故事的脉络走到另一端,你首先要慢慢化解对方的抵触心理。细节可以帮你把故事中的人物变得活灵活现,你的听众就会开始记起他们自己的真实经历来印证你的观点。只要你从和对方达成共识的地方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对方就可以看到你眼中的世界。

和对方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这是你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须臾之间可以实现的,所以不要太急躁,否则你将失去影响对方的机会。故事是你将对方带上这段旅程的工具,随着旅行的深入,他们会渐渐相信你所相信的,终将共同抵达彼岸。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工作是训练监狱看守的忍耐力和共治能力,工作非常难以开展。刚一开始,监狱长就失去了耐心,他们辩解看守们都很冷漠,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毫无反馈。监狱长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看守们根本就不想参与决策。

我的朋友面对这个困境,没有直接否定监狱长们的结论。经验告诉她,看守绝对不冷漠,只是有点担心,他们其实非常想参与决策。

为了让监狱长也看到这一点,她讲了一个故事,讲述自己当初是怎么转变想法的,然后让这个故事再去改变监狱长的想法。她没有强迫监狱长接受自己的结论,而是引导他自己得出结论。

她说,训练的第一天,她通过一个练习让一些普通人思考角色、人格类型及他们认为的自己在这个系统中的位置。她让参与者们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直到他们找到自己所属的地方。通常,这个结果都是扎堆的(更外向的),一些不合群的(内向的),一些人拿着本书坐着,一些人站着参与某个活动……每个人站着的方式都表露出了其与生俱来的差别。

这个练习往往会引起一个有趣的关于多样性的讨论,接着转向谈论他们在迈尔斯-布里格斯模型性格倾向的得分。这就是整个训练过程。

第二天早晨,她开始给看守上课,她认为假定同等数量的男人、女人一定会出现多样化结果。然而,在她下令“在房间里走动直到他们找到自己所属的地方”的那刻,看守们没有丝毫犹豫或观察他人的动作,全部直直走向墙壁,转身背靠墙。

当她把这个故事告诉一众监狱长时,就已经带着他们迈出了几小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看守。如果她只是说“他们很没有安全感”,监狱长们的态度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故事,很自然地,按照步骤发展,以每次 10 度的速度,终能把听众的看法来个180 度大转弯。

以一种轻柔而循序渐进的步调去改变别人的看法或者行为,会避免抵抗的反应。假设你的听众高高地站在他的观点的阶梯之上,那么,故事可以一阶一阶地哄他下来,让他走到你的阶梯边,然后,再一阶一阶地顺着你的阶梯爬上去,站在你站的地方观察事物。

当然,如果 10 分钟后,你说的话,她一句都不记得了,那你的努力就白费了。

故事的美,在事实和图表不见了以后,仍然会在记忆中长时间存留。

故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