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给事实以生命
上述 10 种情况说明故事可以模拟经历,而且是可以改变人们观念的经历。一般来说,试图影响或者说服人们改变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相信自己之前并不相信的东西,非常困难,除非你让他们看到这种必要性。在看到之前,人们绝不会认为自己应该与你合作,也不认为你可以帮助他们,或者应该支持你的目标。事实本身并不会让人们看到。
唯有通过某种经历,或者是对个人经历的模拟,也就是通过故事才能让人们看到,从而改变自己的信念。如果你成功地让他们看到了,他们会说“对”,你便影响了他们,用故事打开了他们的双眼。
事实犹如珍珠,故事的情节便是线索,把事实串成项链。故事给事实以生命。试想,如果市场报告的背后是一张脸、一个名字或者一个故事,冰冷的数据就会立刻生动起来,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果没有故事,事实没有任何意义。
曾有人做过关于年龄和经济状况的统计,除了数字,他还在表格上标注了“雅皮士”,然后加上了故事。统计表由冰冷的数据列表变成了一个描述“雅皮士”的故事,其影响力及持续时间因而得到了大大的强化。
由此可见,故事是有生命的。即便时移世易,“雅皮士”老去了,不会再有与时俱进的变化,但是他们的故事依然会流传下去。事实则不同,事实是死的,永远战胜不了活着的故事。
故事内含情感,这种情感所能激发的力量,远大于所有事实相加所能激发的力量。故事勾勒了一个场景,蕴含着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远胜于理性的逻辑。
模糊的智慧
有些人善于归纳总结,假如他有 6 个故事,便会嘀咕:“这6 个故事,分别属于以上 10 种状况中的哪一种呢?”爱钻牛角尖的人,可能会说:“哪有 10 种状况,其中有两种看着是一样的,所以只有 9 种。”对于这两种人,我劝他们还是不要费劲去分析了,这并不是本书的重点所在。
分类和定义即便有意义,也只是浮在表面。抛开这个表层,如果再对故事进行分类和定义,故事便会被解构为没有生命的一块一块,或者变成第一、第二、第三的步骤解说。这就像你见到了一只可爱的猫,为了弄清楚它为什么可爱而肢解了它一样,大煞风景。划分类别和直线分析,无助于你讲出一个好故事。
况且,把故事分类,就如把人进行分类一样,虽有心却无力,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严格属于A 或者 B 类的人。分门别类有一定的意义,却不太现实。倘若一味地追求事实,就会对真理视而不见。
如果硬要区分类比和故事之间的学术差别,我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去建构某种理论,最终只是为了说明纳斯鲁丁的故事是故事而不是类比。这真的有必要吗?这可以帮助你讲故事吗?我看未必。
本书涉及的分类,更像影集里的一些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许相互矛盾,但是一张婴儿照片和一张少年照片之间总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张照片的主角,并非婴儿,也非少年,或许已是中年人了呢?她曾年幼,也曾有过青春期,没必要过分细究她的每一幅照片,也不必对这些照片进行归类。
卓越的故事讲述者,从来不会以故事本身为敌,他们把故事化作一条河流,不仅自己从这条河里汲水,还会召唤别人也来汲水。这条河流流向远方,你可以在沿途的任何地方跳入,可以游到河的对岸,也可以撑一叶扁舟顺流而下。
面对故事的河流,我们无论是横渡还是顺流而下,都要记住,河流是主宰,我们不是。任何试图强行给河流分类的努力,最终都会被河流带走。我们所追求的智慧,是一种模糊的智慧,无法清晰地分类,也很难清楚地解释。
与其纠结于你所说的内容,不如想想你该怎么说。
下一章,我们将分析“怎么说”的问题,这不仅是语言的问题,还关乎语气、手势和身体姿态等,每一个方面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