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就像一个口袋,空空的口袋是立不住的;若要立住,必先装入产生事实的缘由和情感。
——A. S.拜厄特
纳斯鲁丁,博学多识,大智若愚。一次,村里的老人请他去清真寺讲经三周。纳斯鲁丁向来谨慎,这次却大意了,忘记准备布道词。
第一周讲经的早上,在清真寺的门口,他长吁了一口气,准备开讲。忽然,他对着人群问:“我亲爱的同胞,你们有谁知道我要讲什么吗?”人们低着头,说:“我们都是没有见识的乡下人,并不知道您要讲什么。”纳斯鲁丁猛地把袍袖甩到另一边的肩膀上,说:“既然如此,我说什么也没有用了。”说完,扬长而去。
纳斯鲁丁的行为吊起了人们的胃口,人们更期待他下次的讲经了。
第二周,得到纳斯鲁丁要来讲经的消息,来听讲的人更多了。这一次,纳斯鲁丁依然没有准备好布道词。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跨到殿前,问人们:“我亲爱的同胞,你们有谁知道我要讲什么吗?”这一次,人们吸取教训,说:“知道!我们知道你要讲什么!”纳斯鲁丁一甩袍子,说:“既然如此,我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然后,又扬长而去。
第三周,纳斯鲁丁依然没做准备,不过他已经成竹在胸,问:“我亲爱的人们,你们当中谁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人们早已想好了对策。一半的人说:“我们都是没有见识的乡下人,不知道你要讲什么!”另一半人站起来说:“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您要讲什么!”
纳斯鲁丁稍停片刻,说:“那么,知道的人就讲给不知道的人听吧,你们并不需要我!”
说完,甩了甩袖子,离开了清真寺。
苏菲教导故事
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事实亦可转化为故事。当你试图去影响人们做明智的决定,而不是正确的决定时,人们将会出现微妙却强有力的转变。当你决定去唤醒沉睡的智慧,而不是说服别人时,你们将创建共赢的局面。倘若你在演讲会场发现了某种智慧,就把智慧放飞,让它在听众的心头飞扬。没错,会场里就有智慧,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智慧。
生活中,每天都从四面八方涌来大量的信息,人们不可能全面地消化这些信息。因此,人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息,而是获取智慧的方法。我们常常认为,之所以做出错误的决定,是因为没有掌握足够的事实根据。其实不然,我们只是没有理解事实,或者没有给予某些事实足够的重视。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源,是诸如焦虑、贪婪、埋怨、冷漠或者恐惧等人类的负面情感占据了大脑,引导人们往“阻力最小”的道路上去,致使人们做出“安全”或者“于己最有利”的选择。
因此,更多的事实无助于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而故事可以做到这一点。故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