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主体性的生活方式
“很多罪犯的家或是出现犯罪的家,总是乱七八糟地扔着很多东西,生活很颓废。”
曾经听警界人士和媒体记者这么亲口说过。
我认为这种现象其实是某种“原因与结果”的具象化,在断舍离上称为“相”。
一般说到“相”,人们会立刻想起有代表性的“手相”“面相”,“相”也指从“看得见的世界”的相关信息来判断其背后“看不见的世界”的状况。因此,在“犯罪”上,“乌七八糟颓废不堪的居所环境”则是犯罪者的“相”的外在表现。人们不能轻易地改变手相或者面相,但是我们居所的“相”是可以改变的。
我在讨论会上经常引用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
“人最大的罪就是不快活。”
犯罪的出现可能是有其直接原因或导火索的,但肯定是不快活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催生犯罪者的不快活的原因很可能有“乌七八糟颓废不堪的居所环境”的因素。
我们需要强烈认识到“居住环境自带的强大能量”,正如我再三强调“改善居住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排出’”。
那么,有意识地“排出”后,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变化呢?
生活产生“流动感”
人生出现新陈代谢
明白了舍弃的辛苦,就更慎重地对待获取
有意识地入手对自己发挥更好机能的东西
不久,物品量压缩成适度,生活范畴也得到最优化
因此,很多人因断舍离而“成功减肥”,还有的人“开始存下钱”了,这也是“饮食”“财务”上意识改革的表现。
相反,有些人“想要提高生活品质,把钱花在了家装上”。
改善与杂物的关系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在发生崭新的变化。
之前总是马马虎虎地过日子,而现在在摄取东西时,也能同时从时间轴(现在)与重要度轴(自己)两方面考虑问题,掌握了如何保持空间的平衡感和关系度的方法,把“此时·此地·自己”的思维方式化为己有。
换句话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体性的生活方式。