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日常素材转化为故事
很多人觉得自己讲不出故事是因为自己是理科生,文学水平或者文字能力不高。在我看来,这和是不是理科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们现在说的不是让你写一部电影剧本,而只是讲讲自己的故事和你身边人的故事。
美国著名剧作家罗伯特·麦基在《故事》这本书里讲到两种能力:“文学能力和故事力。文学能力是充分利用了对文字的把握,能够将普通生活中的语言转化成更高级的形式和美妙的文字。故事力则是对生活的把握,拥有故事力的人能将普通的生活转化成更有力度,更富有意味的体验。”
故事力的背后是对人性、职场、社会的鲜活洞察和对讲故事技巧的熟练应用,也就是本书为大家提供的价值。文学能力需要你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多提炼,多总结。写不出深刻的故事,是因为你看到的总是生活的表象,没有认真思考过表象背后是什么;写不出生动的故事,是因为你活着但没有生活着,没有慢下来细心观察和体验生活的甜酸苦辣。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文学能力对于能否讲得出故事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当然,如果是写故事,有无文学能力还是有差异的。我是学理科的,从小受到的文学熏陶非常有限,我们年少的时候,任何和考大学无关的书籍都叫课外书。我记得小时候每当读一些小说、诗歌、散文的时候,有人就会问:“考大学考吗?”言下之意——不考就别浪费时间了。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年非常不听话,多多少少还是看了一些书的(包括宿舍熄灯以后在被窝里看的书)。工作以后,因为没时间,我看书都会选非虚构类的书籍,因为总觉得看虚构类小说是一种时间上的奢侈。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只有广泛阅读,才能从根本上培养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不仅要读,读的时候还要带着故事思维,看看哪些素材可以被用在自己的故事中。
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没时间读小说,人物传记也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看看伟人都是如何讲自己的故事的。虽然现在有很多听书的节目,但听书和读书不是一回事。听书没有给你思考的空间,也没有给你机会反复咀嚼文字之美。它至多可以帮你筛选一下什么书值得读,但不能代替你真正去读这些书。我是Kindle电子书的粉丝,像带手机一样,我出门一定会带着它,随时都可以把它拿出来读。
就像贫瘠的土地上无法长出茂盛的庄稼一样,讲好故事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积累。除此之外,你还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当你把自己的经历和看到的世界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别人时,你在传递的不仅是道理本身,更是你对下属、员工、客户或读者的爱。故事像一条大毛毯一样把他们包裹在其中,让他们舒舒服服地听你讲,感受着你沟通的温度,温度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力量。所以,与其说我热衷于讲故事,不如说我热衷于有温度、有爱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